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隆鼻、开双眼皮的“医生”压根儿没有行医资格证书,诊所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出借给非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诊疗活动……这些看似荒诞的剧情,在现实生活中却时有发生。
近年来,媒体相继曝光了全国各地多起医疗服务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记者从苏州市卫生监督部门了解到,近年来,苏州卫监为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探索建立现代综合监管体系,多举措、出重拳,严查医疗卫生行业的重大案件,惩一儆百,提示社会办医力量自觉遵纪守法,共同维护苏州医疗卫生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故事一假医生开了上百例眼鼻整容术
2018年4月,公安部门在查办假药案件中,要求苏州市卫生计生委协同对苏州某整形美容诊所进行执法检查。检查中,市卫生监督部门发现,诊所内部暗藏玄机。在诊所三楼的手术室里,医生肖某正为顾客在全麻下做隆鼻、眼角手术;手术室里,医生雷某正在为顾客做双眼皮手术。但是,诊所未能出示上述医生的资格证书。
更令人吃惊的是,经询问调查,该诊所使用这两名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师执业活动并非首次。肖某已为顾客112人开展“鼻综合”“眼综合”等医疗美容手术,雷某为顾客32人开展“鼻综合”“全切双眼皮”等医疗美容手术。
苏州市卫生监督部门根据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对该整形美容诊所给予警告、罚款8000元、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对于肖某、雷某非医师行医的违法事实,处以罚没款108.04余万元。此外,肖某、雷某二人因涉嫌销售假药罪,由公安机关立案处理。
故事二假诊所租借许可证“借壳生蛋”
2016年5月,苏州市卫生计生委收到实名举报信,反映苏州某区部分诊所存在出租或变相出租的违法违规行为,信中罗列了诊所的名称以及诊所的门面照片。
接到举报后,苏州市卫生监督部门迅速出动监督员,进行突击检查,端掉一窝披着“羊”皮的“狼”。
该区6家诊所组成形式为个人经营的个体工商户类型,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分别出借给非卫生技术专业人员王某和台某,诊所房屋租金、装修费用、仪器设备及药品采购等费用、医生护士招聘和实际经营、风险承担均由王某和台某负责。
该6家诊所的行为已经构成违规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最终,苏州市卫生监督部门吊销了该6家诊所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对承借人王某和台某作出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的行政处罚。
重拳出击破解整治“难症” 创新监管理念重塑“行规”
非医师行医、出卖、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违法行为,严重扰乱了医疗服务市场秩序、损害了就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权益。不仅如此,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医疗机构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常常伴随商业欺诈和过度医疗等不规范行医行为,是卫生监督部门关注的重点之一。随着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一些不法机构采取的出租承包科室的形式花样翻新,承租主体不断变化,承租方式更加隐蔽,且涉及出租与承包双方的经济利益,主动取证较难,此类案件查办成为了卫生行政处罚的“疑难杂症”。
为了整顿和规范医疗市场,严肃查处违法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苏州市卫生监督部门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听诊把脉、对症下药,多举措、出重拳,严查医疗卫生行业的重大案件。苏州市卫生监督所所长倪川明告诉记者,2018年上半年,苏州全市卫生监督机构共立案400件,作出决定374件,结案359件,决定罚没金额461.18万元,其中,涉医案值占总额的91.57%。记者了解到,执法办案力度的显著增加得益于四大监管理念,共同助力重塑医疗市场秩序。
1 改革完善综合监管政策设计
我市出台了《苏州市健康卫士“531”行动计划》,建立以政府为主导,行业组织、市场主体和社会积极参与的卫生计生监管模式,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化执法规范建设、提升专业能力、构建风险管理模式、统一监管信息平台。针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出台《苏州市医疗机构执业管理办法》《苏州市家庭医生执业管理办法》《医疗监管中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制定卫生计生专业执法领域的核心制度和工作规程,健全卫生计生执法标准体系。
2 健全综合监管协调执法机制
市卫监部门联合公安、物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市场综合管理等部门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形成违法线索互查、处理结果互认、执法联动响应的统一协同综合监管局面。
全面整合全市卫生计生执法资源,各县、区按常住人口0.8/10000的标准配置监督人员,设立乡镇卫生计生办公室,承担监督管理职责,全面构建市、县、乡镇三级监督网络,综合监管执法体系进一步健全。
3 强化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监管
在医疗服务领域,依法加强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等医疗服务要素监管。加强医疗卫生服务重点环节监管,重点抓好资格准入、服务规范、质量安全等监管,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在血液安全、医疗感染控制、临床医疗技术应用、抗菌药品临床应用、健康体检等专业领域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评价和控制体系,提高发现问题和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
4 创新信用及信息化监管方式
一是构建风险管理机制,通过随机抽查、投诉举报、大数据监测、转办交办、舆情监测和医疗卫生单位、社会组织建立监测哨点等渠道发现风险,结合不同监管对象特点,因地制宜建立相应风险评估体系,提高监管针对性。二是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风险分类监管”制度,在2017年实现监管领域执法事项全覆盖的基础上,汇总抽查相对人信息并进行风险分类,重点监管高风险主体,增加抽查频次。三是实施“互联网+”监管,开发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建立管理相对人动态电子监管档案,实现审批、监管、信用信息互通共享,实现部门联动、执法全过程记录、风险分级监管业务支撑。推进实施医疗机构放射辐射、医疗废物、紫外线消毒效果等远程在线监测,实现监测大数据收集、共享、处置、应用,并向社会有序开放。四是建立监督与信用联动机制,将失信惩诫和诚信激励融入监督管理机制,实施医疗机构和医师不良行为记分管理、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信用承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信用等级评价,行政处罚、信用评价和信用承诺向社会公示。(苏报通讯员 郦丽 戴欣宇 万萍 苏报记者 张甜甜)
共创智慧海洋共建生态文明
市金融服务集团多举措化解风险项目
昆山海绵城市规划成全国“范本”
博爱助困 与爱同行氵韦 源口镇开展爱心捐蹭活动
机场提醒:乘机携带水果用干冰保鲜 需注意“透气”
假医生操刀整容 假诊所借壳生蛋 撕开非法行医的伪装
郊区分局成功破获一起技术盗窃案
蚌埠市政府法制系统举办第三期“法治能力建设大讲堂”暨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创造园区项目建设“神话”的人
今年我市33项民生工程计划投入38.23亿元
村民众筹修复 乐清柳市古运河上“刘公塘”有望重现
中方县开展税收宣传月活动
桂阳县政法部门组织开展“无毒青春,健康生活”宣传活动
老人办理落户忘带子女身份证原件 民警通过“一标三实”省了一趟麻烦
我委举办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培训班
孤山海事处开展辖区航运企业安全与防污染检查
张瑞书督导检查节日旅游市场和交通秩序
我区组织收看脱贫攻坚推进工作视频会议
仙林副城新港片区将规划3条地铁线 设4站
市政协举办元宵节茶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