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新闻网讯 佛山日报记者杨立韵 见习记者卢钰仪报道:穿过八百年历史烟云,飘色、游龙、醒狮、曼舞,“最岭南”的文化在此荟萃;徜徉在淼城文化盛宴,美食、太极、论坛、庙会,“小广州”的光景有迹可循。
昨日,三水芦苞镇以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北帝诞庙会巡游拉开其今年旅游文化周活动的序幕。这场以历史人文内涵为底色的民俗文化活动,也是三水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文旅名城而递出的一张明信片。
三水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给芦苞提出了发展课题:“芦苞要进一步提升产业与环境,再现‘小广州’辉煌”。芦苞,正校准在城市三水新征程的发展定位,打出一套“以文化人、以文引人、以文促产”的组合拳,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文化名镇”来盘活祖庙、古村、温泉、北江河鲜、芦苞涌古航道和新昌奥特莱斯等旅游文化资源,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全域性的文化旅游产业链。
800余年庙会魅力不减
昨日早上9时整,供奉北帝的武当行宫内响起一片悦耳的祈诵声。与此同时,伴随着密集的鼓点,一条金灿灿的游龙从胥江祖庙侧门奔驰而出,在武当行宫外盘旋起舞;不多时,英歌舞、布马舞等非遗项目相继上演,当中既有风情温婉的轻歌曼舞,又有张力十足的醒狮采青;约9时40分,一阵敲锣声传来,小北帝在“众仙”和仪仗队的簇拥下开始出巡。
“从南宋嘉定年间算起,这是一个传承了800余年的民俗文化活动。”活动相关负责人说,以先有北帝行宫后有胥江祖庙的考证来看,北帝诞庙会在三水的历史不会晚于这个年份。为了还原原汁原味的古庙会巡游,今年主办方新增了英歌舞、布马舞等非遗项目表演。
从胥江祖庙到关帝庙,到芦苞市场牌坊再到龙坡公园,在10多公里长的北帝出巡路线图上人流如织,只因这个民俗文化独特的魅力。昨天,60多岁的芦苞老街坊莫桂荣就带着他的妻子和孙女早早来到胥江祖庙外等候,当北帝巡游队伍从他旁边经过,莫桂荣连声祈愿。莫桂荣说,北帝出巡又称“北帝公行街”,每年这个时候,善信们都会摆好祈福用品恭迎北帝。
北帝诞庙会就像是一本古老的画册,上面书写着三水人的“清明上河图”。在巡游方阵当中,还有来自芦苞镇内的艳阳红太极协会,会员们一身白衣,精神矍铄,手持太极剑,疾步走在巡游路线上。仗剑而行的卢阿姨说,芦苞素有“南武当”之誉,近年来民间自发兴起习武之风,太极剑、太极拳、太极扇等健身运动在当地自成风景。下午,他们还同各地的太极运动爱好者联袂上演一场千人太极表演。
同日下午,芦苞籍的海内外诗书画艺术家即席挥毫,讲述“芦苞故事”,唱响“芦苞声音”。在广州工作的陈先生今年是第3年参加北帝诞活动,他介绍,在朋友圈看到北帝诞活动信息,活动时间越来越长,内容越来越精彩,最期待书画艺术家即席挥毫的活动。
文化自信催动文化担当
当前,在粤港澳大湾区致力打造绿色、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大背景下,各个城市竞相抢抓机遇,文旅产业发展千帆竞发,奇兵突起。
站在新的历史位置,今年开春以来,三水对标一流主动求变,提出奋力谱写新时代城市三水发展新篇章,决心以城市引领更高质量的发展。昨日,三水区委宣传部以芦苞文化事业发展为主要模型,在独树岗古村召开了一场以“以文化人、以文引人、以文促产”为主题的专家论坛,为2018年三水文化新动能发展出谋划策。
暨南大学新闻系副主任、文化产业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陈伟军说,去年芦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8亿元,乌镇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是60.3亿元,以镇级经济体量而言,打造文化名镇,芦苞比乌镇更有底气。
有专家进一步指出,芦苞镇手握800多年历史的胥江祖庙、600多年历史的独树岗村、明清建筑散落的长岐古村等历史文化资源,实则就是三水坐拥大南山、云东海、昆都山、思贤滘等历史人文坐标的缩影。
专家们在讨论时指出,江河、海洋所孕育的水文化产业,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具特色的文化优势之一。
历史上,扼住北江南北交通之咽喉的芦苞,成为北江繁荣的名商埠,有着“小广州”称号。在过去一百多年的每一次发展机遇面前,三水从不缺位,坐落于河口的百年铁路、百年海关,以及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东方魔水”健力宝等就是最好的见证。
三水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昌建说,三水将进一步通过讲好“三水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水韵故事、岭南故事,通过文化、创意+营销传播,精准宣传推介“城市三水”,进一步打响“城市三水”名气;要以水为魂,将三水的“山、水、林、田、湖、文”串珠成链,打造大湾区文旅名城。
接下来,芦苞镇、南山镇将打造全域旅游的典范,西南街道将做大三江汇流百年河口饮料之都的品牌,此外如云东海街道、乐平镇、白坭镇和大塘镇等,也将各有侧重,“我们希望上述的这些‘星星’茁壮成长,成为‘月亮’甚至发展为‘太阳’”,黄昌建说。
“文化+”引领城产人文融合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及坚定文化自信。三水迈入城市三水新征程,“文化三水”成为“城市三水”的重要组成部分,芦苞提出以文化引领高质量发展,以文化引人聚人,促进产业转型,提升城市品质正当其时。
“丰富的文旅资源是芦苞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芦苞镇委书记杨军表示,按照“文城互动”的发展思路,通过文化融入提升城市价值,点亮芦苞的“城市梦”。
据日前印发的《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8年改革工作安排》,三水区被寄予开展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的厚望。
接下来,芦苞将本土民俗文化、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长岐古村是三水的长寿古村,芦苞以长寿文化特色引进温泉产业发展休闲旅游,为古村引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同时,独树岗古村也加快了孝善文化品牌的打造,一年一度的洪圣诞庙会和重阳千叟宴使之成为远近有名的“孝善村”。
此外,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芦苞开发文化资源,把资源变成产业形态,形成产业链,打通文化和旅游之间的关联,以此进一步增加产业价值。去年,芦苞温泉接待游客人次再刷新高,“游祖庙、逛古村、打高球、泡温泉、购名牌、品河鲜、享田园”的文旅产业链日趋成熟,同时产业经济势头迅猛,税收入库4.89亿元,增长51.81%,为进一步发展文旅产业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产业经济基础也是文旅产业发展的支撑,芦苞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芦苞将聚焦动能变革,以文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产值比重,推动文旅服务业成为全镇的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创新。
陈伟军认为,芦苞有经济实力聚焦发展文化旅游,要以国际视野打造品牌,传播城市名片,形成独特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对外影响力与知名度。
未来,芦苞将以庙会民俗文化活动为起点,为三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名城打造特色文化名片,以独特的文化竞争力助力三水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竞合中抢抓机遇。
“芦苞将把文化自信转化为发展动力。”芦苞镇镇长黎锦标表示,围绕“以文化人、以文引人、以文引产”的理念,利用洪圣诞庙会、北帝诞庙会、千叟宴等系列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加强活动宣传策划包装,打造民俗文化活动品牌,推介文旅名片,提升芦苞发展人气。融入历史文化内涵,串联整合旅游资源,建设旅游小镇。
旅游产业发展研讨会 暨签约仪式举行
关于开展2018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三减三健”专项行动的通知北卫办发〔2018〕63号
市国税局深入酒类企业开展精准服务
24小时轮班检查过往货车
开阳县农业局加强“一节两会”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抽样
助力文旅名城建设再现“小广州”辉煌
市纪委市监委机关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举行
市公安局昆区分局探索创新“三四六”社区警务工作法效果明显
张家界、贵阳两地携手南方航空共同打造“贵阳飞”旅游特色中转服务
57、116、505路公交有调整
五华党员谢思云:用“名”牌产品创特色产业
老人机自带“李鬼”微信 竟是黑客为厂家定制
围绕中心促进发展 依法履职为民尽责——安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解读
市公积金中心抓好三项基础工作加快信息共享进程
车辆半夜鸣笛 居民难入眠
利辛县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
靖州交通质安监管站干部 帮扶贫困户孩子上学
玉环市国资办开展岁末年初安全检查工作
擅自进入 火灾事故现场搬货
2018年春运结束 公路客运运送旅客661.64万人次 查扣黑车175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