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千里眼”,它们分布在祖国的天南地北。无论是在海拔数千米的西部高原,还是在太平洋西岸,无论是在一望无际的内蒙大草原,还是在碧波翻滚的南海,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它们用锐利的眼睛扫视着祖国的天空,它们时刻警惕地监视着国境外遥远的空间,它们给飞机、给军舰、给导弹配上了明亮的“千里眼”,会随时发现入侵之敌,并瞬间对入侵之敌做出毁灭性的打击,保护着祖国的安宁。
它们的名字叫“雷达”。超视距雷达、远程警戒雷达、相控阵雷达、多基地雷达……这些令入侵者胆寒的雷达是怎么诞生的,在这些雷达诞生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情景?让我们通过采访一位普通的女工,告诉您中国雷达背后感人的故事——
(一)
她叫黄春燕。
她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候选人,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高级技师,中共六安市委委员。
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国工匠。
当我们走近她时,颇感意外。在我们的想象中,她应该是反应敏捷、善于表达的人。但给我们的印象却是:齐肩的短发,圆圆的脸,一身洗得掉色的工作服,不善言辞,朴朴实实。我们于是想到,这么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工,在她的身体里到底有多大的能量,能在如此平凡的电焊岗位上做出如此不平凡的事情来?
1990年,出生在一个老军工家庭、19岁的黄春燕从长安无线电技工学校毕业了。在老军工父亲的影响下,带着一种情节,一种憧憬,她,走进了这家军工企业——位于皖西的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当上了一名普通的电焊工。
时间飞逝,岁月如梭。一转眼28年过去了,黄春燕从一个青春少女变成一位奔五的妇女。她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就这么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带领她的团队攻克了20余型雷达装备焊接难题,多型雷达分别获得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在国家级期刊发表了《某型雷达铝合金天线连接支耳焊接工艺分析》等论文10余篇。“镉银高强度低温焊接与焊接技术创新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其焊料配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她主导的5个qc(质量控制)项目,荣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中国电子信息行业一等奖。“黄春燕国家级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取得“焊接机器人焊接专业工艺”等13项创新成果。
(二)
一个只有中技文化水平、普通的电焊女工,她没有上过大学,当然她也没有大学文凭,也没有技术权威和专家对她在平时工作上的言传身教,她到底是怎么走过这28年?怎么创造出自己人生的辉煌?采访的结果告诉我们:她靠的是父辈传给她的爱岗敬业的精神,靠的是雷锋般的“钉子”精神,靠的是邱少云式的不怕牺牲的精神,靠的是焦裕禄式的奉献精神。她以自己那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拼命精神,在重重困难中艰难地跋涉,登上一个个人生的台阶,创造出一个普通女工很难创造出的奇迹。
让我们试着用这个行业的专业用语,来描述一下她在这28年里所攻克的部分技术难关吧:
创新镉银高强度低温焊料与焊接技术——在研制生产4xxa改雷达时,为了保证馈源喇叭传输通道上各零部件超小公差并达到精密级5级要求,她带领团队综合考量配方元素化学性能,调整焊料配方,研制出满足要求的焊料,并采用低温银钎焊的方法,解决了该工艺技术和操作技术难题。使得“高强度低温焊料与焊接技术”这一技术创新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镉银高强度低温钎料应用于雷达馈线系统等电子设备的高精度精密钎焊。该项技术解决了高轻度低温焊接的难题,处于国内首创,可以指导其它类似焊料的熔炼技术,其焊料配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焊料熔炼技术获得六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独创高空45°焊接法——在攻克5xxd雷达裂缝波导长件薄壁焊接难题时,她结合多年的焊接经验,准确识别裂缝波导的结构特点,创造性地提出“高空45°焊接法”并开“j”形坡口进行焊接,该焊接法合理分配焊接热量,有利于焊缝成形、减少焊缝裂纹敏感件。以高精度要求保证了雷达信号的传输,保证了雷达低空探测性能等战术指标。
发明“黄氏六步法”——在研制5xxc型雷达时,如何减轻天线重量、满足快速架设的机动性指标成为一个关键性难题。她结合多年的焊接经验,率先提出采用“轻质抗腐的钛合金材料焊接”的思路,打破了科研生产的瓶颈阻碍。但是,钛合金的活性大、弹性规模量小、刚性差,如何保证壁厚仅为3-6毫米管材满足焊接质量要求成为关键性因素。黄春燕发现采用常用的氩气保护焊接,焊缝极易被氧化产生气孔、裂纹等质量缺陷。通过多次技术攻关和试验后,她发明了结构补偿、焊前清理、特种气体保护、温控段焊、小线能量、延迟保护的钛合金焊接“黄氏六步法”。解决了钛合金骨架焊接的难题,极大增强了雷达的抗干扰和目标对象的跟踪识别能力,满足了快速架设的机动要求。该型雷达目前在全军地面情报雷达中可靠性及订货量双第一,千小时故障率小于1。
开创大型雷达液冷管路焊接制造——“某雷达工程液冷管路系统某型号不锈钢管道焊接技术研究”,是“十二五”国家工程,这个叫做工程雷达的国家某重大工程,探测距离可达数千公里,能够为弹道导弹和洲际弹道导弹提供预警信息。该项目任务为该型号超低碳不锈钢材料的管路系统焊接。焊接完成后,对所有焊缝都要进行拍片、水压等系列测试,对焊接质量要求非常高。在产品的实验生产过程中,黄春燕针对该大型军用产品的液冷管路焊接特点,大量查阅焊接资料,不断整理焊接参数,仔细完善焊接记录,反复实验,不断探索,最终形成了小线能量、短电弧、不摆动或小摆动的焊接方法,并采用柔性焊接工装,通过单面焊双面成形工艺,大大减轻了焊接接头的敏化程度,提高了耐腐蚀性。首批试制生产的不锈钢管件经质量部门检验全部合格,完全符合图纸技术要求,顺利通过工艺评审,并形成了工艺评定报告和专业工艺规程,成功将316l不锈钢引进了大型雷达液冷管路的焊接,实现了焊后管路在腐蚀环境下的应用,开创了大型雷达液冷管路的焊接制造先例,显著提高了雷达产品焊接质量和生产效率,不仅推动了军事装备技术革新,还为企业创造了近千万元的产值。
……
(三)
一个普通的女工,难道她有三头六臂,抑或是还有什么特异功能,能在这类高深技术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和创造奇迹?我们也试着在寻找她成功的秘密究竟在哪里。
在高温的夏天,车间里的温度高达四、五十度,她常常是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你留意一下她身上的工作服,上面布满了一层层、一块块斑驳的盐霜。但工作时,她像一座铁铸的人,似乎那四、五十度的高温与她没有任何关系,似乎那几乎令人窒息的高温根本不存在。长期的蹲焊作业造成了她腰肌劳损,肩周炎发作时胳膊想抬一下都成为一件很难办到的事情,眼睛因经常经受焊接弧光的刺激,时而引发她电光性眼炎。他的同事们说,她真的不怕苦,不怕累;公司领导介绍说,黄春燕参加工作以来,在生产中的质量合格率均在99.5%以上。有时,她得攀上五、六米高甚至更高的位置进行焊接作业,稍不注意就会跌落下来摔成重伤甚至危及到生命,但她不怕;焊接作业时,烟尘、电弧辐射、噪音危害着她的身体;电弧花四处飞溅,烫伤她的脸,烫伤她的脖子,烫伤她的手。她的手啊,一个女人的手啊,到处是电火花烫出的伤疤。我们问她,你被烫成这样,难受不?她说,习以为常了呗!
钛合金骨架的焊接,以前用钢管手工焊接,改为钛合金焊接时,厂领导让她组织人攻关。当时这项技术在本公司是一项空白。为了掌握这项技术,她利用大量时间在加强基本功练习的同时,到处找资料。那是2004年,当时网络设备差,网络信息量低,查不到什么东西。她就一头钻进图书资料室,从大量的图书中寻找蛛丝马迹的信息资料,结果,她真的弄清楚了钛合金的焊接特性,也弄清了钛合金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然后她反复试验,反复琢磨,一个月时间过去了,经过上千次的试验,她终于突破了这项技术。
我们问她,你忙起来,有时一天要工作十一、二个小时,你没有忘记你还有家吧?你还有你的父母、丈夫和孩子啊?问到这里,她说,她真的很愧对自己的父母、丈夫和孩子。2007年,她的父亲不幸患上癌症,住进了医院。当时她正在做军工雷达的焊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很难抽出时间去医院照顾父亲。偶尔抽出一点时间去医院探望父亲,躺在病床上的“老军工”父亲十分理解她,理解她工作的重要意义,总是催促女儿去上班,不要耽误了工作,因为老人深切地懂得,她女儿的工作与我们国家的振兴强大和国家安全有着多么密切的关系呀!她父亲总是说,你不要管我,我有你妈照顾就行了,你只要好好工作我就满意了。有这样的父母,这样的家庭,这样牺牲小我、奉献国家的家风,就会培养出一个公而忘私、为国奉献的好女儿。为了支持她的工作,在另一家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丈夫,不得不每天照顾儿子,接送儿子上学。孩子小,不懂事,结果还是荒废了学业,高中毕业后,没能考上大学,这是黄春燕一生中最大的心病。好在孩子长大后很努力,2015年参军,2016年终于考上北京航空工程大学士官学校,这让黄春燕总算是得到了一个心灵的安慰。
当我们以钦佩之心赞美黄春燕时,她却说,她在公司的成就,不是靠哪一个人,而是靠一个个团队,靠全公司上下的齐心合力。
这话说得有道理。
博微长安公司,一个重视人才培养的大型军工企业,有着一个重视培养人才的领导团队。一旦企业发现或涌现了人才苗子,就会给其一个平台,一个机会,不计成本地培养人才,让新的人才变成出类拔萃的技术员工。博微长安实施的人才战略中,有一项叫做“青蓝工程”,所谓青蓝,就是青年蓝领,也就是要从普通的蓝领工人中发现和造就人才。该工程实施五、六年来,已培养出可观的一批焊工技师、高级工和中级工。而作为博微长安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主要负责人,黄春燕更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高手。2010年12月,在企业的支持下,黄春燕领衔的“长安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被认定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13年10月又晋升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16年被认定为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2017年12月又被认定为省国防科技工业劳模创新室,在技术创新和技能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黄春燕的那种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也体现在“带徒传技”上。她每周都会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计划和内容,结合生产现场“一对一”、“手把手”地传授技艺,定期办理论学习会,确保每周有计划、有实施、有总结、有反思。
黄春燕还经常鼓励徒弟们去参加各类焊接技能比赛。她说:“比赛是最能锻炼人的,我就是这样走出来的。”1992年,她参加了六安地区(2000年撤地建市)焊工职工技能比赛,获得了青年组第一名,虽然那时没有物质奖励,一张小小的奖状足以让她珍惜至今。那次获奖,得到了企业领导的认可和褒奖,也让她从此更加热爱自己从事的焊接工作,她决心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当回忆到这件事时,她想起了她的师傅祁凤美,想到了她对自己的关心和培养,感激和感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黄春燕的徒弟金志飞向我们讲到:2015年,他被推选参加安徽省国防科工委举办的焊接技能比武。在集训时,师傅黄春燕一直陪着他,随时指点训练方法,即使在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她也把精力放在他的技术提高上。中秋节到了,她还是陪在小金的身边,结果小金参加比赛获得了特别好的成绩。小金还回忆到,那次公司选拔qc成果发布,当时公司里有12个团队参加选拔,小金心里十分紧张。黄春燕作为组长,一直鼓励他,还拍拍他的肩膀说:“完成最好就行了”。结果包括他们团队在内,铁匠qc小组和司南qc小组入选,先后参加了全省、全国的比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她领衔的国家级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形成了长安特色大师工作室模式,又辐射带动创建王勇数控加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她以自己的匠心传承,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青年员工,已形成了50多人的焊接人才梯队。在黄春燕的培养下,一大批年轻焊工脱颖而出。近两年就有6人成为焊工技师,2人获安徽省技术能手,4人获六安市技术能手称号,2人获六安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在各类焊接比赛中,她的徒弟们也过五关斩六将,其中1人获安徽省国防科工系统焊接比赛第一名,连续三届包揽六安市职业技能大赛焊接比赛一等奖;她带领的qc团队更是多次获得全国、全省、行业、省军工系统的质量管理奖励,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高技能人才储备保障。
(四)
黄春燕就是以这样坚不可摧的信念和执着,为中国的国防事业奉献着。
她青春无悔。
作为一名女工,她坚守着自己的那份责任,成年累月,几十年如一日地钻研着,耕耘着,她将自己的生命连接着企业的兴旺,连接着国家的发展与命运,她在自己的工作上看到了国家的富强和祖国的未来,她将自己的梦想紧紧贴在伟大的中国梦上。
作为一名技术带头人,她像一支蜡烛,点燃自己的同时,照亮了他人,她将自己的那份光和热,融入进她的团队、她对之富有深厚情感的企业,凝聚成了巨大的科技创新科技进步的能力
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党员,她坚守着理想和信念,她把自己锻炼成了一个党的钢铁战士,在军工科技的战线上冲锋陷阵,敢打硬仗,善打胜仗。她也把自己的徒弟培养成了光荣的共产党员,让党的基层组织不断输入新鲜血液、青春焕发。(周建平 韦国华)
采访札记:
其实,我们知道,无论是在博微长安,还是在遍及祖国各地的军工企业里,有着数不清的为了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的勇士。在采写黄春燕的同时,我们想到了那些为中国军工国防事业、为祖国不断发展和强大而无私奉献的人们。他们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他们把自己在奉献征途上的苦、累和艰难当做一种人生的幸福和快乐,而活得那样坦然而无怨无悔。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我们写了黄春燕,但她只是军工行业千千万万个先进人物中的一员,我们无法写完我国军工国防事业上无数的战士和英烈。我们只是想通过自己浅薄的文字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军工人,不要忘记他们为中国的国防现代化所付出的时间、精力、汗水、家庭和健康,甚至是——他们的生命!
郸城:全县国土执法联动打击“两违”
关于发布2018年部分行业人工成本信息的通知
2018荆州国际马拉松线路图出炉会经过你家附近吗?
宁波澄浪堰危旧房 改造项目100%签约
我市举行“两会”专题新闻通气会
黄春燕:焊接工匠的“艺术人生”
芗城:福州大学“家风家训廉政教育实训基地”在天宝镇揭牌成立
杨村乡“四个加强”切实做好冬季安全生产工作
唐山市友谊中学开展“绿书签进校园暨网络安全”主题班会活动
龙安区纪委狠下功夫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游客被强制购物不逛足4小时不准出来
教育局举办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
市总工会落实巡察整改
田头村:以产城融合共兴为目标 打造宜商环境招引优质企业落户
千年古城良渚迎来新“曙光”
创新扶贫机制 鼓励自主脱贫 通城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团抵沪
医院里,机器人无处不在
爱心格子铺
余功斌王笑柳会见营商联合会、商协会和营商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