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富来 记者陈绍鹏报道:朱子中学揭牌、朱子讲堂开讲、重走朱子研学之路……,连日来,婺源紧锣密鼓开展纪念朱子诞辰888周年系列活动,一股浓郁的朱子文化之风在婺源城乡劲吹。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长期以来,婺源发挥乡村文化资源优势,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兴文化,两者有机融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婺源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今年1至8月,婺源接待游客165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2.5亿元,同比增长10.14%和35.97%。
婺源是朱子故里、文公阙里,自古名人辈出,享有“书乡”美誉。为弘扬朱子文化,今年以来,婺源推进徽剧大戏《朱子还乡》排演工作,并申报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为群众送上丰厚的“文化大餐”。同时,启动朱子家训、朱子祭祀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将朱子文化打造成婺源旅游闪亮看点,为建设“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婺源的朱子遗迹,主要以县城为中心。”婺源县朱子文化研究所负责人洪玄发介绍,婺源有廉泉、虹井、朱绯塘等历史遗迹,还有朱熹到婺源祭祀祖墓并手植24棵杉树的文公山、题墨“吴徽朱熹”的灵岩洞等旅游资源。为此,婺源以县城为中心,结合老城改造,把廉泉、虹井等历史遗迹和建成的文公庙串联成朱子文化片区,建设集瞻仰、展示、研究、交流、祭祀等于一体的朱子文化园,为建设“最美县城”注入“文化基因”,复兴阙里荣光。
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婺源还实施“朱子文化+”战略,着力打造朱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标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示范,为新时代“书乡”建设增辉添彩。实施“朱子文化+旅游”工程,引进有情怀、有实力的大企业,围绕朱子文化主题,在文公山等区域打造朱子文化特色小镇,做热婺源西南片区旅游;实施“朱子文化+茶业”工程,为茶业注入朱子文化,赢取竞争优势;实施“朱子文化+体育”工程,开发追寻朱子足迹的古道旅游线路,鼓足体育旅游发展后劲。
围绕传承和弘扬朱子文化,婺源开发了集朱子文化展示、传承、教育于一体的朱子艺苑(熹园)、文公山朱熹纪念馆,致力于朱子文化传承与践行的紫阳书院,中国特色商业街朱子步行街等系列宜业宜游宜学的朱子文化主题项目,并在道路、桥梁、学校等命名上做文章,使得朱子文化“看得见、摸得着”,贴近百姓生活。同时,依托朱子文化,发展徽州三雕、砚台、徽墨等文创商品;从朱子文学作品中选取名言名句,运用于旅游帽、t恤衫、手工制品等制作,让游客把朱子文化带回去。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新时代,婺源着力做好朱子文化文章,全力将“朱子故里”“文公阙里”品牌打出去,不断为婺源文化旅游“圈粉”,并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浓厚的氛围。
市行政服务中心从细节处做好便民服务工作
夹江县组织收看乐山市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推进会
砥砺前行担使命 无愧于心规划人
颜斌:移动新闻平台 更需生产自带流量的好内容
最高法:适时出台防卫过当认定标准
朱子文化为婺源旅游“圈粉”
江门市审计局参加全省审计项目督办管理系统培训班
我区食药监局召开2018年春节两会期间食品销售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约谈会
江阳区召开2017年民办学校年检暨规范民办学校管理工作会
隆昌市发展水产产业激活农村经济
永定区召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联席会
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培训 助推农村环境“三大革命”
2018年2月27日吉首早报
妙用苏打粉 巧解生活中的各种小烦恼
我市卢伟 金瑞麒分别荣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洋县表彰奖励校园科普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埋头苦干 勇于担当
结构升级拉开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公安县两男子大闹夜宵摊被判刑原因竟是这份生蚝
精心呵护能源“大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