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家和省关于质量发展系列部署和要求,大力弘扬“品致良知,质求卓越”城市质量精神,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纵深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实施,力争成功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一、主要做法
(一)突出四个强化。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出台《贵阳市“十三五”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及其配套的标准化发展、品牌发展专项规划,印发了《2017年贵阳市质量和品牌建设提升行动计划》、《贵阳市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实施方案》等纲领性文件,主动承接国家、省关于质量和品牌建设的决策部署。二是强化高层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和品牌建设工作,多次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研究部署质量和品牌建设工作;召开全市品牌建设大会,安排部署质量和品牌建设工作。三是强化宣传教育。广泛宣传“中国品牌日”、“品致良知,质求卓越”城市质量精神;组织全市企业和相关部门质量管理同志到武汉大学、中国计量大学开展培训,成立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质量学校,推进全民质量教育,培育时代工匠。四是强化考核奖惩。将质量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绩效管理,出台《贵阳市质量工作考核办法》,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二)实施三大举措。一是丰富产品种类,提升新品种供应能力。在医药新品种方面,威门药业“金钱胆通颗粒”实现产业化生产。在特色食品新品种方面,以“老干妈”为龙头和标杆的特色食品不断壮大。在传统行业产品创新升级方面,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利用磷石膏生产出建筑装饰板、吊顶板等建材产品。在军民融合新产品方面,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全天候水陆两用多功能车。在旅游商品培育推广方面,培育了一批民族民间工艺品,催生壮大了一批民族民间工艺品生产企业。二是提升产品品质,增强优质产品供应能力。在标准引领方面,培育消费品标准“领跑者”企业38家。在重点行业整治方面,制定《贵阳市产品质量提升工作方案》,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不断提高企业工艺控制水平。上半年,全市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7.49,%,同比提高1.76个百分点。在执法打假方面,继续深化“质检利剑”、“双打”专项行动。截止10月底,我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0550余人次,检查生产销售企业4540余家次,执法抽检产品218批次;办理质量、计量、标准化、特种设备等违法案件329件;接办“12365”申诉举报862件,受理处理率100%,有力震慑了不法分子,维护了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致力品牌培育,提升品牌创建能力。在强化政策促动方面,出台《贵阳市质量奖管理办法》、《贵阳市“十三五”品牌发展专项规划》,建立了名牌培育激励机制,对新获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市长质量奖企业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对获贵州省名牌、贵阳市(推荐)名牌产品企业分别奖励20万元、5万元。仅2016年兑现名牌奖励达845万元。在强化服务推动方面,通过公开栏、网络等将部门职责、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工作流程等进行公开;实施“百千万”工程服务行动,定期或不定期深入企业走访调研,组织召开名牌培育会,指导帮助企业进行质量管理、质量提升、争创名牌等工作。在强化典型带动方面,以大数据为引领,紧扣贵阳高端装备制造、特色食品、现代药业等支柱产业,抓导向、树典型、重特色,切实提高贵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老干妈”2016年销售收入达45.49亿元、增长11.03%,上缴税收7.56亿,带动贵州20多万农户脱贫致富,带动玻璃、瓶盖、纸箱制造、印刷及调味品相关企业和产业发展,荣获贵州省品牌建设突出贡献奖。
二、初步成效
(一)品种不断丰富。威门药业“金钱胆通颗粒”等一批医药新品种不断优化;以“老干妈”为龙头和标杆的特色食品新品种不断拓展;贵州开磷生产的新型肥料、六偏酸钠等产品已形成规模;振华集团、贵航股份、贵州詹阳动力重工等一批军民融合企业生产的电子元器件、汽车零部件、全天候水陆两用多功能车,其中jy813全地形、全天候水陆两用多功能车成功参与了我国第32次和第33次南极科考任务;贵阳金凯利民族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等一批民族民间工艺品企业生产的刺绣、蜡染蜡画、雕塑、民族服装丰富了产品种类。
(二)品质不断提升。搭建食品安全云、质量云平台,进一步提高了监管效率,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升。截止10月底,食品质量抽查合格率达99.2%,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药品质量抽查合格率达99.35%,同比下降0.55个百分点;全市基地主要农产品共抽检11.523万批次,合格率达99.99%,持续保持高位。
(三)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全市拥有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1个;国家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1家;驰名商标22件,占全省的39%,贵州省著名商标151个;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产品66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611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食品30个、地理标志产品11个。2016年,全市企业中获首届省长质量奖1家、提名奖1家,贵州省品牌建设突出贡献奖2家,新增贵州省名牌产品75个,占全省32%;新增贵州省服务业名牌11家,占全省79%。
三、下步打算
(一)实施质量基础提升行动。围绕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大力推进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以医疗卫生、装备制造、民生保障等领域为重点,力争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3项,拓展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检定项目,提升法定技术机构能力。重点培育修文县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扩大有机产品生产加工规模,提升我市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实施质量安全监管提升行动。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推行质量首负责任制,全面落实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企业主体责任,严厉打击损害生态环境质量的违法行为。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到2017年底,力争全市产品、商品、食品、药品、农产品等抽查不合格信息、企业质量违法信息全部纳入贵州省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贵州)、“信用中国”网站向社会公示,供社会查询,实现行业主管部门质量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与共享。
(三)实施品牌建设提升行动。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品牌建设协调机制和品牌评价体系。加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培育力度,提升区域品牌竞争力。围绕绿色生态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一批省、市企业品牌。加强与各大主流媒体沟通合作,充分运用线上线下各种媒体形式,多角度宽领域讲述质量故事,传播质量声音,树立贵阳质量形象。
(四)实施质量强市攻坚提升行动。开展质量对比提升活动,大力提升质量总体水平。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技能人才荣誉制度,把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纳入企业质量文化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塑造精益求精、追求质量的工匠精神。深化质量和品牌激励措施落实,充分发挥“资金、政策”双激励作用,加快质量要素聚集,激发质量创新活力,激励广大企业和全社会重质量、讲诚信、树品牌。强力推进质量强市创建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力争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顺利通过验收。
闽清第三季度9个重点项目开工总投资35.9亿元
齐心协力修大道 漫山槐花格外香
周口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强化内部审计 促进健康发展
[耒阳市] 国省市政协委员集中视察耒阳市“五小工程”建设
弄虚作假的合同竟有效,假章为何成“真章”?
贵阳市四强化三举措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厉害了温州人! 温州两支龙舟队竞渡意大利
产业优化升级新平台振翅欲飞
濉溪县国土资源局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成交公示
十堰80个“巾帼文明岗” 候选对象等你点赞
我市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全市教育系统“五四”表彰大会举行
学习讲堂简讯(第三课)——安全生产培训之市民服务中心专场
一次往心脏里送进两把“伞”
提质导向,我市以质量兴农助推乡村振兴
7月出租车司机红黑榜出炉 21名的哥的姐上红榜
市委、市政府约谈涧西区和中钢集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白鹿洞街道:切实维护环境为高考学考保驾护航
剑阁县四化联动稳步建立“造血”式扶贫车间
常州一货船变赌船!每晚开往丹阳水域,赌资高达数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