插花与茶事 ——追寻宋代文艺青年的风雅


静心插花作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全媒体记者张亚婷
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梦粱录》中记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点出了宋代文人雅致生活的“四事”,透过嗅觉、味觉、触觉、视觉品味日常生活,并将之提升到艺术境界。
这与现代人追求的生活美学与讲究个人品位的生活态度较为一致。闲暇时分,闻一缕香、品一盏茶、插一束花、观一幅画,总会不由得让人放慢前行的脚步。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在襄阳也有一群人执着于这种雅致的生活方式,70后的静心与90后的紫曦便是如此。
1
静下心,看一茶一花一世界
“若是初来我们工作室,约摸是找不到地方的。”7月13日,静心对前来探访的记者浅笑说。这间通透的白色玻璃房藏在护城河边的一个小院子里,与仲宣楼相望。
紫曦身穿淡粉色的汉服,招呼着前来试课的学员们先坐下喝茶。她泡的是墨红玫瑰加绿茶,只见她用杯夹夹住玫瑰花柄,轻轻抖动,令玫瑰初步舒展,然后倒掉茶汤。将沸水再次注入杯中四分之三处,用杯夹夹住花柄,继续轻轻抖动,待花朵逐渐打开后,估摸水温凉到70℃至80℃时,再加入绿茶。
等待片刻,紫曦将红色的茶汤倒入晶莹的琉璃杯中,与茶案上铺着的青绿山水《千里江山图》(印刷品)相互映衬着,煞是好看。“好看,好喝。”学员们不禁称赞道。
品了一口茶,学员们才注意到茶席一角上的插花。一枝石榴花的花枝作为主枝,配以桔梗,简单质朴、清新自然。
静心插花作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
忙碌中,花道为我打开了一扇窗
院子里石榴花开得艳丽,取下一枝,配上花材,好像把大自然搬进了屋里。“我的插花属于小原流花道,重点在于表现自然的意境,展现典雅清新的气息。”静心解释说,不论何种形式的作品,插花者先把自己对花的感受,透过作品表现,引起观赏者的共鸣,产生对自然的关照。
小雏菊、荷花、睡莲等,记者看到静心不同时令的插花作品,宛如一幅幅风景画,有春意盎然的野外一角,有夏日阵阵清风徐来的荷塘。
静心表示,时人追捧的日式花道,发源却在中国。相传公元六世纪末至七世纪初,圣德太子遣小野妹子来大唐潜心研修佛学,一道学习佛前供花,回到日本后广泛传播,创立“池坊流花道”,此为日本花道的起源。铅华洗尽,日本花道保留了古时佛教插花艺术的身影。
为了适配不同的花型和插花方式,花器种类多样、样式繁多。静心介绍,插花分为直立式、倾斜式、水平式、下垂式等构图形式,创作时根据花材“点线面”的不同来创作。“插花需要反反复复练习、体悟。”静心说,每次插花效果都会不一样,即使同一个人做同一个作品,每次都独一无二。
“现代人生活在忙碌中,我几年前初识花道就被惊艳,便利用业余时间前往郑州、上海拜师学艺。”静心说,花道开启了她另外一种生活方式。
紫曦与茶(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3
坐下来,让我静静地为你泡壶茶
“在丽江,我爱上了茶,它是情感的媒介与纽带。”2013年,毕业后的紫曦在丽江的一间客栈工作,那里一整面墙上都放置着普洱茶。一杯熟普,在阳光下一看,色泽就像红酒一样,汤色深红透亮,滋味醇厚回甘,香气纯正。四面八方的客人来到这里,喝上一杯普洱,便会打开心扉,畅所欲言。
回到襄阳,紫曦在一家专业的茶类餐饮店工作。上岗前两个月,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她不分早晚,系统地学习中国六大茶类。这让她对茶有了进一步的认知。“随着对茶的兴趣越来越浓,我放弃了店长的职务,先后前往江苏、云南学习茶艺,探访茶山。”紫曦说,这让她更加放开了眼界,接触到很多国内外有名的茶人,对文人茶道与禅茶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紫曦说,行茶要讲究仪轨、美观,但不失于融入生活。要遵从至专至简的行茶手法,养成独立、谦逊、博闻、包容的茶人品格,由茶及己,关照内心,关照他人。
“紫曦,我最近感觉很累。”“紫曦,我一天没见你就像很久没见面一样。”朋友们常常这样对紫曦说。“坐下来吧,让我静静地为你泡壶茶。”紫曦的回答总是轻声而优雅。
4
追唐宋,践行传统生活中的美学
在襄阳,人们常常有一个误解,茶艺就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展现一些泡茶的技巧为客人服务。紫曦表示,茶艺包括行茶的程式、茶席的设计、环境、茶、花、人等,在她看来,所有的准备、过程都是为了一杯色香味俱全的茶。
同样,静心觉得市场上常见的花店与自然、心境不相吻合,很难触动人心。
静心与紫曦在朋友圈结识,一个爱花,一人善茶,茶道与花道相通,两人便成为了好友,相互研习。2017年,静心找寻了一处工作室,两人可以安静进行学习创作。不料,不久后两人的工作室成为朋友圈中的热门,不少市民纷纷前来,想要学习。“生活已经很忙碌了,这种静下来的美好,可以令心灵平静下来。”徐姐是一名销售精英,年过五十,喜欢追寻高品质的生活方式。梁静20岁出头,是一名文艺女青年,对茶与花完全没有抵抗力。
唐宋书画中的插花、品茶、烧香的雅集,令她们向往。目前,静心与紫曦还准备学习香道,将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与美学观念继续践行下去。
刘松年《十八学士图·观画》局部(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
从古画看宋人日常生活中的四雅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峰期,被欧美学者称为“东方的文艺复兴”。宋代士大夫普遍追求雅致隐逸的生活。
点茶
一壶陈香好茶,款待远方友人
宋代流行点茶法,将茶碾成粉末后放入茶盏中再以水点注,用力搅拌使茶水混合成乳状再饮用,日本抹茶道就是来自宋代的点茶。中国茶道是一门饮茶艺术,深入日常生活诗词、绘画中。点茶是宋朝的一种煮茶方法。点茶也常用来在斗茶时进行。它可以在两人或两人以上进行,但也可以独个自煎(水)、自点(茶)、自品,它给人带来的身心享受,能唤来无穷的回味。
宋·李嵩《焚香听阮图》(资料图片)
焚香
一缕馥郁馨香,舒缓俗世烦忧
中国的用香历史可追溯至春秋之前,盛唐时期调香、熏香、品香已成为高雅艺术,香道文化俨然成形。宋代发展更达到鼎盛,香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文人雅士相聚品香读书,一边享受氤氲香气,一边读经谈画论道。历代不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皆惜香如金、爱香成癖,甚至有文人感叹“无香何以为聚”。苏东坡晚年就是与弟子以沉香为伴,在终日焚香作赋中度过。
插花
一盆理念之花,品味百态人生
中国插花艺术始于隋朝之前,主要用于祭坛佛前供花,唐代时花艺在宫廷内大受欢迎,到宋代更普及至一般文人雅士,发展极盛。宋代插花艺术突破唐代的富丽堂皇,以清、疏风格,追求线条美,内涵重于形式,体现插花者得人生哲理而重品德节操,被称作“理念花”,对后世的花艺风格影响颇大。
挂画
一幅行云字画,寓藏山水美景
“挂画”最早是指挂于茶会座位旁关于茶的相关画作,演变至宋代,挂画改以诗、词、字、画的卷轴为主。文人雅士讲究挂画的内容和展示的形式,作为平时家居鉴赏或雅集共赏之用。

重逢在冬季—— 我市作家赴中山交流采风小记
黑河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委主任张野到爱辉区开展河长制巡河工作
市食药监局整治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行为见成效
我市出台“14条硬措施”加强预算管理
中原银行开封分行开展“金融服务进 校园”主题 宣传活动
插花与茶事 ——追寻宋代文艺青年的风雅
“魅力舞状元”少儿舞蹈大赛江门赛区赛事下月举行 为少儿打造超越自我舞台
市质监局:阳江市实施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资助6个标准化工作项目将获61万元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全体党员大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沙河口区借趣味运动会“普法”
市政府与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签署推动双方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2000多名师生为省运会倾情付出
部委“三定”方案陆续公布环保督察成常规性制度
周宁:引才育才为全域旅游注入新动能
溧水法院发出南京首份离婚证明书
暑期引智培训启动 苏州近700名教师“充电”
看青海海西州群众脱贫攻坚:政策扶持 劳动致富
孤山海事处加强暑期陆岛运输现场监管
晋中市环境保护局莅临我市考察学习
迎江区:章洪海到法治文化公园、龙狮桥菜市场及弘宜小区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