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村民在花画小镇景区栽种郁金香花苗。韩德贵 摄
良田美池,阡陌交通,村庄整洁,鸟语花香……如今,这样的乡村美景,已成为乌当区乡村的寻常风景,走进乌当的乡村大地,仿佛走进一幅幅恬静安详的田园山水画。“乡村振兴”的号角声,正在这片沃土上吹响。
新年新气象。2018年,乌当区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全力推进山地特色示范小城镇和富美乡村建设,以“1 8”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提升本地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不断开创“百姓富”与“生态美”的健康乌当新未来。
调整产业结构 激活发展新动能
初春时节,走进乌当区百宜镇拐比村,到处都是村民们栽种果树、施肥、浇水的繁忙身影。
种了几十年包谷的拐比村村民罗长蛟,今年一口气将家里的4亩包谷地,全都改种了脆红李。“脆红李的市场价格好,比种包谷强太多了,等挂果以后肯定能挣钱。”罗长蛟对于未来满怀信心。
这几天,罗长蛟和家人起早贪黑,赶着好天气,一直都在地里忙活,栽种近300棵树苗。“以前种包谷,就是靠天吃饭,每年的收成基本只能做饲料,挣不到什么钱,家里的收入主要是靠外出打工。”罗长蛟说,“现在种了脆红李,虽然还要等三年才能挂果,但是大家的干劲都很足。”
为了规范脆红李的种植,并保障村民销售渠道,拐比村每个村民组都成立了合作社。技术和市场都有了保障,大家的信心更足了。
如今,在拐比村,越来越多的村民挖掉包谷杆,种上了脆红李。2000多亩的包谷田“变身”经果林,正在为拐比村带来新的生机和发展活力。
而在整个百宜镇,曾经传统的“水稻 油菜”、“包谷 油菜”的种植模式,正在被新的产业模式取代。
“结合百宜的自然资源优势,我们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精品果业、绿色无公害蔬菜、中药材种植,逐步调减低产低效能种植规模,调整传统种植模式。”百宜镇副镇长李盛说,今年以来,百宜镇已种植果树5100余亩,种植蔬菜3100余亩。
依托“五彩农业”,百宜镇积极发展茶叶、黄金梨、折耳根、红香米、樱桃、辣椒、苦蒜、黑羽鸡等特色种养殖项目,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农产品品种日益丰富,农业产业有了质的提升。
“同时,我们大力发展‘精品水果采摘园 绿色蔬菜基地休闲养神居家’现代都市高效山地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流转、租赁、合股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促使农业产业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经营,建设精品水果采摘园、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大健康养生疗养中心、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李盛说。
百宜镇优质农产品效益的“泉涌”,是乌当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
乌当区按照农文旅一体全域旅游发展思路,积极培育以果树为主导,茶叶、中药材为辅助的特色产业发展,助推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坚定不移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加快农村增绿、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截至目前,乌当区今年已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54470.2亩,占全年任务数的80.98%。其中果树种植39640.2亩,茶叶1441.8亩,木本中药材3530亩,绿化苗木9858.2亩。
发展特色小镇 拓宽群众致富路
这几日,在羊昌·花画小镇,20余个品种近100万株的郁金香花苗正在下种,预计4月1日将正式对外开放。届时,花画小镇又将呈现一片郁金香花海,吸引四方游客。
“以前,我们都是在家种包谷,每年的收入也勉强只够维持家用。现在土地流转出去了,自己在家门口打工,每个月的有二三千元的收入,这相当于以前种地一年的收入了。”羊昌村村民杨应菊一边栽种郁金香花苗一边说。
数年前,在羊昌镇,传统农业占据着主导地位,水稻、包谷一片连着一片,耕作是村民的全部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饭。
而如今,曾经的稻田、包谷田变身现代化的花卉大棚,变身四季花海,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腰包鼓了起来,生活好了起来;昔日的街道变成了商业步行街,店铺林立、产品琳琅满目,一个以现代商贸服务业、高端休闲旅游业、现代农业、健康养生养老等绿色产业为支撑的特色小镇雏形已现。
“我们依托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落户和羊昌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以及贵阳市第二届农业嘉年华的举办,建设羊昌·花画小镇,把绿水青山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羊昌镇镇长张国权说。
做足“花”的文章,延伸“花”的产业链。如今,羊昌“镇园一体”示范引领不断增强,带动百宜生态养生、新场农事体验等特色小镇快速发展,花画小镇已经成为贵阳及周边市民周末出游的热门目的地。
近年来,乌当区高起点建设特色小镇,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坚持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特色小镇发展思路,6镇2乡围绕区域总体定位,结合自身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要素错位发展,东风·风情小镇加速建设,羊昌·花画小镇声名鹊起,新堡、偏坡布依风情影响广泛,以创意文化、生态旅游、民族风情、休闲旅游、健康养生为主要定位,风格各异、功能互补的山地特色小镇体系逐步形成。
建设富美乡村 共绘发展新画卷
春节刚过,偏坡乡偏坡村村民陈艳家的农家乐就已经座无虚席,一家人从早到晚忙个不停。“这几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我们的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大家的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好了。”陈艳说。
造型别致的布依民居,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道路两旁、房前屋后绿树滴翠、鸟语花香……走进偏坡村,一幅如画的田园美景跃入眼帘。
“以前是泥巴路,走路满身脏。自从搞了美丽乡村建设,修了新路,栽上了花草树木,还建起了文化广场,环境越来越好,生活也越来越好。”说起村子的变化,偏坡村村主任陈桂刚笑容满面。
2010年,偏坡乡利用打造“泉城五韵”之醉韵偏坡的契机,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开始走上一条快速发展之路。
“建设富美乡村,就是既要让村子美起来,还要让村民富起来。”陈桂刚说。偏坡村立足自身优势特色,多措并举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以农文旅融合为思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拓宽群众致富道路。
通过不懈努力,偏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村寨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推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自然生态、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显现,乡村旅游业和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基础更加夯实,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农民纯收入不断增加,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从“生态美”到“百姓富”,环境美起来,腰包鼓起来,偏坡村的发展,让老百姓有了切实的获得感、幸福感。
近年来,乌当区全力推进富美乡村建设,建成小康示范寨51个、“提高型”示范点23个,南明河下游、云开路、羊百线美丽乡村示范带显现雏形并不断扩大覆盖面,初步建成市民乐享文化、民俗、休闲、娱乐、采摘、健身旅游的“周末花园”,推动广袤的北部乡村逐渐成为农民群众的“幸福乐园”。记者 樊荣
编辑:陈梦婕
统筹:彭钥嘉
编审:刘文强
“法官巧断家务事”
绍兴天源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关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柯桥支行食堂食材供应项目补充公告
中储粮湖南分公司来我县考察早稻收购工作
沈阳杂技团连续六届榜上有名
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阜新市市直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的通知
乌当区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杭州加码控烟令严管“吞云吐雾”
预计11日全市有大雨
上半年火炬区市场主体数量进入全市前三
市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
建阳漳墩镇:开展“五毛食品”检查守护学生身心健康
在沪港胞办巡展 分享对改革开放真切感悟
“七彩云南 旅游天堂”2018泛珠区域推介会走进林城贵阳
罗强与成大师生代表观看残疾人艺术团演出
阜阳出台促进花卉产业发展若干政策
史上最强力度体彩大乐透“6亿元大派奖”来袭!
滨海新区旅游业转型升级
九龙湖马拉松分享会举行
天歌“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军营送祝福 图
星迷们,本月还有两场流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