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张大合影,刻着国美90年传奇
1929年国立艺术院全体师生集结孤山拍摄的经典照片(图片由美院提供)。
昨天,中国美院师 生500余位相聚西湖孤山。
1935年,14岁的赵无极考入国立艺术院。同学们对他的一个印象,是喜欢穿着滑轮鞋从白堤上的锦带桥“刷”一下滑下来,一直滑到平湖秋月。
春风拂面,美术系的学生在湖边写生,音乐系的学生在教室里弹唱……那正是蔡元培先生所设想的场景。
1927年,蔡元培决定办一所国立艺术大学,关于校址,他认为“莫过于西湖”。次年春天,国立艺术院创建于西湖。没有校舍,以一个银元为租资,向蔡先生爱徒、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前身)校长蒋梦麟租借西湖罗苑,以解办学之急——其旧址,便在如今平湖秋月浙江省博物馆西湖美术馆旁。
3月16日,艺院开学。之后,全体师生拍摄了一张大合影,成为中国近代艺术教育史上的经典图像——80余位师生立在山水之间,建于湖岸的哈同花园校址宛如一艘巨大的画舫,浮游在湖面。
照片中的师生不会想到,90年后,又复刻了这一幕——他们是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500余位师生——国立艺术院,便是中国美院的前身。
“重访孤山,九秩梦寻”,由此,中国美术学院9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吴山明挑着扁担来报到
全山石宿舍离家仅咫尺
昨天,天刚灰亮,数辆大巴从南山路出发,车停孤山之麓,数十位白发的老教授们,首先缓步下车。
回忆,随湖光拂面而来。
1955年,吴山明刚满16岁。那日下午,和同学一起用扁担挑着行李,从红门局一路走到孤山的美院附中报道。抵达时,天已昏暗,摸遍全身,只找出七分钱,买了两个红薯,两个小男孩勉强填了肚子。
这所学校,后来成为他一生的轨迹。“老师教我们不要做画匠,要做大画家。同学们上下课都在画画,为了让我们休息,一到礼拜天,老师就把画室锁了,大家又想办法翻墙进去画。”
直到1957年7月,美院迁往南山路。吴山明和几个同学背着行李从苏白二公祠的宿舍出来,将铺盖卷儿往船上一扔,一路划巴划巴,就这么划到了南山路。
有年轻记者问吴先生的年龄?“我78岁了,在美院呆了整整60多年,教书教了54年。”
从中山公园到平湖秋月,约莫500米的孤山路,航拍机、游艇、摄像机全方位覆盖。师生们沿湖一字排开,国画系、油画系、史论系……
89岁的全山石先生,在当年学生的簇拥下,沿着湖边往前走。常青跑到前头,抓拍下曹意强挽着全先生笑得灿烂的样子。这些学生,如今个个也是名师了。
1949年,家住平湖秋月浙大宿舍的全山石考入美院,学校离家近在咫尺。他还记得,当年的宿舍是八人间的。
全市晴雨预报准确率达92.8% 天气预报精细化到乡镇
坚守初心 务实进取 奋力书写发展改革事业新篇章
江西农业大讲堂下基层宣讲活动在浮梁宣讲
红色教育 不忘初心
《百姓问政》关注洛阳安全生产工作
昨晨西湖边有场盛事,中国美院五百余位师生重访孤山为母校庆生
泰州海事局圆满完成“春雷百日安全行动”
凤城市旅发委联合多部门开展凤凰山客运索道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三年消灭荒山39.2万亩,国土绿化面积全省第一通山精准灭荒经验全市推广
免费健康体检 铺就长者健康路
香坊试点先行 扎实推进军地基层党组织共建工作
深圳海监支队组织召开蛇口海监基地建筑设计讨论会
袁桥镇——开展安全网格员培训
市领导深入调研景德镇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路桥倾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南湖法院成功扣押一艘船舶
听宿迁市民说2017年令人难忘的那些事儿
市质监局组织开展“世界认可日”实验室开放活动
我市召开农口工作调研座谈会
张庆伟在建设法治黑龙江工作委员会2018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 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聚焦发力扎实开展“法治建设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