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晋中供电公司用坚强电网“点亮”革命老区


40年情洒太行
田 亮 仇晓静
左权,是革命老区、红色圣地,也是国家级贫困县。而麻田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所在地,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抗战,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作为经济建设、文化繁荣、民生改善提供重要电力支撑的国网晋中供电公司,改革开放40年来,同老区人民一道,突破重重藩篱,继承和发扬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逐渐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新路子,印证了革命老区的发展变迁,也书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董事长刘宏新、总经理刘永奇等领导调研左权县供电公司时,对这里深度挖掘新时代“太行精神”的电力传承,拓展延伸红色传统,全面服务好老区振兴崛起给予高度肯定和赞扬。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内涵,艰苦奋斗、顾全大局,用心服务地方转型综改建设
7月9日,记者走进麻田下武村,听村民们回忆起曾经用电的样子,竟有点心酸。“当时电杆、横担都是木头的,电线是破股的,山里风大雨多,一旦刮风下雨就断电。”村民王建利说。
由于历史、地理原因,40多年前太行老区是贫困的代名词。晋中东山的左权、和顺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仅靠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连接,行政村通电率只有40%,这些无电村大都散落在山谷沟壑中。面对这片贫瘠的土地,面对着老区人盼电的目光,晋中供电人真切地感受到了身上的压力和责任:“一定要让老区人民用上放心电和舒心电。”为期数十年的扶贫架电之路就此开始。
由于山高路险,架电工作异常艰难,现代化的施工机械用不上,供电员工靠最原始的作业方式,人抬肩扛。“当年,供电员工把电从山下架到俺们村整整用了40多根水泥电线杆。一根就两三千斤重,要10多个人一起抬。有4里多山路是车没法走的,施工工人就一根一根地抬了上来。”弓合旦回忆说。数十年来,严寒酷暑,晋中电力员工行走在碧空下,穿行于山林间,立杆架线有条不紊,大力度进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只为老区人民用电不再发愁。
2017年5月,“强筋壮骨”后的电网终于派上了用场。40出头的赵立返乡创业,和几个同乡投资70余万元在村东搞养鸡专业合作社,报装申请没多久,麻田供电所第一时间就把电线拉进了合作社。
“养殖场尤其到了夏天,吹风机要24小时开着,遇上停电可不行,这里的供电质量和服务真得太贴心了!”赵立感激地说。
40年的变迁,百姓用电更加安全可靠,电费也降了下来。但老区用电服务不能止步,尤其是党的十九大后,晋中供电公司积极构建现代服务体系,以提升“获得电力”指数为根本,全面对接“六最”营商环境要求,大力开展报装接电专项治理行动,压减接电时间,取消普通客户设计审查和中间检查环节,高压业扩时间同比减少了13.5天。降低办电造价,实施业扩工程工厂式预制装配,首创“共享电表”“共享配变”服务,延伸电网投资界面,有效降低了客户接电成本。提升供电可靠性,充分发挥供电服务指挥平台作用,加快推进城区10千伏及以下营配融合,以“太行城市快接班”先行先试,打造“一刻钟抢修圈”,主动抢修工单占比达63.8%,故障平均修复时长同比缩短了162分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晋中供电人以实际行动服务群众,也再一次诠释了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
弘扬并肩作战的团结精神内涵,勇于创新、攻坚克难,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左权县麻田镇西安村莲藕种植基地,满眼碧波荡漾,在阵阵微风吹拂下,圆润的荷叶迎风摇曳,置身其中,如同到了南国水乡一般。
从2012年开始,这里大力建设莲菜种植基地,现在已达3000亩。俗话说,莲藕好种难采挖。但因为有了可靠的供电保障,在当地,收获莲藕已不再是难事。
6年来,为了促进当地莲藕产业发展,帮助村民们增收致富,左权供电公司积极与镇政府协调沟通,并安排工作人员对该地区进行线路勘测,调查用电需求,梳理摸排问题,及时制订改造方案。同时,供电所还为麻田镇开辟了用电“绿色通道”,积极争取农网改造升级资金,对电网实施改造升级,先后改造10千伏线路13公里,新架线路5公里,莲藕地架设0.4千伏供电线路46公里,增设供电点271处,保障莲农用电。
与此同时,为确保生产基地用电无忧,从9月份采藕季节开始,左权供电公司就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村供电设备进行专项检修,对莲藕采挖期间涉及的供电线路和用电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因为莲藕基地有不少涉水线路,公司还派专人进行安全知识讲解和巡视,力保当地莲农采挖莲藕顺利进行。当设备出现电力故障时,一个报修电话,公司的员工就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此外,在麻田镇,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靠着光伏发电项目,实现了稳定增收、脱贫致富。仅在麻田镇泽城村,就有20余贫困户直接受益。
为切实助力革命老区经济转型、脱贫攻坚,晋中供电公司采取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针对性开展用电服务,开展了“当好先行官·共铸太行情”等专项行动,服务范围涵盖抢修抢险、社区服务等多方面,保证百姓用上“舒心电”“放心电”。全面推行台区网格化全线上服务,台区经理微信群覆盖低压居民客户70%,架起了供电企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用心推进电力扶贫,“6·30”前全部完成了2项集中式、89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的并网接入,帮扶贫困户12231户。精准实施定点扶贫,131名党员干部与199户贫困户建立了结户帮扶对子,将国网阳光扶贫的爱心播洒到太行山上,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弘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本精神内涵,创先争优、无私奉献,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用电需求
6月27日,全市11个县(区、市)供电公司同一开展了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专项行动,400余人参与其中,进一步发挥着“红色引擎”的作用,这股“红色力量”正在成为危难时刻保障电网安全的铁军。
回忆起2016年7月的洪灾,所有的晋中人都记忆犹新。而对于晋中电力人来说,更是一次抗灾抢险的生死考验。
2016年7月18日至19日,晋中市发布近5年来首次暴雨红色预警,全市迎来入夏以来最强的一次降水天气过程,降雨量数值在刷新,晋中地区正遭受一场洪魔的折磨和考验。
农田被淹、房倒屋塌、道路水毁、电力通讯中断……生死时速大救援中,晋中供电公司广大党员干部员工与洪水赛跑,用行动践行太行精神,全力打通电力大通道。截至7月24日,受灾区域就全部恢复供电,再一次用行动诠释了电力人的担当。
在灾害面前,晋中供电公司第一时间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防汛保电工作,党员干部带头深入一线查明灾情,连夜汇总数据制订抢修方案,将第一手资料汇报省公司及市县两级政府部门,同时联动晋中日报社、晋中电视台等地方主流媒体,赶赴抢修现场,报道抢修进展。
“供电员工是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挺进现场的人。”当时在现场调研的市领导对晋中各级供电部门的抢险速度给予高度赞赏。
救灾一线现场,当地老百姓与一线救援人员搬运物质、抢修设备,为他们送饭、送水,带路指引,鱼水情深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当救援人员在架线时不得不踩到村民庄稼时,村民们一致表示:“踩我家的,电力人为俺们做了这么多,损失点粮食算啥!”
几天来,抢修人员累了便就地休息,雨靴里早已经灌满了泥沙,鞋子上一层厚厚的泥壳子,饿了就简单吃点盒饭和干粮,但是,没有人喊累,也没有人抱怨。正因为干群合心、合力矢志,才在最短时间内降住洪魔。
更有当地老者感慨地说:“这一幕幕场景,如同当年的八路军在麻田抗战一般,俺们的八路军又回来了!”
“目前晋中正处于转型发展、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我们一定要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将革命传统、红色基因深深融入到每个员工的血液之中,继续加快电网建设,提升优质服务水平,为晋中转型发展、革命老区腾飞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 晋中供电公司总经理刘爱忠如是说。

中央巡视组大量办案细节曝光:这省62天112人被查
如何写好一份提案?“老提案”现场授课
南海推出全国首个小作坊管理标准体系
东山街道东恒社区筹备组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
航城:持续开展电动车专项交通整治
国网晋中供电公司用坚强电网“点亮”革命老区
一些老街空调滴水惹人烦 市民称这是另类的“高空抛物”
传递专业正能量 寻找中国好讲师“我是好讲师”恩施赛区明日启动
市卫生计生委深入民族宗教工作联系点走访慰问少数民族困难群众
大力整治中心城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
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作用助推民办教育长足发展
购物遇好友聊嗨了,竟忘了2岁女儿还锁在车内
特色产业引领武关镇群众“摘穷帽”
省书法家协会调研荆州“中国书法城”创建工作
烟台今日小雨转中雨伴有雷电 气温小幅下降
市质监局开展岁末年初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督查工作
夏邑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充电站”
违法倾倒建筑垃圾行为 严查!
全市林业工作会议召开
沙面“野泳”黑点被围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