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玩的泡泡水安全吗? 实验告诉你这两种成分需当心

    泡泡水是不少孩子喜爱的玩具,市面上出售的泡泡水更是多种多样,可这小小的玩具竟也暗藏隐患。近日,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取了3款市场上常见的泡泡水,进行“成分分析”实验,检验出泡泡水成分中含有相转移催化剂和甘油,儿童玩耍时需谨慎。
    【实验一】 
    泡泡水呈弱碱性,长期接触易损伤皮肤
    实验中,实验人员共准备了3种泡泡水,分别是大型手动的泡泡水、泡泡水补充液、自制泡泡水补充液。实验中,在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实验人员曹阳使用pH试纸对这3款泡泡水进行酸碱定性测定,对照标准比色卡后发现,泡泡水的pH值在7-8之间,均呈弱碱性,初次接触后,成员的手部皮肤没有明显变化。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景崤壁表示,“泡泡水呈弱碱性,这种程度的碱性即便沾到皮肤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但长期接触皮肤会产生痛感或瘙痒灼伤感,所以在孩子接触泡泡水之后,一定要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接触皮肤,避免泡泡所含成分对孩子的皮肤造成损伤。”
    【实验二】
    含“相转移催化剂”,不能误食
    为什么泡泡水会呈弱碱性?景崤壁表示,这是泡泡水的特性所决定的。因为液体要变成泡泡,表面的张力必须要大,从化学角度来讲,就需要添加“相转移催化剂”。一般来说,“相转移催化剂”都是偏碱性的。
    那么,这3种泡泡水含有这种物质吗?实验人员将这3种泡泡水分别加入到事先准备好的铁盐和铜盐中,摇晃片刻,发现3种泡泡水与铜盐的混合物中均有少量絮状沉淀物产生,铁盐混合物中有大量沉淀物产生。
    景教授介绍,产生的絮状物在一段时间后也不会溶解,说明有“相转移催化剂”与铁、铜离子发生了络合反应,生成性质稳定的络合沉淀。目前国家并没有相关标准对泡泡水里添加“相转移催化剂”有限量要求,一些小厂家便会大量添加,导致泡泡水的碱性更强,对皮肤的腐蚀性增强。据介绍,“相转移催化剂”分好多种,有些能影响人体内的重金属平衡,属于有害物质。所以,6岁以下的孩子一定要在父母的监管下玩泡泡水,不能误食。
    【实验三】
    含“合成甘油”,玩泡泡水要远离明火
    为防止泡泡中的水分蒸发过快导致过快消泡,泡泡水里往往还添加了甘油。为了检验这3款泡泡水中是否有合成甘油成分,实验人员决定通过高碘酸法进行验证。
    实验中,实验人员分别取10ml泡泡水于烧杯中,加入20ml高碘酸钠溶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碘化钾溶液和20%盐酸溶液各15ml,调节pH值在0.8-1.0之间。再加入少量淀粉溶液,发现3种溶液均有变蓝。
    景教授表示:“这个实验中,高碘酸与甘油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剩余高碘酸及反应生成的碘酸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最后溶液变蓝,说明泡泡水中加入了合成甘油。所以说孩子玩泡泡水的时候,一定要叮嘱孩子远离明火,更不能用明火点燃泡泡水。泡泡水的成分里面含有甘油,遇到明火就会点着,十分危险。”
    通过上述3个实验,实验人员检验出泡泡水成分中含有相转移催化剂和甘油,使用时需谨慎。景教授提醒:“泡泡水大多为碱性,易腐蚀皮肤,且易刺激呼吸系统。儿童玩泡泡水时,一旦吸入呼吸道,易引发吸入性肺炎。过敏体质的儿童则有可能出现过敏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窒息。孩子玩泡泡水的时候,家长要多加留心。若孩子将泡泡水弄进眼睛里或者误食,一定要先去医院。”
    记者 乔云

“院长微信”零距离解民忧
我市举行纪念建党九十七周年座谈会 张敬华蓝绍敏沈文祖出席
翠云办集中展开清洁家园行动
一批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受表彰
重拳出击食品安全领域突出问题
孩子常玩的泡泡水安全吗? 实验告诉你这两种成分需当心
工行泰安新泰支行顺利完成公开选聘网点负责人工作
新华社评论员: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10月7日7时至12时市区滨海西路禁止车辆通行
土街头社区|阅读公益讲座进社区(图)
仲兴乡“三步骤”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公开工作
西双版纳州2018年反恐怖应急拉动演练10月10日进行
原峰主持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南明区统计局组织收看统计违法违纪教育视频会议
南开区天水一方洗浴中心存重大火灾隐患集中整改
市司法局三举措强化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
沼山派出所深入烟花爆竹销售点查安全
全市脱贫攻坚民政兜底保障工作推进会召开
喜!省运会资阳代表团再添一金
严查隐患保驾护航织密"两考"餐饮安全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