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22年的拥抱,心酸又感人

1月12日,本报二版刊登了《真想解开她谜一样的身世》,随后《都市快报》和浙江公安厅联合推出《快找人》发布寻亲消息。1月19日,收到好消息,远在新昌县上山泊村的村民王益峰在朋友转发的微信上看到信息后,确信这个哑巴女就是自己寻找了22年的母亲张菊英。
1月20日,王益峰在朋友的陪同下从新昌老家赶到三门,母子相认,随后一家人回到新昌县上山泊村的家。一路上,哑巴女张菊英虽然不会说话,但她一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据张菊英儿子王益峰说,当年母亲离家出走不是家里着火被家人用木棍赶出来的,而是从走亲戚家坐车回家路上走失的。
22年前,张菊英是怎样从新昌老家走失的,又经历了什么苦难……
没错,她就是我妈妈啊
1月20日下午,一辆绍兴牌照的轿车停在三门县珠岙镇铺里村桥头,车上下来3名男子。“老伯,听说有个22年前被你们村里收留的哑巴女?我想见见她……”“有啊,她家就住在前面那栋三层楼。”村民麻老伯正低头干活,听到有人打听村里哑巴女,他一抬头吓了一跳,“妈呀,这小伙真的与哑巴女麻拾女太像了,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找人小伙叫王益峰,新昌县上山泊村人,此行目的是寻找22年前走失的母亲张菊英。
王益峰在麻老伯指引下来到麻拾女家,门开着,床上麻拾女正在酣睡,于是王益峰轻轻地在她身上拍了几下,麻拾女睁开惺松的眼睛,看到床前的王益峰眼睛直放光,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拉着王益峰的手咿呀咿呀喊着,还在房间里来回地走。
“我想她就是我找了22年的妈妈。”王益峰跟同来的朋友说,眼前这位麻拾女就应该是当年走失的母亲,但为了保险起见,特地让一妇女查看麻拾女肚子上的伤疤,因为当年王益峰出生时母亲是剖腹产,肚子上留有伤疤。
“妈,你让我们找得好苦啊……”在确定麻拾女肚子上有伤疤后,王益峰再也控制不住泪水,叫这声妈他等待了整整22年。
随后,王益峰拿出手机,给哑巴女看自己小时候照片,还有在新昌没一起来的父亲及姨妈、邻里长辈们的照片,她嘴角挂着笑容,并不停点头,还做出认识他们的比划手势。
那一刻,母子紧紧相拥,泪水滚滚而下。当年,他还是弱冠少年,如今已经人到中年。当年,她还是眉目清隽的少妇,如今已经是头发花白的老太。隔了22年的拥抱,心酸又感人。
“爸爸,妈妈找到了,找到了……”王益峰立即打电话给在家里等待消息的父亲。
一小时的路程,家人却找了22年
从三门县珠岙镇上高速公路到新昌县梅渚镇,开车大概要1小时30分钟,当天下午,张菊英及“儿子”麻志明在珠岙派出所民警李飞龙陪同下前往新昌。
一路上,张菊英的儿子王益峰处在亢奋状态,不停向母亲张菊英比划着,母子交流小时候情景,此时的张菊英脸上挂着微笑,还把头轻轻地靠在儿子王益峰的肩上。
“妈妈,这里你认识不?”下午5时许,载着张菊英回家的车辆从新昌县下高速公路,进入梅渚镇时,王益峰指着车窗外景物,张菊英不停点头,她还比划着前面那个村庄住着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可张菊英还不知道就在她走失后的22年里,父母和一个哥哥已相继离世。
走失22年的张菊英回来了,成了远近轰动的大新闻,全村乡亲,扶老携幼到村口迎接。
“来了来了……”当车子停下后,张菊英从车上下来的刹那,村民们涌了上来。眼前的路不再是22年前泥洼路,低矮的房子也已变成了高楼,在张菊英眼里,这些阔别了22年的乡亲,还是那么地熟悉,她嘴里咿咿呀呀地和村民打招呼,手不停地抹着泪水。
张菊英边和众人打招呼,边径直往当年住的房子走去,踏过那条通往老宅的小道,迈进她住了13年的老房子,房间的摆设和灶台依旧,地面还是当年用泥土夯的,一切是那么熟悉和自然。
走亲戚回来风样消失
22年前10月的一天上午,家住新昌县上山泊村的张菊英挑着米面和桔子去走亲戚,由于亲戚家路途有点远,当晚热情的亲戚挽留张菊英住了一宿。
第二天早上,亲戚送张菊英坐上路经上山泊村的面包车回家,“我妈从来不坐车的,她走路会找到自己家的,由于她不会说话和不懂哑语,也不认识站点,那次坐车再也没有回家了……”张菊英走失时,王益峰才13岁,他只记得当时全家人和亲戚到处寻找,就是不见妈妈回来。据王益峰讲,母亲走失后,那个亲戚一直非常自责。
长大后,王益峰和父亲一直在找母亲,只要听到某某村有哑巴女,他们都会去辨认,每次抱着希望去,带着失望归。
为了早日找到妈妈,王益峰加入了一个专门帮助困难户、孤寡老人的公益组织,“看到那些老人,就想到我妈妈,我帮助他们,希望我妈妈也有人能帮助她。”
幸福来得有点突然,上星期五,公益组织里一个知道他事情的小伙伴,给他转来了麻拾女寻亲的微信。虽然已经22年没见,但王益峰一眼就认出,这个麻拾女,就是自己的妈妈。
当年,张菊英流浪中所经历的苦也无法从她口中获悉,但她流浪到三门县珠岙镇铺里村已是3月份了,独自在外飘荡了这么多天的张菊英应该吃了不少苦。
“现在我明白了妈妈当时比划的手语,应该是坐车坐错了流浪到这里的,并不是家里着火被家人赶出来的。至于当年身上的伤,我们猜测是她流浪期间肚子饿了,也许在别人家找吃时被人用木棍打伤的。”看到张菊英与家人团聚,三门“儿子”麻志明站在旁边擦拭着泪水。
何去何从,成了甜蜜又无奈的选择
当晚,王益峰在镇上一家饭店给母亲设宴,张菊英的哑巴姐姐也赶来,拉着妹妹的手久久不肯放松,要带张菊英到她家去住。
饭后回到家里,王益峰问母亲张菊英愿不愿意留下来住,她犹豫了好久,指指身上衣服,意思衣服还放在三门的家,要回三门住。
对于“以后在哪里生活”这个问题,张菊英有点迷茫。
三门这个家,生活的时间比新昌还要长,邻居很好,儿子虽然没有一点血缘关系,但对自己极好。这么多年生活,结下了深厚的感情,麻志明也希望她留在三门,承诺给她养老送终。但亲生儿子在新昌,毕竟这是血肉至亲,还有以前的丈夫。
不管选择三门还是新昌,都有家人、有亲情,对于张菊英来说,都是开心快乐的事。
因为张菊英,麻志明和王益峰已经认了兄弟,两人约定,不管老人选择在哪里生活,两家人互相走动,让她的晚年生活尽量快乐些。(林利军)
附:
真想解开她谜一样的身世
村民的新年愿望,民警一直惦记着
“你家在哪里?你还记得家里什么样吗……”1月4日下午,三门县公安局珠岙派出所民警李飞龙邀请聋哑老师上门与聋哑妇女麻拾女交流,由于她不懂哑语,双方交流失败。这已是李飞龙第三次邀请聋哑老师与麻拾女交流而失败。
麻拾女的“儿子”麻志明说,每次从希望中变为失望,但民警没有放弃,依然在努力着,自己也信心十足,“我2018年最大愿望就是让妈妈找到她的亲人,让她和亲人走动走动,晚年不孤单……”
22年前,老人路边捡到聋哑女
22年前3月的一个傍晚,天下着小雨。三门县珠岙镇铺里村麻承培父亲(村护林员)吃过饭后上山巡逻,在上山的路口,他看见一手拿编织袋,一手撑着雨伞的妇女坐在路边。
“姑娘,天快黑了,你咋不回家啊……”善良的老人上前提醒,但妇女没有反应,老人以为对方不理睬她,便自顾上山了。
几小时后,麻承培父亲从山上返回,发现这名妇女还坐在路边,怕她晚上出事,便带她到村口一座尼姑庵,把她寄托给看庵的阿婆照看,这时发现她是个聋哑人。
第二天,麻承培父亲赶到周边村打听有否走丢的聋哑女,接连三四天下来,都没有找到有效信息。
时间久了,尼姑庵的阿婆也嫌麻烦,让麻承培父亲将聋哑女接走,好心捡回的聋哑女成了烫手山芋。这时,村里有好心村民提醒他:你儿子麻承培妻子不是去世好几年了吗,现在又因车祸落下残疾需要有人照顾,让她做你儿媳吧,这样也能像个家。
在村民的劝说下,在征得聋哑女点头同意后,聋哑女走进麻家,成了麻承培的媳妇。
那年,麻承培的儿子麻志明已经18岁,他非常支持父亲重新组建家庭,就是担心这女人可能因家庭困难迟早要跑的。
“我当年的担心是多余的。”麻承培说,当时聋哑母亲除身世不明和交流有困难外,人非常勤快,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把父亲照顾得特别好,下地干活也是一把好手,那时候她就是不愿出村和赶集外,也不知道她担心什么。
“当时,我从嫂子比划手势里猜出大概意思,她家有3个孩子,离家出走主要是做早饭时引发大火,后来被人用木棍追打出来。”麻承培妹妹回忆当年聋哑女进家时的情景,她头部有被打的伤痕,身上也有多处。
当时麻志明家的条件特别差,大家见聋哑女能安心下来生活,也没有太关注她的身世,她也成了黑户。
22年后,儿子要为“母亲”找亲人
22年来,麻志明早已将聋哑妇女当成自己的亲妈,一家人生活其乐融融。
后来,车祸中落下残疾的麻承培再次受伤,就一直瘫痪在床。为改善家庭生活,麻志明长年外出打工,父亲一直由聋哑母亲照顾着,“要不是母亲细心照顾爸爸,他早已是身埋黄土了!”麻志明对聋哑母亲充满了敬意和感激。
在麻家生活了20多年的聋哑女,身体也大不如从前,由于她没有户口和身份证,农医保参加不了,这让麻志明很是着急。
去年6月,麻志明找到珠岙派出所责任区民警李飞龙,了解母亲落户相关政策。
了解情况后,李飞龙也难住了,麻志明的聋哑母亲姓名和家庭住址不清楚,她的人生就像一张白纸。
随后,李飞龙找到三门县行政审批中心工作人员,经商量决定按无户人员落户政策,将聋哑女落户在麻家,取名为麻拾女。
麻拾女落户后,李飞龙主动上门为麻拾女办理身份证,还与珠岙镇相关部门及铺里村村干部沟通,为她补办农医保,政府每月给她发放100元养老金。
“我们为弄清麻拾女身世,对她进行信息采集,并在公安部打拐库登记和网上发布寻人信息,但至今仍没有消息。”李飞龙说,为弄清麻拾女身世,他们和三门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技术中队民警一起给麻拾女进行信息采集,想方设法为她寻找亲人……
虽然大家在努力帮麻拾女寻找亲人,由于麻拾女不会聋哑手语,就连聋哑老师也是束手无策。
“妈妈太苦了,我好想搞清她身世,让她的亲人知道她还活着,让她的后半生在快乐中度过……”麻志明说,现在自己为聋哑妈妈找亲人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了。
(来源:平安时报)

金中镇召开2018年安全生产大检查动员大会
“爱我中华·坚定自信”首场优秀文化进机关宣讲举行
博望区“六强化”抓好防汛抗旱工作
第三届海南国际旅游贸易博览会在三亚开幕
证监会:不断完善投资者保护工作
隔了22年的拥抱,心酸又感人
男子被困电梯 消防员紧急营救
市规委会召开第61次全体会议审议武西高铁十堰北站站区规划等
杭绍台铁路“一桥一隧”率先动工
我市劳动能力鉴定有了新变化
太和区营盘街道开展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宣传活动
警方接连找回两名走失儿童
市林业局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会议精神
龙海市召开食品安全暨“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
“淘金”盐碱地
本周琼岛局地高温或超38℃后期全岛有阵雨或雷阵雨
提升政治站位 全力攻坚克难 限期解决农运会后续遗留问题
赖俊在调研防汛减灾工作时强调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引导干部群众抢险自救尽快恢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武功"四举措"再掀教育扶贫热潮
合肥国际新能源与节能汽车展月底开幕 市民可现场体验无人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