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中小学生到兴化作家作品馆接受文学洗礼。
图②:评委在认真评选施耐庵文学奖作品。
图③:一批书香之家受表彰。日升供图
10月12日,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荷藕坊”文学丛书首发面世,标志着兴化文学又结硕果。
从2012年起,该市每两年推出一套丛书,已先后出版了“兴化小说丛书”、“荷花地”散文丛书、“荷花池”女性丛书。此次首发面世的“荷藕坊”文学丛书是计划中的第四套丛书,收录了6位本土作家的作品,分别为:钱国怀的《一鳞半爪集》、李冰的《李园》、董景云的《漂不走的芦苇船》、郭小鸣的《谬爱》、陆凤萍的《在树下》和朱田武的《楝树下的凝望》。首发式上,6位作家向该市档案局、文学馆、图书馆赠送了馆藏书籍。
兴化历来文风昌盛,涌现出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作家,“兴化文学现象”享誉中国文坛。“这些都助力兴化文化发展、扩大兴化对外影响、提升兴化整体实力,为兴化打造文学之城奠定了基础。”兴化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春龙说,把兴化打造成文学之城,既是践行该市人文兴市战略,也是文化兴化建设需要。
文脉传承,催生兴化文学现象
2009年,兴化市政府联合江苏省作协举办了“兴化文学现象”研讨会,正式提出“兴化文学现象”的概念。刘春龙介绍,这一文学现象得到了中国小说学会的认可,2011年12月,中国小说学会命名兴化市为“中国小说之乡”。
“兴化文学现象”的提出,应追溯到2005年。在2005年至2006年不到一年时间内,兴化籍作家不约而同推出了以故乡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包括毕飞宇的《平原》、朱辉的《白驹》、庞余亮的《薄荷》、顾坚的《元红》、刘仁前的《香河》、刘春龙的《深爱至痛》,在江苏乃至全国文坛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兴化文学现象”,源自古今文脉传承。兴化素以文化底蕴深厚而著称,其文学资源亦堪称丰厚,历史上文学大家的出现是连续性的,从无间断。一是古代文学大家层出不穷。如元末明初《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明代“后七子”之一宗臣、明代《封神演义》作者陆西星、明末《梼杌闲评》作者李清、清代诗书画三绝郑板桥、《艺概》作者刘煕载、民国新女性文学家刘韵琴等。二是当代以毕飞宇为代表的文学名家。除了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外,还有文学评论家王干、费振钟,小说家顾保孜、朱辉、庞余亮等。在兴化本土,还有一批坚守本土带有共同风格的作家群体。目前,兴化籍作家共有中国作协会员15名,江苏省作协会员78名。3人4次获鲁迅文学奖,8人18次获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1人获茅盾文学奖。
兴化于文学一脉始终兴盛,是兴化真正的精神依存和文化底蕴所在。刘春龙说,兴化不仅拥有广泛的文学阅读人口,而且有一批业余从事文学的写作人口,在兴化每天晚上有上千人在写作,兴化作者已成为里下河文学的中坚力量。
构筑载体,兴化文学现象不断放大
在2015年的《雨花》文学期刊上,兴化青年汪夕禄创作的《艳红》短篇小说面世。汪夕禄小说能够发表,得益于毕飞宇工作室文学沙龙对他的锻造。当年6月,来自文学沙龙的作家,对汪夕禄的小说稿开展讨论,对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等提出了修改建议,使小说开掘的主题更深刻、人物形象更生动丰满。最后,经汪夕禄反复修改获得发表。
汪夕禄只是个案。据了解,毕飞宇工作室文学沙龙已举办沙龙14期,每季度一期,毕飞宇、丁帆、叶兆言、余华、叶弥、贾梦玮、朱辉、庞余亮等知名作家、评论家先后来到文学沙龙,与兴化的文学爱好者开小说创作讲座、点评修改作品。
2013年,兴化市在儒学广场设立“毕飞宇工作室”,2014年毕飞宇工作室成立“文学沙龙”,服务兴化的文学爱好者。2015年10月,毕飞宇工作室成立广场书屋。广场书屋由著名作家以及兴化文学爱好者组成的作家志愿者团队义务为中小学生指导阅读与写作,为市民提供一个“精神休憩”的场所。兴化市委书记李卫国等领导还亲临广场书屋当义工。“眼下,毕飞宇工作室成立的广场书屋、文学沙龙,已声名远播,成为传播文学、培育文学新人的殿堂。”刘春龙说。
刘春龙介绍,为放大兴化文学现象,该市还成立施耐庵文学研究院、兴化文学馆。施耐庵文学研究院主要是对兴化文脉的传承及明清小说进行研究,兴化文学馆是展示兴化文学成就的场地。与此同时,创办《兴化文学》和《纯小说》“两刊”。《兴化文学》是由原《楚风》改版,是兴化文学的对外名片。《纯小说》由民间团体创办,专发小说,设立《纯小说》年度奖,每届仅奖励一位在本年度小说创作中的国内优秀作家,奖金1万元。宁夏作协副主席、一级作家、《朔方》杂志副主编张学东,凭借中篇小说《蛇吻》荣获《纯小说》2017年年度奖。
兴化市还设立了施耐庵文学奖和郑板桥文艺奖,前者面向全球,后者面向兴化全市。前者已经举办了两届,第三届刚刚评完,下月将举办颁奖典礼。施耐庵文学奖主要用来鼓励当代汉语长篇叙事艺术的深度探索与发展,在海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和权威性。先后有14篇获奖,其中多篇获茅盾文学奖。组委会还设立特别奖,用以鼓励兴化籍作家。郑板桥文艺奖是个综合奖项,但专设了文学奖,面对兴化本土作家,两年一评。“‘两奖’以独特的文学特质,不断放大兴化文学现象,扩大兴化的文学影响力。”刘春龙说。
多措并举,推动文学之城崛起
“文学创作虽然是‘私人活’,靠的是一种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但政府的奖励、扶持,可促进创作的繁荣,从而推动兴化文学之城的崛起。”刘春龙说。
为培养文学人才、激励文学创作,兴化市制定了多项措施。一是奖励措施。设立文学创作扶持基金,制定《兴化市文学创作奖励实施办法》。鼓励兴化作家加入各级作协组织,对于加入中国作协、江苏省作协的文学创作人才分别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在省级、国家级平台发表的作品按取得的稿费1至2倍给予奖励。二是聘请小说学会的作家、评论家与兴化本地有潜质的青年作家结对帮扶。每年组织开展不少于4次的高水平文学讲座,在评选中国小说排行榜时安排一定量的兴化小说作者旁听。三是制定并实施兴化作品(作家)签约扶持制度,对具有兴化特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秀文学作品(作家)进行签约。目前,第一批“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已经开始初审,在下月举行的施耐庵文学节期间将公布并签约。四是实施“兴化作家走出去”计划,与知名出版社合作推出一批充满兴化元素和特色的作品。拟与江苏文学院合作,每年选送一定数量的创作人才到江苏文学院进修。
为推动文学之城建设,将积极打造城市文学主题和文化记忆,实施兴化城市建设中的文学主题营造,研究开发文学主题文创产品,在现有全域旅游的框架中植入文学主题,打造文学旅游线路。加强兴化文脉的研究,聘请文化专家主持“兴化文化”丛书的编写与出版工作,拟花两到三年时间,出版包括《兴化文化史》在内的11本文化研究类图书。同时,大力推动“书香兴化”建设,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加强校内外文学教育,形成校内校外的文学活力。目前,校外文学培训机构已显示出效应。如“小作家培训班”“未来作家培训班”,其最大的特点是指导老师都是作家,从而引发了一种“小作家”现象。这是“兴化文学现象”和“文学之城”真正的基础。
刘春龙表示,下月,兴化市将举办首届施耐庵文学节,主题为“传承兴化文脉,共建文学之城”。相信通过施耐庵文学节活动,将进一步助力兴化创建中国文学之城。
增产原油200万桶?沙特未证实特朗普说法
文化旅游首位产业及潜山县直第二招商组调度会召开
高温降雨天气拉动肉蛋菜价格上涨
市口岸办开展固定党日活动—党员干部走进桥儿沟革命旧址
舌尖上的盛宴!中国三大“世界美食之都”牵手成功!一口气尝遍蓉顺澳美食
致力把兴化打造成文学之城
旅游景区开展消防安全演练
积极备战降雪天气 我市设施蔬菜生产未受影响
“理财课堂”办到田间地头 人行重庆营管部送国债进百村万家
我镇2018年东莞市全民艺术普及行动计划演出圆满落幕
周仲明赴围场扶贫联系点走访慰问
北大清华公布自主招生初审名单,中山18名“牛娃”入围!
伊川县领导刘向平调研智慧政务服务中心
花开蜀人原乡满目春——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成就综述
《经济日报》:特色发展理念植入生产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河北廊坊打造“平原绿洲”
市民宗局局长王灏一行走访慰问宁化县少数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
三水网上“中介超市”上线,线下实体大厅8月对外服务
市经信委赴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调研
广丰多元经营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轻信偏方抓“泥蛙” 岳阳县一男子捕食保护动物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