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为纲、德治为魂、服务为本、自治为基”,崇川区的“四位一体”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是闻名全省的基层治理品牌。记者近日从崇川区政法委获悉,该区正着力打造“四位一体”社区邻里治理服务品牌,形成管理网格化、功能模块化、信息网络化、运行一体化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崇川是南通的核心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0万,其中外来人口20万,下辖10个街道、1个省级开发区、106个社区。近年来,该区先后启动三次社区改革,把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心下移。2013年,崇川就在居委会内按照“地域相近、楼栋相连、资源相通”的原则,以150—300户的规模设置自治单元“邻里”,并形成“邻里自理”的自治单元,实现社会治理的重大转变。
“‘四位一体’的基本内涵是为群众提供更多服务,本质是让公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崇川区政法委副书记徐晓峰介绍说,目前,崇川已建成929个邻里,422个邻里服务处,实现“邻里有形覆盖、服务有效落实”。
今年,作为全省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试点县(市)区之一,崇川区在社区邻里基层治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力量、下沉服务、明晰架构,扎实网格化社会治理运行基础。以邻里为最基础治理网格,将道路、沿街店铺、楼宇、河道、街坊划入邻里,廓清邻里边界,形成电子地图,以省综治信息系统中邻里(网格)编码为基准,对全区929个邻里(网格)进行统一的编码。全区下沉各类专职工作者400余人,区财政每年新增投入社区邻里治理资金近5000万元。选取文峰、和平桥、学田、虹桥等四个街道的八个社区作为试点,按照“一邻一人”的标准,在78个邻里(网格)配齐配优邻里社干,负责所有下沉邻里事务。此外,社区民警和辅警、外口协管员、综合执法队员下沉邻里(网格),定点定位定责。
“网格是缩小的社会,放大的家。”徐晓峰介绍,该区编制邻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68项,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志愿服务,在邻里开展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等300多个服务项目,服务邻里人次20余万,打造邻里惠民“微项目”900余个,更好地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