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正月。绚丽的灯展、舞动的秧歌、欢快的音乐让整个市区沸腾了,到处洋溢着节日欢乐的气氛。老城、金沙植物园、南邢家河、开发区、人民公园、敬德公园、神头古镇都以各具特色的方法,放出了五彩斑斓的灯会展。北方的城市就是这样的,每到逢年过节之时,节日的浓重色彩就把城市大街小巷,楼宇公园装点起来,就像出嫁的姑娘一般,打扮得花枝招展,格外喜庆,五颜六色和姹紫嫣红迅速掩盖了冬日的萧条。瞬间,人们的心活跃起来,早春就要来临,城市顷刻间亮堂了起来……
这是一座市龄快到三十岁的小城,境内有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和神头火力发电厂。她没有大都市的喧嚣和繁杂,也没有小城镇的杂乱和固守,如一片盛开的蜀葵,绽放在雁门关外的大地之上。俗话说,三十而立,生活在这儿的人们无不为而立之年的城市变迁慨叹不已。她汇聚着六零后的奉献足迹,七零后的机遇转角,八零后的拼搏汗水。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沐浴着城市的阳光,经历着变迁的洗礼。一年又一年,珍惜亲情,培育友情,碰撞爱情。小城市开启了大平台,不经意间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太多无法忘却的温情!
今年举办朔州春晚,由于工作的原因,笔者翻阅了大量朔州建市前后的老照片,也再次欣赏了建市三年、十年、二十年的画册。曾经和现在,历史与当下的对比让我的内心再次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从那些图文里,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动,也感受到了城市给予了我们更好的空间和发展。城市就是我们的母亲啊!我们怎么能不去好好地爱护这一片给予了我们青春年华的热土?
七十年代末期,我随母亲去呼和浩特途经这里,在当时的朔县火车站换乘火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经过狭窄的一个街道,那就是现在的东关一条街,那里污水满街,两边是高低不平的店铺,印象是杂乱无章。八十年代中期,初中的一个星期天,我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来到了朔县,那时候马邑路还是一条乡村道路,北关路中间是旧式顶棚菜市场,两边吆喝声不断……北街下面是老城阁儿墩,街道两边的台阶很高,店铺大都是温州人开的发廊。
八十年代末,我在雁北农校读书,也就那时起,雁北农校更名为朔州农校。这是我对朔州建市最初的印象,接着,一个叫吕日周的市长徒步走进我们的校园,进行实地调研考察,这也是我对朔州官员最初的印象。而后的几年,朔州农校升级为朔州职业技术学院。去年夏天,曾经又一次回到母校,学校的建设已经找不到曾经的模样了,一个活力四射、功能齐全、鲜花盛开的大学校区呈现在我们面前。
朔州市成立不久,我们这一代人也毕业了。城市给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就业的好机会。我毕业分配到一个乡里,后借调到朔州人民广播电台工作,芳华之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每天忙碌着采写稿件、编辑、播出。闲暇之时,大家就在一起谈心、交流、玩耍。年轻人没有成家,所以就在大食堂里吃饭,有时候饭吃腻了,同事们就用抓阄的方式,去小饭馆子里热闹一次,有的人运气好,就混个白吃,有的人就得请客吃饭,那时候的工资也不怎么高,也就几百元。一般情况就到附近街上的李二饭店、黄糕炖肉店、三兰杂各摊等地方去解解馋,六七个人,也就几十元而已。
记得有一次,晚上写完稿子,我和单位的同事亮和莉都想吃水果,想起来口水就要流出来了。后来亮提议抓阄买水果,结果是亮出10元钱,莉白吃,我是跑腿买水果。我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跑到东关水果市场。在水果摊子上,我想去尝尝葡萄是不是很甜,摊主说可以,我尝之后发现太酸了,又跑别处去买,摊主不依不饶非得让我买。当时的我年轻气盛就不买,结果就遭到了水果摊主的不满,上手就打,我看情况不对,扭头骑车就跑。后来一大帮人追着我,追到城区西配楼我们单位,他们看到我上了楼,恰好二楼是市公安局的办公地,他们看到了公安局的牌子,才没有追上去。
城市需要包容,人也需要包容。当城市发展到现在,更多的不是强买强卖,而是用诚信和服务来赢得人们的心。如今的水果店琳琅满目,随便品尝,服务到位。城市的街头上,文明到处可见,有的车辆不小心剐蹭也不大吵大闹,小的事故很快解决,大的事故也是等待交警部门前来。夏日里,城市的街道到处摆放着鲜花,再也没有发生过建市初期公园里花盆一夜盗光的事件。城市在特殊天气开始限号通行,过年之时禁炮,公共办公场所禁烟。所有市民在城市发展的过程里变得睿智成熟,大家懂得了城市就是自己的家,家是温暖的,需要环保,需要大家去精心呵护!
在古老记忆里,朔州有着特有历史赋予的情商。蜿蜒曲折的杀虎口长城,那些斑驳的老砖上记载了这里外出走西口拼博的朔州人对故土深深的眷恋;屹立不倒的千年佛宫寺释迦塔,护佑着契丹民族和中原文明的日益深度融合;威严的广武古城,飘逸了太多汉族与游牧民族决战的烽火硝烟;连绵的广武汉墓群封土冢,那些记不起名字的凡夫俗子护卫着汉室天下的无限江山;老城千年古刹崇福寺,更是深处闹市,在不曾停息的喧嚣和历经朝代更替的影响下,红色的围墙将静与动完全阻隔中,它独善其身。朔州是民族融合的北方交错地带,也难怪郭善彬先生在市歌《神往》这样写道:朔风浩荡,千秋古道长,豪爽大气染沧桑,古道热肠,海纳百川迎八方……
在今天新的日子里,城市里发生的太多事情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在翻阅新闻媒体评选出去年感动在身边,朔州十大暖心事中,再一次因他们的行为而动情。这里有丹心铸警魂的王国蕾,街头使仁术李晋平,也有蓝天守护人刘冬梅,卧底揭骗局郝如祥,更有光影塑传奇的冬雨、刘志伟群体……一个人可以温暖一座城,一批人可以改变一座城。个人的命运总是和一个城市变迁相连在一起,而城市又可以抚育勤劳的人们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当我们漫步在七里河桥头,看母亲河缓缓流过我们的城市中央。我们的内心就会升起无比的自豪和期望。太多城市建设面貌雷同了,在钢筋混泥土之下显得冷酷无情,而我们的这条河,还有这些桥,特别是在夜色的霓虹灯下,让我们感受到了如彩虹般的美丽,这些彩虹把我们的城市紧密连接在一起。这就是城市建设者的得意之笔吧!体现城市温暖,不一定是高大雄伟,也不一定是浓妆艳抹,但必须是亲切柔软,那是能够让人放松下来的家园。用著名作家韩落松描述的一段话说,家园其实就是那样一个湖,一段时光,一个下午,一个黄昏,一种味道,一些模糊的记忆,一种在流浪途中回首时,泪急涌框的苍凉……
这就是城市的温情所致。雁门关外这座小城告别了天苍苍、野茫茫的旧日,迎来了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新气象。整个夏秋之际,我陪单位的小伙伴们走遍了朔州的大小山凹。他们用镜头航拍记录了这里发生的一切。流金大野,层层梯田,田间村落,牛羊遍野。现代化的航拍技术,总会呈现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奇和惊叹。大自然创造的美丽赋予了这个农牧交错带的城市特有的风情,它回馈给我们的就是最好的礼物,那就是一种最浪漫的温暖情怀!
一座城市的温情,不是轰轰烈烈,更不是摇旗呐喊。它是来自于润物无声,来自于潜移默化,来自于点点滴滴。那些让人难以忘却的小城故事,无论春秋冬夏,都能在心头,有一种热乎乎的感觉。
这样的我们,生活在闹市区,那就有了表情,大声地笑,大声地唱,尽情地舞,流露出一座城市独有的人间正道的情愫。
蓝绍敏调研住房租赁工作
利州区稳步推进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
“格子间”智能外卖取餐柜登陆桂林街头,不再“等到花儿谢”!
《百年家风》栏目荣获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优秀奖
赏金山荷花 度清凉一夏|镇江志愿者带“城市美容师”赏荷花
一座城市的温情
淄博被授予“省适宜人居环境奖”
让老年人在“点线面”中品尝甜城甜味
全市组织系统聚焦职能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我区民营企业家杜启舟列席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载荣归来
绵阳法院院长“打擂台” 比武过招执行攻坚
东台市梁垛镇紧咬目标大干二季度
成都新机场专线——地铁18号线一期车站全部封顶
省运会拳击比赛裁判长、三亚职业拳击协会会长李奇:比赛将带动海南各地拳击运动发展
我镇开展法律咨询活动
湖州南浔知名企业考察团到抚顺县寻找合作商机
市委组织部学习贯彻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
斩断那些伸向孩子们的“黑手”
巴南区推动农业试点工作见成效
【关工委】城中区潭中街道王座社区青少年校外学习站举办青少年普法教育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