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奋进 砥砺前行
范锐平薛潮李明清郑建闽罗强唐川平李仲彬朱志宏出席
昨日,“感恩奋进
砥砺前行”——成都市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对口援建感恩致谢座谈会举行。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出席并致辞。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市对口援建都江堰灾后重建指挥部总指挥薛潮,重庆市副市长李明清,福建省副省长郑建闽;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唐川平,市政协主席李仲彬,市委副书记朱志宏出席。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汶川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和社会各界和衷共济,特别是上海市、重庆市、福建省、内蒙古自治区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省区市携手并肩、倾力援助下,成都等受灾地区奋力夺取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全面胜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创造了涅槃重生的人间奇迹。
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并超过震前水平,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持续提高……10年过去了,今天的灾区,展现出新的蓬勃生机;今天的成都,以昂扬的姿态迈向新的美好未来。2017年,我市经济总量从副省级城市第7位跃升至第3位,城市综合实力和能级显著提升,综合竞争力居全球62位,跃居世界城市体系beta级。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上海、重庆、福建三个对口援建省市代表团团长在座谈会上先后发言。薛潮深情回顾了救灾援助、灾后重建、后援建时期“三个难以忘记阶段”的点点滴滴;李明清希望川渝、成渝两地继续传承精神、学习经验、深化情谊、推动合作;郑建闽认为成都、彭州是他们的“第二故乡”,希望进一步构建长效合作机制。
十年缔真情,永志铭感恩。范锐平说,回首灾区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卓绝历程,令人震撼的奇迹背后,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英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蕴含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美德,彰显的是四海同心、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体现的是坚韧团结、砥砺奋进的中国精神。
今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当前,我市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刻把握民族复兴引领城市崛起的时代机遇,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奋力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
范锐平说,对口援建帮助灾区建设美好家园,建立起了双方割舍不断、携手发展的深情厚谊。希望以此为纽带,用好“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城市群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重大机遇,大力深化区域合作,携手创建东西部和城市群合作的典范,助推区域协调发展,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积极力量。
“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仍需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真诚希望大家进一步加强互动往来、合作交流。”范锐平建议,密切产业协作,共树经济互动新典范;推进协同创新,共建创新驱动新链条;畅通交通网络,共筑“一带一路”新通道;加强开放合作,共创开放经济新高地;深化文旅互动,共立文创旅游新标杆。
罗强介绍了我市灾后振兴发展及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有关工作情况。
对口援建省市代表团成员,市领导谢瑞武、苟正礼、李元祥、王忠林、范毅、王平江出席活动。(记者 钟文)
十年缔真情 永志铭感恩
——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对口援建感恩致谢座谈会侧记
灾后重建的崇州市重庆路 成都日报资料图片
灾后重建的彭州龙门山镇宝山村 成都日报记者 胡大田 摄
壹街区是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功能完整的成街区项目 成都日报记者 吕甲 摄
带着1600万成都市民的感恩之情,怀着共赢发展的合作之心,昨日下午,“感恩奋进、砥砺前行”成都市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对口援建感恩致谢座谈会在我市锦江宾馆举行。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这不仅是城对城的援建,更是心与心的守护”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汶川特大地震发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震级高达8.0级。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统一部署下,上海市、福建省、重庆市、内蒙古自治区等对口援建省(区)市倾力支持我市灾后重建和发展振兴,累计投入资金136.19亿元,实施重大项目380个。
从气壮山河的生死大营救,到艰苦卓绝的百万受灾群众紧急安置,再到困难重重的灾后恢复重建,他们陪伴成都夺取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上海市对口援建都江堰市。围绕“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实施117个援建项目,总投资82.5亿元。32位时任上海市领导50多次赴都江堰市指导,常驻都江堰市的上海援建援助人员达12000多人,援建结束后,两地召开长效合作联席会议53次,开展互访140余批次,接受都江堰市7批次65名干部赴沪挂职学习,组织8批1118名医疗人员、2批120名教师、3批318名公安干警开展支医、支教、支警援助。
“这不仅是城对城的援建,更是心与心的守护。”出席活动的上海市代表团成员,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灾后重建指挥部总指挥薛潮表示,10年来,两地相遇相知,在感动感恩中携手走向未来。代表团此次来蓉,见证了成都的自强不息,勇于奋斗,也看到这座城市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一定会把这种感受带回上海。”
变化巨大 感慨万千
“我们要把这种拼搏精神带回去”
“如今10年过去,成都已在灾难中浴火重生,不仅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领先,成都在副省级城市中的排名也跃升到第三位。”重庆市代表团成员,重庆市副市长李明清说,成都在灾难后的拼搏精神令重庆感佩,也值得重庆学习借鉴,他期待以地震10周年纪念为契机,进一步升华成渝两市的深厚情谊,同时深化双方在更多领域的合作。
福建省代表团成员,副省长郑建闵表示,福建省对口援建彭州市。从灾区最急需、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实施援建项目146个,总投资33.39亿元,惠及10万余人。凭借彭州市提供的良好环境,福建用两年时间就基本完成3年工作目标。
郑建闵说,在援建过程中,福建省竭尽全力,设立前方指挥部,先后派出3万援建人员来到彭州。“在夜以继日的奋斗过程中,很多援建人员与当地干部、人民结下深厚的友谊,并将彭州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表示,在成都举办此次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纪念活动之际,很多援建第一线的干部再来成都,观看成都发展的成果,感受这里发生的变化,感慨万千。“我们要把这种精神带回福建,投入到奋力建设新福建的工作中。”
十年回望 感恩有你
“你因都江堰一天天老去,都江堰因你一天天美丽”
在参加活动的对口援建省(市)代表团人员名单中,记者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名字。
有福建省援建彭州原前方指挥部指挥长余军。对于成都和彭州,余军早已将这片热土看成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对彭州过去福建人民感觉一点都不了解,但现在只要一说到彭州,福建人民都非常熟悉。”余军说,虽然早已回到福建,但是每次电视机里扫过四川电视台节目时,都会眼睛一亮,心里一颤,“这种深厚感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有原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灾后重建指挥部副总指挥许解良。遥想当年,为了尽快给受灾群众搭建板房,许解良一路“吃在车上,睡在车上,车子一直在路上”。废墟起高楼,众多上海援建项目犹如矗立在巴蜀大地上的无字碑。许解良无愧于他的座右铭——质量是工程建设永恒的主题,是经受历史检验的标尺。上海对口援建都江堰指挥部正式撤离那天,许解良在车上接到都江堰市一名干部发的短信:“你因都江堰一天天老去,都江堰因你一天天美丽。”浮云一为别,流水十年间,重回故地,他再次红了眼眶。
已走过的十年,有太多画面在我们的脑海中萦绕。未来还长,接下去的更久远的时间里,抗震救灾的一幕幕仍将不断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告诉我们,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爱,什么是牺牲,什么是坚强,什么是感恩。
又是一年5月,行走在微微有些凉意的成都街头,刚下过一场雨的城市显得格外生机盎然。在这里,希望的种子日渐勃发,梦想的花朵持续绽放。十年缔真情,永志铭感恩,将“5·12”的记忆深埋心中,乐观坚强的成都人正大踏步奔向新的美好生活。(记者 李自强 白洋)
《汶川十年·我们的故事》今晚央视开播
今晚10∶00,由四川广播电视台摄制的人物纪录片《汶川十年·我们的故事》将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聚焦“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普通但又不平凡的个人和群体。据了解,纪录片拍摄期间,导演组分别前往北川、青川、映秀、什邡、汉旺等地调研,该片总导演说:“希望在10年变化中,呈现人物鲜明的成长和独特的感悟,提炼出变与不变的精神内核,挖掘出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启示和生活智慧,展现四川人面对大灾的坚韧和顽强。”
作为四川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成立后首推的原创作品,这部纪录片分为《寻找向日葵》《代国宏》《映秀母亲》《迁徙的家园》《林心聪的全家福》五集。《寻找向日葵》以心理专家王洁玉寻访昔日伤残少年为线索,串联起一组追逐阳光的青春面孔,让观众看到,10年来,在社会各界无私援助下,努力走出心理阴霾、重树生活信心的少年群像。《代国宏》的主角代国宏在地震中失去双腿,此后曾在残疾人游泳比赛中拿过金牌,镜头中的他有坚强的一面,也有痛苦、彷徨的一面,他的打拼故事也因此更加真实、感人。《映秀母亲》记录了映秀再生育母亲陈秀蓉一家的日常生活,主人公一家在积极乐观生活的同时,也努力修复着地震带来的伤痕。《迁徙的家园》聚焦辞别故土、努力适应新家园的羌族村民等。《林心聪的全家福》则表现了一个地震后组合家庭敢于正视磨难,拥抱新生活的故事。(记者 陈蕙茹)
汶川感受幸福重生 激励党员感恩奋进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开展好成都天府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组织生活,丰富党员组织生活内容,以此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党风政风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5月9日,在天投集团党委组织下,该集团各党支部党员55人,来到汶川县映秀镇“5·12”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实地探访当地的奋进与巨变,展望未来新发展。
据了解,此次天投集团开展的“纪念汶川地震10周年”主题党日活动是该集团党委“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的活动之一。“下一步,集团党委还将通过情景式、体验式等方式开展学习、讨论、调研活动,不断丰富党员党性教育形式,促进集团党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明确新时代党员肩负的责任,铭记党员义务,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天府新区建设贡献来自‘天投’的力量。”天投集团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王李科)
高新区60个社区启用地震预警
昨日,在汶川地震十周年和全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成都高新区联合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举行社区全面启用地震预警启动仪式。成都高新区60个社区启用地震预警“大喇叭”,将通过社区广播、手机、电视等多途径,在地震波到达前提前预警。
地震预警系统是一个全自动的物联网,可实现全自动的秒级响应。通过在主要地震区布设密集的地震预警监测仪,在地震发生时,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造成破坏前,提前几秒到几十秒为用户发出全自动秒级响应的地震预警警报,大家据此及时避险以减少伤亡,重要工程紧急处置以减少经济损失和次生灾害。
据悉,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将开始建设中国首个地下云图网——川滇地下云图网,拟在四川、云南建设2000个地下云图监测站,预报中心自动实时处理监测数据,生成地下云图,自动/人工分析、研判地下云图,预报地震。(记者 王雪钰)
相关新闻
纪念汶川地震及“安康家园”公益项目十年活动在成都举行
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汇聚强大力量
邓小刚出席并讲话
5月9日,纪念汶川地震及“安康家园”公益项目十年活动在成都市双流区举行。省委副书记邓小刚,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邓丽出席活动并讲话。
邓小刚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全国妇联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山东日照钢铁集团公司等为“安康家园”建设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邓小刚强调,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集中体现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对灾区群众深情关怀,亲临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多次对推动灾区发展振兴作出重要指示,始终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肩负重大责任,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邓小刚指出,“安康家园”建设,凝聚着党和政府对孩子们的亲切关怀,也展示了重建家园过程中华儿女的团结、自强与乐观。衷心希望全国妇联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山东日照钢铁集团公司以及社会各界,继续支持“安康家园”建设,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将牢记习总书记嘱托,一如既往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把“安康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让孩子们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汇聚强大力量。
邓丽回顾了“安康家园”的发展历程,总结了项目特色及经验体会。她要求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充分发挥社会动员优势和妇联组织优势,在辅助党和政府开展儿童防灾减灾工作中主动作为,勉励“安康家园”的孩子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截至目前,除48名年龄尚小的孤儿仍在“安康家园”学习生活外,有298名孤儿考上大学、300多名走上不同工作岗位。 (四川日报记者 钟振宇 吴浩)
十年关爱 我们长大了
“安康家园”10年守护672名汶川地震孤困儿童成长
5月9日,“安康家园”公益项目10周年纪念活动参与者在四川成都合影 新华社发
救助672名汶川地震孤困儿童,目前624名孩子考上大学、就业或参军,当年最小的孩子已经成为一名初中生……这是“安康家园”公益项目用10年时间讲述的温暖故事。
“因为地震,我们离散,因为安康家园,我们相聚。北京—日照—双流,一个超越地域、血缘、民族的大家庭。那一刻,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有国才有家的含义。”9日,伴孩子们饱含温情的朗诵,由全国妇联指导,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四川省妇联、日照钢铁集团主办,成都市妇联、双流区人民政府承办的汶川地震及“安康家园”公益项目十周年纪念活动在双流棠湖小学举行。
救助
48名孩子因年龄尚小继续在“安康家园”生活学习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瞬间夺走了数万人的生命,地震重灾区的一批儿童因此成为孤儿。在震后的举国救援中,由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日照钢铁集团共同发起设立的“安康家园”,第一时间转移安置了712名孤困儿童,有一部分后来又陆陆续续找到了父母,最后接收救助672名。
据介绍,“安康家园”项目历经北京、日照“安康家园”和双流“安康家园”两个阶段。救助地域包括四川德阳、绵阳、广元、阿坝等10个州(市)、31个县(区)、182个乡(镇),涵盖汉族、羌族、藏族、回族、土家族、黎族6个民族。日照钢铁集团累计通过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捐赠1.26亿元,用于捐建“安康家园”、新的棠湖小学,扩建双流九江中学以及保障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费用。截至目前,624名孩子考上大学、就业或参军,还有48名孩子因年龄尚小需继续在“安康家园”生活和学习。
关爱
把儿童灾后心理康复作为关键问题解决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秘书长朱锡生发布《“安康家园”公益项目十周年工作报告》时谈到,“安康家园”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灾区孤困儿童集中安置基地,不同于其他慈善项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深度参与到应急救助和灾后重建过程中。经过十年运作,“安康家园”已探索实践出政府支持、民间出资、公益组织监管的灾后孤儿紧急援助模式。
据了解,“安康家园”公益项目的一大亮点,就是把儿童灾后心理康复作为关键问题加以关注解决,按照有利于灾区儿童身心成长特点,精心打造成配套设施先进齐全、园区环境亲情温暖的家庭式家园。与国内多家院校、医院合作,定期对孩子们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和心理评估工作。“安康家园”的管理人员及“安康妈妈”上岗前,都要参加心理疏导知识培训,并定期接受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培训。
据悉,为教育公众特别是儿童少年树立安全观、掌握基本的应急避险知识和技能,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于汶川地震后启动实施了“儿童安全工程”,通过安全教育宣传以及“情景+体验式”教学,帮助儿童少年掌握应急救助技能。9日的纪念活动上,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还启动了“儿童防灾减灾公益项目”,以进一步完善儿童防灾减灾、保障儿童安全健康成长的方法和举措。(记者 赵子君 综合新华社)
公交上演反恐演练 还开启了一项救命的新科技
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双高”基地建设会议召开
山东表彰14个安全生产优秀市、40个先进省级部门
杜钰洲:满足大众需求壮大旗袍产业
警方昨“快闪”整治渣土车 黑车疯狂超载353% 被当场扣押
成都举行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对口援建感恩致谢座谈会
柳商发〔2018〕20号 关于召开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启用新闻发布会的通知
全面治理野广告切实保障环境卫生
高考前夕家长多发焦虑 专家:及时调整以免影响孩子
北海市统计局关于北海市水利局申请开展节水统计调查的复函
遂宁援藏工作组努力助推理县民生产业发展
市工商联与市音乐家协会开展文化共建战略合作
货箱比驾驶室高“顶撞”限高栏货车被“剃头”
郊区信用社首季增放贷款1.79亿元
今又“糊仓”
我市企业家赴广东佛山参加培训宋宏伟参加培训班开班仪式并讲话
西宁市八月空气质量优良率100%
绵阳各县市区开展拉网式安全大排查
鹿心社在我市调研时强调 勇担当善作为敢创新抓落实 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我市住房公积金实现首季“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