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要问最热闹的地方在哪里,不是图书馆,也不是那些绿油油的草坪,而是学校的田径场。每天从早到晚,都有很多来这里跑步的学生。人最多的时候,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简直堪比小长假时的西湖景区。(9月25日《钱江晚报》)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严重欠缺是一个困扰公众已久的话题。而体育锻炼的严重欠缺,直接导致体质状况堪忧。去年出炉的《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显示,我国大学生体质依然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他们的身体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尤其是肥胖率持续上升,每5年提高2%~3%。此外,2015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7~19岁的学生体质状态中,大学生下滑最严重。
中学时期,学校和学生的精力主要集中于考试,对于体育锻炼,往往无暇顾及或简单敷衍,使得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养成不足。上了大学,本可以好好“补课”,但松了一口气的大学生们往往一“懈”千里。长期久坐、睡眠不足、作息不规律,成了大学生们的生活常态。
如何为大学生补上体育锻炼这一课?不少高校也在作出尝试。比如去年清华大学要求大学生入学后要进行游泳测试,不会游泳的学生必修游泳课,通过者才能毕业。而此番浙大推出的体育课程改革力度之大、手段之新,可谓前所未有。该校不但将原来每学期36课时的体育课提升到54个学时,而且将课外体育锻炼在体育成绩中的占比由之前的10%提升到15%,学生要想拿到满分,每学期须跑上百公里。学校希望通过这样的举措,让大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当然,要想让学生真正爱上运动,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还应该通过个性化、多元化的体育课程设计,为学生创造各方面的条件。在这方面,浙大这次的体育改革也是用心良苦。课改后本科生的课内体育项目包括专项教学课、专项辅导课、专项训练课3项。其中,长学期专项教学课共开设篮球、排球、足球等36个专项共60个课程供学生选择;专项辅导课则拟设8个以上运动俱乐部,拟开设30个以上专项课程;此外,每星期都会有丰富的校园体育比赛。同时,学校还组织很多高水平运动员及体育特长学生参与到教学辅助、群体辅导、竞赛组织等教学活动中来,尽最大可能满足全体学生对体育教学和指导的需求。
试问,有了这些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和相关活动,何愁大学生们不会“动”起来?
聊城:记者带你了解关于小区物业费的这些事儿
让 “两癌”筛查常态化——鼎城区启动周三免费筛查日
罐装奶茶、咖啡“逆市调价”
凤起社区开展“欢度重阳.禁毒同行”禁毒宣传文艺演出活动
拒不执行判决将受法律严惩
为“每学期跑上百公里”点赞
玉山护鱼垂钓爱好者放生6000多尾小鱼
“质量标准 科技资源” 混搭 助中小微企业紧跟科技“时尚”
图说武汉 | 水中嬉戏享清凉
G320沪瑞线秀洲段开展首次开展边沟修复工程
2017首届荆州文化创意创业大赛落幕楚绣获一等奖
走廊下燕巢掉粪 主人特地用塑料篮子自制了“燕厕”
新化县“2018年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拉开帷幕
广场健身操舞比赛昨拉开大幕 全民健身 舞动健康
一艘渔船在浙江象山海域沉没船上8人失联
苦练内功谋发展狠抓学习促成效
官气要不得 士气缺不得
患病旅客投靠孩子 东站职工助力出行
2018年湖南省砌筑工技能决赛冠军毛乐:用行动诠释新时代“工匠精神”
市委巡视组通报巡视反馈情况 12家单位分别存在“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推进缓慢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