煦风吹拂下,第十六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即将华美绽放,世界的目光将再次聚焦漯河。以食为媒牵手相聚,八方客商交往合作。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打开了食品业界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大门。中国食品名城的闪亮招牌,让一大批重要嘉宾及客商走进漯河,感受食品名城的魅力。从免费参展、参展企业以省内外为主到展位的“一位难求”、海内外名企参展,食博会持续发展的势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一批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来漯投资,并不断内化为漯河经济发展的动力。
通过举办食博会,我市变产业优势为资源优势,变品牌优势为发展优势,形成了食品产业发展与食博会的良性互动。食博会进一步打造了中国食品名城“金”字招牌,有力地促进了食品产业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持续繁荣发展;食品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又不断丰富食品名城的内涵,提升食博盛会的影响力。
我市通过食品加工业基地的建设带动种植、养殖业的发展;通过食品研发基地和教育基地的建设提升食品产业的档次,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食品交易和消费基地的建设促进了食品贸易繁荣,而食品贸易的繁荣又助推了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产业的链条进一步拉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目前,全市已形成以肉类加工、粮食加工、饮料加工、果蔬加工、包装材料、食品机械六大产业链为主导产品的食品工业大格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22类食品行业中,我市就拥有18大类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
食博会助推食品产业的发展,食品工业占据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产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规模优势进一步凸显,“中国食品名城”的称号实至名归。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实现总产值1525.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6.7%;实现增加值331.8亿元,同比增长7.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8.3%。全市拥有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191家,从业人员13万人。全市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食品企业1家,超10亿元的企业10家。我市的千亿食品产业集群成为全省重点产业集群。
全市共有规模以上肉食品加工企业18家,年屠宰生猪能力达2000万头,年产肉制品300万吨。全市现有粮食加工及粮食制造企业103家,年粮食加工量达600万吨。全市共有饮料企业32家,年产各类饮料150万吨。全市共有果蔬加工企业9家,各类蔬菜种植面积达103万亩,年产蔬菜274.2万吨,人均蔬菜占有量达到1055公斤,是全国人均蔬菜占有量的1.5倍,我市还是蔬菜类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我市还先后引进了美国嘉吉、可口可乐、中粮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15家来漯投资兴业。台湾旺旺、统一和康师傅等一批境内外知名企业在我市均有投资项目。全市引进外资额的60%以上来自食品企业,我市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食品加工业集聚地。(国强)
"市疾控"落实健康龙江行动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
“公厕革命”三年计划进行时 “才貌双全”公厕批量上线
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漓江流域采石场破坏生态和河流污染问题整改工作情况的公示
福州上线“电子社保卡” 买药忘带社保卡?扫码!
第十届北京菊花文化节将于8日正式开幕
食博会 强了产业——喜迎第十六届食博会系列报道之一
“在河之洲——潘小庆作品展”在锡博开幕
海州湾社区举办知识竞赛活动
伙同他人克隆信用卡套现获刑
22年警龄的“老交警”连轴值勤17个小时:这是职责所在
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
深化排查治理安全隐患,武汉市检查800多部老旧电梯
市防指深入一线调研指导抗旱工作
暑运首个客流高峰将于本周启动
梁溪商旅文融合发展 吃住行游购娱一站搞定
男子喝酒解闷 却撒酒疯报假警结果被拘留
近3万警力路面巡逻值守 元旦假期我市社会治安平稳有序
残疾女孩渴望上学夏津职专帮助圆梦
郢城遗址保护和利用修复工程设计
41年后,国宝铜鼓与发掘人重聚 湖北省博物馆特批83岁老人程正华“可用手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