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推出全国首个小作坊管理标准体系

  钻研小作坊集中管理近10年,李燕玲勇于创新,积极推动南海创建“政府搭台、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的食品集中加工中心,实行小作坊集中管理,形成一套有特色的“全国首创”小作坊集中管理体系。这一体系让南海的食品集中加工中心规范、持续发展,实现市民食得安心、小作坊赚得开心和中心投资者投资得有信心的三方共赢。
李燕玲在对小作坊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受访者供图)   突破家庭小作坊监管困境
  整齐划一的敞亮环境、废气废水集中处理设备、全方位无死角的视频监控,如此“阳光化”的生产车间,正是西樵食品集中加工中心的一角。
  自2014年11月南海全面实施小作坊集中管理后,各镇街逐渐建立集中加工中心,原来家庭式烧腊小作坊容易存在的不卫生、用病死禽畜做原料、滥用色素等难以监管的问题迎刃而解。
  “从无到有的创新不是偶然。”李燕玲说,“是由问题倒逼出来的。”南海是全国第一个制定和出台小作坊集中管理措施的县区,在小作坊集中管理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
  所有的制度和管理模式最开始都不是完美的,李燕玲和同事主动探索,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先后协助区政府起草8份小作坊集中管理文件,并精益求精,将小作坊集中管理模式推向标准化和精细化,推出《食品集中加工中心场地建设和管理规范》《小作坊产品追溯系统基本要求》等6份团体标准,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小作坊集中管理的标准体系。
  该体系事无巨细地对各级部门与中心责任管理作出了明确划分,让管理者有“标”可依;并结合“互联网+”,推出全链条视频监控和产品溯源系统,让产品安全有迹可循;还以中心出资、政府扶持的形式完善和提升检验室建设,做到逢出必检,让不合格产品无处可逃。
  坚持、能吃苦、能吃亏,是李燕玲认为的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所必备的素养。而在同事刘小祺看来,李燕玲不仅是这么说,更是这么做的。“创新是很难的,会遇到很多的不理解,但李燕玲还是去做,她担起了作为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刘小祺说。
  “一镇一中心”全区覆盖
  在李燕玲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南海区食药监局目前在全区已建成7个食品集中加工中心,建筑总面积近15万平方米,形成“一镇一中心”,进驻小作坊151家,社会总投资近2亿元。中心内小作坊产品种类多达数十个,供应全区182个市场1100多个烧腊熟食经营档口,辐射广州、清远、深圳等多地,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入驻集中加工中心,让小作坊成功实现了加工“阳光化”、产品可溯源、品质可控制,形成了从原料采购、产品生产到市场销售“集中加工、统一监管、质量检验、市场准入”的全产业链闭环式管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对于这个小作坊集中管理标准体系,南海区食药监局还将其上传到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备案,向全国公开展示,为各省地市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经验。同时集大众的力量继续去完善它,争取发挥更大的作用。
  下一步,李燕玲表示,将参考烧腊小作坊进驻食品加工中心的模式,规范豆腐这类非发酵性豆制品加工行业,让市民能好地吃上放心豆腐。
  文/珠江时报记者张佳敏 实习生陈冬妮 通讯员罗嘉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佛山新闻网无关。其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海口美兰区开展“见义勇为”主题宣传 助力社会文明大行动
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合肥赛区活动圆满闭幕
郴州税务落实小微企业优惠政策“无死角”
中央巡视组大量办案细节曝光:这省62天112人被查
如何写好一份提案?“老提案”现场授课
南海推出全国首个小作坊管理标准体系
东山街道东恒社区筹备组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
航城:持续开展电动车专项交通整治
国网晋中供电公司用坚强电网“点亮”革命老区
一些老街空调滴水惹人烦 市民称这是另类的“高空抛物”
阜阳10家企业跻身省民营文化企业百强
【司法局】城中区“七五”普法讲师团——现代女性法律保护普法讲座
市委市政府公开约谈丛台区峰峰矿区广平县肥乡区
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作用助推民办教育长足发展
购物遇好友聊嗨了,竟忘了2岁女儿还锁在车内
特色产业引领武关镇群众“摘穷帽”
省书法家协会调研荆州“中国书法城”创建工作
烟台今日小雨转中雨伴有雷电 气温小幅下降
市质监局开展岁末年初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督查工作
夏邑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充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