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沟》来泉展演 60年前豫剧经典打动“戏窝子”观众

核心提示
历时60载、展演5000多场,一部戏剧作品为何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昨晚,经典豫剧《朝阳沟》在泉州影剧院展演,“戏窝子”观众的掌声给出了答案。
《朝阳沟》演出剧照
豫剧《朝阳沟》是现代戏的一个里程碑式作品,该剧由河南豫剧院三团于1958年5月19日首演,同年6月调京演出,其间演职人员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优美的旋律,生动的情节,再加上艺术家精湛的表演,这部作品一经问世便名扬全国,并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和“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等荣誉。 □记者陈智勇 文/图
注入时代内涵 让经典重放光辉
此次来泉展演的是《朝阳沟》第三代演员,他们是河南豫剧院三团的中坚力量。其中领衔主演的杨红霞为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她在剧中饰演“女一号”银环。此前,她就是凭借《朝阳沟》和《香魂女》这两部戏荣获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
“《朝阳沟》是部家喻户晓的经典,自己是伴随这部戏成长起来的,早在学生时代就能唱《朝阳沟》中的不少段子。”杨红霞说,2001年,剧团重排这部经典时,她压力很大,因为许多观众都会唱《朝阳沟》,老艺术家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观众能否接受新人,她很担忧。幸好当时老艺术家们大部分都健在,他们通过口传身授,对她们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学可以,但不能完全像我。”杨红霞说,当时老艺术家们一再鼓励她要有创新,要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和艺术个性,在新时代观众中树立自己的艺术形象。
源自生活的艺术最令人感动
2018年,对豫剧现代戏《朝阳沟》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这部豫剧、中国戏剧的经典之作,创演60周年了。
“正如鲁迅所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朝阳沟》之所以能传唱不衰,成为经典,乃至成为一种精神象征,这部戏的剧本起到重要的作用。源自生活的艺术最令人感动,当然演员们高超的表演艺术也至关重要。”泉州歌舞剧团团长黄金锡说。演出结束后,泉州戏剧界不少人士表示,一部现代戏历经60年依然广受追捧和认可,实属难得,在中国戏曲艺术历史上也不多见。
在采访中,不少观众对这部戏的唱腔、舞美、配乐、布景等都给予充分肯定,毕竟一部戏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力量,凝聚着集体智慧。
《朝阳沟》剧情简介
栓保和银环同窗三载,有了浓厚的感情。栓保是出生在农村的青年,为响应青年学生要走向农业第一线,当第一代有文化农民的号召,他回家参加农业生产。而银环从小生活在城市,缺乏劳动锻炼,她也想到农村去参加农业生产,但由于思想不坚定,下不了决心,加上她母亲的阻碍,因此犹豫不决。
栓保和银环的两种思想展开了斗争。经过栓保再三动员和同学们的帮助,银环跟栓保到朝阳沟参加劳动。但是,她经受不住劳动的考验,懊悔不该到农村来,想要回城去找工作。正巧这时她母亲来信说得了重病,要她回去。银环在回城的路上,碰到了朝阳沟党支书。支书对她进行了思想教育,银环受其影响很感动,表示愿意留在农村。但当支书知道她母亲有病时,就劝她回家看望母亲。银环到家后看到母亲并没有生病,原来她母亲是想用这个办法骗她回城里。银环知道原因后坚决重返朝阳沟,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农村建设。(智勇 辑)

盱眙县多措并举助投入 全力以赴促发展
市创文督查组要求相关单位落实整改 营造浓厚创文氛围
矿区整体拆除桥东街市场
邻居养的鸽子让周围住户苦不堪言 找谁来帮忙?
陆丰城东这个地方经常塞车,直接影响救护车的出入
《朝阳沟》来泉展演 60年前豫剧经典打动“戏窝子”观众
规范执法程序强化警示教育──市旅游体育委公开举行行政处罚“听证会”
我市特约人员集体领聘书
诏安县桥东镇:巩固“无违建”创建成果 全面遏制新发违建
“两节”打假:花山区市场局“战果”丰硕
淮北市2017年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考核位居全省第六
咸宁联合水务更新老旧管网 进一步提升供水能力
民警接连捡狗自掏腰包买狗粮 直呼“被吃垮”
上半年芜湖楼市调控不断升级 助力市场规范发展
又一家新能源汽车电源生产基地落户芜湖,它是谁?
东海县李埝乡“五个围绕”助推法治建设
盐城响水女子拾金不昧 捡4千余元送还失主不留名
杭城快递小哥偷进饭店,一高兴一瓶红酒把自己喝倒了!结果……
锦山镇上湾子村“借鸡生蛋”促脱贫
张家界首届武陵盆景 奇石竞拍会圆满落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