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元
自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莆田市迅速贯彻省委省政府“六全”“六治”精神,坚持赶前不赶后、早抓早发力,全面落实地方党政主体责任,出方案、定目标、建制度、创机制、勤督查、严考评,逐河指定联系部门,逐段配备专管员,为全市721条河流配备健康守护责任人,积极探索实践,全力打造河长制升级版,彰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荔林水乡”特色。木兰溪荣膺全国首届“最美家乡河”,为全省唯一获奖河流。
一、示范化引领
打造精品示范项目,充分发挥典型带动、示范引路作用,以样板先行带动河长制工作全面提升。
打造“最美家乡河”。按照“防洪保安、生态治理、景观休闲”治河理念,木兰溪防洪工程完成投资32亿元,建成堤防140公里,综合整治干流河道70多公里,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投资2亿多元建成木兰溪城区景观工程,助力木兰溪获评全国首届十大“最美家乡河”。
打造城市生态绿心。实施南北洋绿心河道综合治理、城涵河道园林景观及防洪改造等水生态修复工程,综合整治中心城区荔枝林带,保护荔枝林面积约150公顷、荔枝树3万株,彰显“荔林水乡”风貌。生态绿心保护修复项目获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打造精品示范河道。逐级打造示范样板河道,延寿溪上游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全流域禁养畜禽,退果还林2800亩,打造为四级样板河;每个县区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治河管河典型经验做法,乡镇打造一条水岸协同保洁精品示范河道,有河流的村居打造一条富有当地特色文化的示范性沿河慢道绿道。当前全市已建成仙水溪、后井溪等19条精品示范河道,并将湖石淉打造为湖长制工作先行试验点。
二、多元化参与
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河长制工作,形成河长牵头挂帅、干部带动、县乡推动、部门联动、媒体鼓动、群众自动的管河护水新格局。
上下大联动。党委政府高位推动,18个成员单位凝聚合力,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组织体系,全市配设河长722名、专管员904人,挂牌河长制办公室64个,成立市县两级河务管理中心8个,以点带面推动河长全配套。
社会总动员。成立企业河长,在全国开创外企认养河道先河,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均设立企业河长,由行政河长主导落实、企业河长认养推动,共同承担河岸管护、水质监测、违法监督等工作,提升治水综合实效。探索制定企业认养河道、捐资治河相关管理办法和设立用于水环境治理、水文明建设的河长基金。在全市学校全面推广校园河长,成立“河小禹”青年志愿护河队、河长制妈祖义工服务队,开展河长制“五个一”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民爱水、护水的社会氛围。
市场齐参与。按照水岸协同、属地管理、长效保洁的思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创新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模式管理河道,聘请专业机构统一常年清理南北洋全流域665公里河道的水葫芦打捞、水岸协同保洁等工作,实现河网水系卫生保洁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通过市场化购买服务方式,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等3家单位中标编制5个县区“一河一档一策”,将木兰溪、萩芦溪等流域50平方公里以上的5条河道分为12个单元网格,全面编制河道档案,精准制定污染物管控、水质监测、水土流失治理等管河策略,为“河长治河”提供技术支撑。
三、司法化保障
坚持依法治水,充分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手段管河护河,着力构建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河长制工作司法保障体系。
出台法规。出台《延寿溪流域东圳库区水环境保护条例》《莆田市木兰溪流域生态补偿办法》《涵江区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资金管理方法》等,为管河治河提供有效的法规依据。
健全机构。分别成立市法院、市检察院河长制司法保护工作站,出台《关于建立监督服务保障机制合力推进河长制工作的意见》《关于为全面推行河长制提供司法服务保障的实施方案》,在全省开创公检法共同参与河长制工作的先河。
发挥效能。市法院建立河湖库生态资源刑事犯罪和重点整治对象等工作台账,打造“快速立案、快速审查、快速审判”涉河涉水犯罪案件办理模式,加强生态损害赔偿追付监督,构建高效水资源生态保护机制。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逮捕破坏生态资源刑事犯罪案件45件60人,督促开展补植复绿210亩、缴纳生态修复金近200万元。
四、信息化管理
加强河长制信息化建设,提升河长制工作效率,推动科技兴水,用智慧河长治出绿水青山。
监测信息化。依托市水环境统一监测平台,统一规划、优化整合生态环境监测点,完善河流水质考核断面,健全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流域、小流域、内河、重点污染源废水、大气降水、地表水水质全天候自动监测监控、入海河流水质及直排海污染源等“八水共测”监测体系。
巡河信息化。开发智慧河长安卓段(掌上河务)app、微网格等智慧河长项目,结合“河长微信群”“随手拍”等载体,有效掌握专管员巡河情况,及时上报巡河信息,解决河道问题。
监控信息化。依托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电子河长”,在城区木兰溪、延寿溪、企溪、溪口河、梧梓河、塘头河等主要河道安装视频监控设备154处、视频监控点354个,搭建数据网络采集、传输监控画面,设置视频监控管理中心,实现24小时远程监控、指挥,将河道日常巡查轨道纳入到数字系统实现网格化管理,为快速发现河道问题、有效打击涉河违法行为提供技术支撑,确保水环境综合治理效果。
五、项目化运作
将河长制工作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等5大抽象目标任务,细化为54个可操作、可量化、可考核的具体项目,并完善项目运作机制,推动项目落实。
完善项目投入机制。在积极争取上级补助、加大本级财政投入的同时,持续发挥市水务集团融资平台作用,主动对接农发行等金融机构,争取项目资金。
健全项目协调机制。建立市级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整合部门合力,实行一月一调度,协调解决项目问题,打好项目攻坚战。开展“三个全面清理”,清理垃圾、围堰、渔网916处19.66万平方米;拆除关闭1395家“反弹复建”畜禽养殖场;完成7条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加强污水收集处理,建成34个乡镇集镇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及18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治农业、工业污染,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完成可养区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治理城区易涝点,完成13处整治任务。严打非法采砂,取缔3家非法洗砂场。创新河道与沙滩共治模式,清理8个沙滩垃圾杂物。
落实项目考核机制。出台河长制工作考评办法、督查和巡查制度,将河长制工作列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严格落实市县乡三级河长年度考核考评办法和责任追究制度,考核结果与资金分配、项目安排、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等挂钩,确保河长制工作落到实处。
创建文明校园 促进学校发展 ——市五中召开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推进会
清华美院师生来饶采风写生
彭伟会办花木节筹备工作强调:展现沭阳特色 办好花木盛会
72家成都企业上榜四川大企业大集团100强培育名单
三亚出台婚纱摄影价格行为规范
创新“五化”打造河长制升级版
临沂莒南县: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大田太华镇:移风易俗过绿色清明
川南临港片区“三年计划”:营商环境“国际一流”
二郎山下绽放和谐之花 天全县深入推进依法治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滨州市网络订餐“净网”将369家餐饮单位拒之网外
凝聚作风建设合力 推进住房保障事业
市审计局掀起学习热潮 推动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
上海报业集团与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市畜牧局驻村帮扶组大力开展文化帮扶活动
5000辆查扣车辆无人认领,销毁!
1314“only柚”!梅州与顺丰向全球送1314个梅州柚
宁化推广农业“五新”技术促农民增收
市国土局举办“提升能力 引领淮海——国土大讲堂”
武汉在全国率先开售大学生八折房 353名大学毕业生圆了安居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