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舌尖上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勇
我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历史的沉淀,饮食早已超出了它本身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日渐丰富,吃,并不仅仅是满足于人们的生理需要,吃的文化已经超过了吃的本身,有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概括为精、美、情、礼四个字。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反映了古人对于食物求精的意识,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
美,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审美要求的概括。食物不仅应该是味道美,其色、香都应该符合美的要求。美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所在,美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情,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吃喝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有着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功能。朋友在一起小聚,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或诉说自己的情感。通过同桌共食来表现和睦、团圆,从而使饮食的社会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
礼,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中国饮食讲究礼,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数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品质。在宴席中,座位的安排方位、上菜的顺序、器具的排列都是一种礼节的体现。我们谈礼,不能简单地将它看做一种礼仪,而应该把它看做是一种精神,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它贯穿于饮食活动之中,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表现,更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将军岭小学狠抓师德师风建设
期待:安乡县城北小学暑期焕新颜
市林业局调研绿美沙湾多彩通道建设工作
省长刘奇深入吉安市吉水县、吉安县和新干县基层一线调研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张勇随同胡世忠王少玄陪同
凌云参加政协会议分组讨论听取委员建议
从舌尖上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弱冷空气携雨来 气温小幅下降
龙海颜厝推进土地征收,以速度和激情实现征迁“开门红”
厚植爱国情怀--淅川厚坡张寨学校开展学生爱国影片观后感征文活动
流芳华彩 首届常州青年美术作品展开幕
武穴农商行打造新时代智慧银行
推动作风持续改善努力营造从严治党良好政治生态
柘荣黄柏:成立农村儿童早教园
我市召开省委巡视市委巡察发现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动员大会
工商银行建华支行上门服务暖人心
人防专业队整组训练
公租房违规转租 我爱我家中天置地被严厉处罚
无预售许可证 蓝光雍锦半岛排号冻结20万?
网络安全宣传周 资阳公安编织“安全网”
和平社区便民服务做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