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综述


“九江做法”实现历史性新跨越
——我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综述
2017年,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切实履行“服务发展、保护资源、维护权益”三大职责,围绕“保国土资源、保生态环境、保发展用地、保干部安全”的工作目标,改革创新,超前谋划实干,深入开展“执法监察提效年”、“矿政管理规范年”、“造地提速年”、“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打了一场场攻坚战、翻身仗。
在补充耕地、消化存量、破解用地保障难题、土地收储、土地运作、矿山整治、执法监察、维护权益、地灾防治、精准扶贫、基础工作力度和党风廉政建设力度等方面取得了十二个“前所未有”的新成效,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
保发展用地 补充耕地和消化存量全省第一
在瑞昌市武蛟乡上脚湖区域有一片约1800亩的高产示范良田,“这里实行水稻套养小龙虾,水田里种水稻,沟渠养龙虾,去年共收获了140万斤水稻,龙虾收入达50万元。”武蛟乡党委书记李伯阳介绍说,这里曾是一片沼泽地,无法耕作。2016年,经市国土资源局批准立项,实施土地开发项目,修建了排水渠、排涝站,成功变沼泽地为良田沃土。
近年来,我市发展势头强劲,招商引资项目和企业纷至沓来,土地的需求不断增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国土资源局把2017年定为“造地提速年”,主动向市委、市政府立下补充耕地“保2争3奔4”的“军令状”,即补充耕地保2万亩入库、争3万亩验收、奔4万亩立项。对此,市政府安排1个亿的财政资金按标准对县(市、区)造地进行奖补,市财政、林业、农业等部门大力支持。一年来,全市补充耕地力度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土地开发项目累计立项38.86万亩,超计划9.7倍多;竣工验收4.6万亩,超计划1.5倍多;报备入库3.7万亩,市值达30多亿元,超计划1.85倍,比历史最高年份增长274%,为保护耕地、保发展用地、解占补平衡难题等方面赢得了工作主动权。
我市消化存量力度位居全省第一,省厅认为九江消化存量土地“思考深、认识高、力度大、效果好”,“九江做法”获全省推广。根据九江实际,推行限期征拆处置一批、区位调整盘活一批、招商引资消化一批等“十个一批”的办法,有效破解难题。全市通过省厅内网举证核销批而未用土地面积2.31万亩,消化总量位居全省前列;实时平均去化周期由年初4.9年下降到了3.96年。并把“消化存量与用地报批、补充耕地”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同时,用地保障难题得到了有效破解,做到了保急需、保实需。通过破解了一年之内二次调整基本农田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难题,保障了生态科技城开发、“撤四建二”、琴湖大道互通、九园路拓宽等项目建设急需。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思维,破解了土地报批因消化存量受限的难题,建立了用地需求月预报制度,提出了项目用地分类上报、分项分期上报、区别急缓上报、承诺消化上报、市县联动上报、创新思路上报“六个上报”的新路径。全年申报批准建设用地3.63万亩,保障了项目及时落地。同时,土地收储的总量和质量均超历史,市本级全年收储土地达到1.85万亩,相当于过去8∽9年收储的总和;土地运作力度前所未有,土地出让成交价款和缴款及时率、到位率均超历史。
保国土资源 执法监察力度前所未有
“以前主要靠现场巡查,监管力度比较有限;自从安装视频监控后,可实施全面24小时监管,矿产由‘掠夺开采’变为规范开采。”从事矿山监管工作多年的陈青山深有感触。记者在矿山视频监控中心看到,区域内生产的每座矿山的范围和生产情况一目了然,一旦发现越界开采、粉尘污染、违法违规操作等,立即截屏,第一时间通知相关部门开展现场执法。
2017年,我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力度前所未有,实现了“两降两升”。以“执法监察提效年”为抓手,违法用地的宗数和面积比上年度分别下降了20%、30%;对违法采矿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共查处矿山违法行为92起,结案率达到了100%。申请法院强制执行18起,同比上升到180%;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43起,同比上升到430%。建立完善市、县、乡三级巡查机制,不断创新执法监察手段,依托移动“执法通”平台,打造融土地管理、矿山监管、地灾监测、土地开发整理等于一体的“智慧国土”。
据悉,维护权益实现了“两个率先”,在全国首个建成覆盖全市国土资源部门的视频接访系统,20个市、县视频接访室全部上线运行;在全省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房屋交易、缴纳税费等相关业务“一窗受理、并联审核、限时办结”,转移登记和抵押登记办结时间分别压缩了5天、3天。
保生态环境 已关停的矿山复绿披新装
初春的金鑫碎石场内已是生机勃勃,树木茂盛。该碎石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2011年初因政策原因关闭,历经多年开采,边坡陡峭、岩石裸露,地貌景观破坏严重,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为此,实施了投资175万元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竣工后,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庐山市在鄱阳湖边建立了将近6000亩的石材产业园,把进入市区主干道沿路的石材加工企业全部搬进了石材产业园,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
一年来,全市矿山整治力度前所未有,矿政管理实现了由“乱”到“治”。彻底扭转了矿政管理科室化局面,提升到了政府层面,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先后出台《全面整治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方案》、《全面整治砖瓦厂违法用地采矿专项行动方案》,确定了“绿色生态、科学开发、全面治理、依法严管、安全有序”的总体要求,以“矿政管理规范年”为抓手,严控矿权设置和开采延期,全面创新矿山开采管理方式,推行动态检测定量、合同约定定时、铁丝围网定界、现场开采定工艺“四定”管理和视频在线监管,推进了矿山“缩点、减量、限期、复绿”。全市581家有证矿山,已注销采矿权183家,占矿山总数的30%,完成自定缩点任务的122%;砖厂共注销、关停212家,由386家缩到了174家;全市市级未新设1个采矿权,县级仅新立矿权6个。生态环境保护得到了加强,全面启动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全市恢复治理面积1605亩,投入资金2500万元。
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市国土部门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履行职责,重点做好“五个不断创新”和“六个持续推进”,牢牢把握国土资源工作主动权,助推九江全面发展。
(记者 朱曦薇)
(上接一版)对违法采矿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共查处矿山违法行为92起,结案率达到了100%。申请法院强制执行18起,同比上升到180%;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43起,同比上升到430%。建立完善市、县、乡三级巡查机制,不断创新执法监察手段,依托移动“执法通”平台,打造融土地管理、矿山监管、地灾监测、土地开发整理等于一体的“智慧国土”。 据悉,维护权益实现了“两个率先”,在全国首个建成覆盖全市国土资源部门的视频接访系统,20个市、县视频接访室全部上线运行;在全省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房屋交易、缴纳税费等相关业务“一窗受理、并联审核、限时办结”,转移登记和抵押登记办结时间分别压缩了5天、3天。 保生态环境 已关停的矿山复绿披新装 初春的金鑫碎石场内已是生机勃勃,树木茂盛。该碎石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2011年初因政策原因关闭,历经多年开采,边坡陡峭、岩石裸露,地貌景观破坏严重,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为此,实施了投资175万元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竣工后,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庐山市在鄱阳湖边建立了将近6000亩的石材产业园,把进入市区主干道沿路的石材加工企业全部搬进了石材产业园,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 一年来,全市矿山整治力度前所未有,矿政管理实现了由“乱”到“治”。彻底扭转了矿政管理科室化局面,提升到了政府层面,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先后出台《全面整治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方案》、《全面整治砖瓦厂违法用地采矿专项行动方案》,确定了“绿色生态、科学开发、全面治理、依法严管、安全有序”的总体要求,以“矿政管理规范年”为抓手,严控矿权设置和开采延期,全面创新矿山开采管理方式,推行动态检测定量、合同约定定时、铁丝围网定界、现场开采定工艺“四定”管理和视频在线监管,推进了矿山“缩点、减量、限期、复绿”。全市581家有证矿山,已注销采矿权183家,占矿山总数的30%,完成自定缩点任务的122%;砖厂共注销、关停212家,由386家缩到了174家;全市市级未新设1个采矿权,县级仅新立矿权6个。生态环境保护得到了加强,全面启动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全市恢复治理面积1605亩,投入资金2500万元。 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市国土部门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履行职责,重点做好“五个不断创新”和“六个持续推进”,牢牢把握国土资源工作主动权,助推九江全面发展。

闽侯上街大学城片区交通日趋完善 橘园洲互通5月竣工
杨省世在全市慈善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实办好慈善事业 开创港城慈善工作新局面
有人持“套打借条”追讨51万 假借条该拿什么来治你
精准脱贫秋季攻坚 慈利县人社局在行动
宜宾公安开展治安大清查 抓获逃犯11人 查处交通违法660件
九江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综述
【民宗】固镇县民宗局到王庄镇五铺村检查少数民族扶贫项目
淮安区节水型载体创建工作全市领先
驾考发车员顶烈日为考生服务
晋城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落户晋城大医院
沪上高校教师自觉担当“育人”使命 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全省首张农药经营许可证颁发 无证将被查处
我市代表队夺得省十三运会青少年竞技组乒乓球男子丙组单打冠军
市、区旅游部门调研指导牡丹园区工作
公益献血组织变身“爱心送考”车队
中共江西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宣布中央关于江西省委主要领导职务调整的决定中央决定:刘奇同志任江西省委书记
一台老虎机让254名公安人员沦陷
“互联网+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减负
宿迁市领导调研督查“阳光扶贫”监管系统运行情况
城固“互联网+法治宣传”模式开辟普法新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