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开辟“绿色通道”,为群众提供快速审批服务。图片由矿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提供
优良的营商环境是支撑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随着我国区域性政策减少、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效应递减,营商环境比较优势作用更加凸显。
自去年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动员大会召开后,矿区大力推进“放管服效”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完善制度,分解细化各项改革责任,各部门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努力做到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
制定计划 细化改革任务
2017年,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动员大会召开后,矿区多次召开会议,就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进行研究部署。
2017年7月,矿区制定下发《营造“六最”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营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环境专项行动,进一步简政放权,提升政务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全区营商环境。
《行动计划》明确了精简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深化“两集中、两到位”、压缩申报材料、推行“容缺受理”、推进“并联审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配合完成全市“政务服务网”、开展干部入企服务常态化、推行项目领导包保制度、建立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企业投资项目试行承诺制、减免涉企收费、整合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布局等16项工作任务,并进行责任分解。
同时,明确实施步骤,要求各责任单位、牵头部门于当月根据自身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制定具体行动计划,明确任务、细化措施、确定时间节点;7月至12月,各部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保证各项改革落实到位;12月,对各项改革工作进行总结,形成专项报告,接受考核评议。
2017年8月,矿区又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针对项目落地难、实体经济融资难、企业经营难、涉企合同执行难、群众办事难等突出问题,坚持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以开展加快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机关干部入企服务常态化、在建重点工程项目无障碍施工、化解企业担保链风险、减证便民等九个专项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努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此外,矿区转发了《市政务服务中心“放管服效”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信息工作制度》,要求各街道办事处、区直各有关单位、驻区单位于每月1日、15日报送营商环境工作进展情况,并将各单位每月信息报送情况以表格形式统一整理汇总,定期对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信息报送情况进行通报。这些措施使全区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全面推开,确保了此项工作落地生根。
依法行政 提高审批效率
2017年12月5日,矿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工商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向我市万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范先生颁发了首张电子营业执照。
这是矿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与矿区工商分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商事制度改革部署、打造“六最”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和实践行动。
全市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后,矿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与矿区工商分局积极对接,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要求,按照“互联网+政务服务”理念,在平台建设、技术融合、管理创新、人员培训、业务宣传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积极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工作。通过实施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企业登记真正实现“零纸张、零见面、零费用”,使创业者简化申请资料、减少中间环节、缩短办照时间,大大降低了创业成本,对推动矿区创业创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矿区企业登记也进入“线上线下”双轨运行、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因此,这种新的服务模式一经开启,就赢得了众多经营者的好评。
“不用到窗口提交任何纸质资料,所用的资料都是在网上自动生成、自主提交,太方便了。”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营业执照,范先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在营造“六最”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中,矿区以方便办事群众和企业为导向,不断创新审批机制,着力提高审批效率。
矿区发改局加大对项目审批服务规范化力度,规范项目审批制度和流程,草拟了《阳泉市矿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讨论稿)和《阳泉市矿区企业投资项目试行承诺制无审批管理办法》(讨论稿),出台了《阳泉市矿区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流程图》和《阳泉市矿区发改局行政审批工作服务规范》;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现审批事项网上申报、并联审批、信息公开、协同监管,在审批过程中做到合法合规、公正公开、廉洁高效,在服务群众中做到热情友好、语言亲切、耐心细致;创建行政审批跟踪服务制度,定期回访服务对象,及时解决项目投资困难,协调项目尽快落地见效。
矿区发改局加大对项目审批服务规范化力度,规范项目审批制度和流程,草拟了《阳泉市矿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讨论稿)和《阳泉市矿区企业投资项目试行承诺制无审批管理办法》(讨论稿),出台了《阳泉市矿区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流程图》和《阳泉市矿区发改局行政审批工作服务规范》;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现审批事项网上申报、并联审批、信息公开、协同监管,在审批过程中做到合法合规、公正公开、廉洁高效,在服务群众中做到热情友好、语言亲切、耐心细致;创建行政审批跟踪服务制度,定期回访服务对象,及时解决项目投资困难,协调项目尽快落地见效。
矿区食药局、卫计局试推行容缺受理的审批模式,打破了原来“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后再受理”的传统,对在容缺受理范围内,基本条件具备,主要申报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但次要条件或手续有欠缺的申报人或单位,先于受理和审查,将补正材料与受理审核两步骤同时进行,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审批服务。
为保证容缺受理的顺利推行,矿区制定了详细的“可容缺”标准,并特别设计出行政审批服务容缺受理审核操作流程图,由窗口审核人员统一出具容缺补正材料通知书,告知提交期限和超期处理方法,帮助申请人兑现“可承诺”的内容。
同时,通过三个措施把好“后补”关,即强化缺失项目告知工作,审批工作人员在实施“容缺受理”登记时,当场将缺失的材料内容列成清单给予项目办事单位;强化资料保管与对比工作,将采用“容缺审批”的审批资料进行专门存放,待其补齐资料时,进行全面的系统性审核,确保资料齐全;强化审批逾期提醒提示工作,对未按时补正补齐资料的项目,审批工作人员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及时提醒办事单位。如此,既大幅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又为群众和企业打开了方便之门,提高了服务质量。
此外,矿区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两集中、两到位”自查工作的开展,梳理审批事项,营造高效率营商环境。
部门联合 创新服务方式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改善硬环境,更要在提高服务水平等软环境建设上有新突破。公共服务是营商环境的试金石,要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也要做好优化服务的“乘法”,以主动服务、优质服务让群众舒心、企业顺心。为此,矿区各部门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创新开展联合服务,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利。
矿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与团区委联合开通各类事项办理的“绿色通道”,积极打造返乡青年便民为民服务圈,并明确服务事项,涵盖了工商、食药、民政、教育等14项服务内容,并在街道社区公示栏、微信公众号上广泛发布“民事代办清单”,为返乡青年解决实际问题。
今年2月14日,是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一大早,矿区个体经营户侯师傅就急匆匆来到矿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他在太行新城经营着一家五金店,因为业务关系,急需要扩大经营范围,便在休假前的最后一天,来到审批中心申领新的证照。
了解了侯师傅的情况后,矿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服务大厅工商窗口的负责人立即为其启动绿色通道,在一天内完成了营业执照变更事项的审批,并发放了营业执照。
“原来需要5天时间才能办好的,这次一天就办下来了,过完年我的经营范围就能扩展开。”拿着新的证照,侯师傅不断向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矿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还开展了“强服务、惠民生、筑和谐”活动,对中心13个部门的46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开辟快速审批“绿色通道”,提供预约服务、延时服务、跟踪服务、代办服务、真情服务等,实行“诚信在先、即时办结”,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省时、省力、省心。
服务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为了了解群众需求,更好地为企业和群众服务,也让群众对服务工作进行监督,2017年10月,矿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联合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邀请部分人大代表及群众代表,到矿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就服务平台建设及优化营商环境情况进行视察,并参与问卷调查,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
矿区国税局与地税局秉承税务系统“带好队、收好税、造环境、促转型”的工作思路,主动服务“六最”营商环境建设,以强化征管和技术支撑为切入口,全面推进“一人一窗双系统”联合办税工作;携手推动联合办税工作不断升级,在原国税大厅设置联合办税服务厅,原地税大厅设置自助办税服务厅,实现了独具矿区特色的“主附”相结合、“实体办税自助办税”互补的国地税联合办税模式,着力打造快捷、高效、优质的税收服务环境。(樊晓婷
)
淮北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10日举行大比武
青川县三措施推进旅游项目建设
高考临近 黄岩考生家长有了暖心陪考假
请注意 冷空气也“开学”啦
打好“组合拳”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多管齐下 简政放权 强化服务——矿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市领导赴宜黄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恩施州举行科技成果大转化新闻发布会
高要区妇联携手检察院为儿童送温暖
民警擒获蒙面抢匪 破梅陇四宗抢夺案
全市农村土坯房、危房改造工作有序推进
滁州市审计局来我局交流审计工作
民进市委会召开参政议政工作会议
赵江涛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调研
体验美丽新农村的变化 感受乡村旅游的无限活力
张叶飞赴丹阳调研推进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山西省夯实基层组织铲除黑恶势力滋生蔓延土壤
我市“三会合开”部署当前农业工作
拼字当头写好金华高质量发展答卷
宁化:吹响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冲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