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再深化” > 评论解读
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发展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2018-06-01 08:32 来源:珠江时报
主持人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精心设计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具体发展内容,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个内容涵盖了乡村的经济、生态、环境、社会、文明等诸多方面。
4月26日,广东省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对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动员部署。会议强调,举全省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日,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在接受省、市媒体联合采访时也表示,要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佛山的努力和贡献。
昨日,我市高规格召开2018年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省乡村振兴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委书记李希在佛山调研时的指示要求,对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本期参考,围绕乡村振兴的主题,甄选精编了部分权威专家的观点文章,以期为佛山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发展创新之路提供一些启发参考。
■权威解读
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东京
乡村振兴战略究竟有何深意?
从长远看,是引导、支持城市资本下乡,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并通过振兴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改革从农村起步,安徽小岗村的农民了不起,20世纪70年代末率先搞土地承包,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序幕。时隔4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从农村改革到乡村振兴到底有何深意?
先提一个问题:中央为何30年前未提乡村振兴战略?而且10年前也未提?我的看法,是那时候还不到振兴乡村的时机。众所周知,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三农”,然而解决三农问题却功夫在诗外,需要有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有8亿人口在农村,人均耕地不足1.5亩。试想,在这种典型的二元经济背景下,如果不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将部分农民转移进城市,农民怎可能致富呢?
以前不提而为何现在可以提?是中国工业化已进入到中后期,农村劳动力流向已开始发生改变。事实上,近年来“珠三角”“长三角”频频出现招工难就是一个信号,预示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已经临近“刘易斯拐点”。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20字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此,中央又提出了四大举措:即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村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或许有人说,以上举措在以前的中央文件中皆能找到,新话并不多。可我要提点的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举措与之前的举措虽相同,但含义不同。比如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中央以前主要是对农民讲,是给农民吃定心丸;而中央今天重申,一方面是对农民讲,同时也是对城市的企业家讲,目的是鼓励企业家投资农业,大胆吸收农民承包地入股,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据此分析,我们便可从两个角度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深意。
从近期看,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决胜全面小康当然需要振兴乡村。
从长远看,则是引导、支持城市资本下乡,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并通过振兴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这后一点尤为重要,中国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如果中国人的饭碗不能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中,后果会不堪设想。
■趋势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三农”与城镇化研究所教授胡靖
组织振兴:培育乡村内生性发展力量
实现乡村振兴、组织振兴并非一般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而是路径创新。
乡村“不振兴”的原因非常复杂。从发展经济学视角,可以认为乡村振兴存在发展的要素缺口,包括资金缺口、劳动力缺口、技术缺口、人才缺口、资源缺口等,但乡村未能振兴的关键原因,是缺少最为关键的组织。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指出:“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组织,显然不同于分散、无结构性关联的农户经营,它是一种农民的组织、农户的组织,涵盖了乡村的生产、销售、服务诸多方面。并且,这种组织首先是为农民服务的,而不是为外部资本服务的。
实现乡村振兴、组织振兴并非一般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而是路径创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强烈体现了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来自于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成功的实践,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山西西沟村的申纪兰,还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江苏华西村的吴仁宝,又或是今天的贵州麻怀村的邓迎香,这些优秀的乡村干部,是实现乡村农民组织化的关键,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其逻辑是,有了优秀的乡村干部,就会有坚强的乡村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就会有合作社、集体经济。并且,这些村庄的成功,往往是一种内生性发展力量的孵化和成功,它们一般不依赖政府财政,不依赖乡贤捐赠,甚至还可以不依赖政府的农业补贴。这种内生性的发展力量非常强大、非常可持续,完全可以让村民团结起来、组织起来,迅速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由此可见,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的重要,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所在,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和成功之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
用好乡村资源价值重估的历史机遇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这些人才很难靠沉淀在农村的人,很大程度上要靠外来人员。
振兴乡村首先要振兴产业。没有产业的兴旺,就没有理想的就业和收入。没有理想的就业和收入,就不能吸引和留住年轻人。留不住年轻人,乡村就不可能充满生机活力。
新时代振兴乡村产业,要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捕捉机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大变化,为乡村资源价值的重估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在农产品数量短缺的年代,我们的注意力放在发展大宗农产品生产上,对农业的休闲观光、生态涵养、文化传承等功能开发利用不够。在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的年代,我们的注意力放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转移进城上,对城镇居民到农村休闲、旅游、养老需求的开发利用不够。
怎样用好农业资源价值重估的历史机遇?要从提高农业竞争力的视角来把握。增强农业竞争力,要两手抓,既要“硬拼”,也要“巧取”。“硬拼”就是要硬碰硬地拼成本、拼价格,通过扩大经营规模以提高基础竞争力,通过加强一般服务以提高政策竞争力。“巧取”就是要实施差异化战略,拼品质、拼功能。增强农产品品质的竞争力,就是要让消费者相信国产农产品比进口的好,愿意为国产农产品付更高的价格,通过消费者的信任溢价来为小规模农业争取生存空间。
怎样用好非农产业资源价值重估的历史机遇?振兴乡村产业,乡村不能只搞农业,还要促进经济多元化。但经济多元化不能像上世纪80年代搞乡镇企业那样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新时代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要用好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康养产业、传统工艺等。因为社会主要矛盾变了,城市化的地区、高收入的地区,对生态产品、生态服务的需求上来了。这个时代的到来,为乡村地区的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提供了强大的市场需求拉力。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还要发挥国家调控机制的作用。
要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包括
横向的、纵向的转移支付。
用好乡村资源价值重估的历史机遇,关键在改革创新。一是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是一条出路。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外部技术、管理理念,就可以实现资源重新配置,发展高效农业。二是引进人才。乡村振兴需要人才,这些人才很难靠沉淀在农村的人,很大程度上要靠外来人员。三是土地制度问题。目前的这套土地制度如果不改革,乡村振兴的规划和项目恐怕不能落地。四是业态重塑。小规模、地域特色鲜明的农业要获得竞争力,在传统业态下有局限性,必须利用互联网。互联网可使特色农产品有更大的市场空间,产品也能卖出更高的价格。
■城市观察
山东菏泽
电子商务助力乡村振兴
山东菏泽马岭岗镇解北村的香皂花加工车间里,十多位村民可以说是从早忙到晚。
去年7月,常美红和村里的几名年轻人共同出资,加工生产香皂花。经过网上推广,香皂花非常畅销。为繁荣乡村,政府实施互联网村村通工程,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农民开起了网店,网销商品也从农产品发展为家具、床上用品、表演服饰等。
为了帮助农民更多地了解电子商务,发展互联网经济,菏泽试点在各区县成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在各行政村成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开展相关宣传、培训、带动工作。去年山东农村电商零售额超360多亿元,农村网商总数接近20万户。
山东日照
良好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
从3月初一直到深秋,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下元一村的杏花、樱花、玉兰、百日红、桃花、合欢花、槐花、桂花竞相绽放,被一片竹海包围的村落焕发出夺目的光芒。不远处的天台山,满眼尽是连绵不绝的绿色。
十几年来,在村党支部带领下,村民们种下了100多万棵树,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下元一村骨子里的品质和精神。也正因为这样的品质,“全国生态文化村”“山东最美旅游村”“日照市十大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随之而来。
十几年时间,争取上级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全村1500亩林场、700亩土地上,100多万棵树苗在山间、道路两侧、房前屋后生根发芽。下元一村还种植有机绿茶,注册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取得了qs认证和绿色商标,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又为农民增收找到了一条好门路。
每年春季的每个周末与节假日,村两委班子坚守在山,严防火情。为了让树木在旱季“喝上水”,村委书记还带领村民定点、运料、放线,完成了引水上山工程,成为日照市的典范。
浙江松阳
建“造纸工坊”复兴传统纸文化
浙江丽水松阳县是全国唯一一个整县推进“拯救老屋行动”的试点县。老屋修好了、村庄风貌保住了、村民回来了,早已失传的民俗活动也重新复活。今年,浙江市松阳县新兴镇大岭根村拟建“造纸工坊”,复兴乡村传统纸文化,扮靓小城镇。
大岭根村有两宝,一是茶叶,二是手工纸。该村是该县传统手工纸的主要产区之一,具有手工造纸技艺的村民150余人,其中获省首批“优秀民间文艺人才”称号1人。
眼下新兴镇正在积极整合学校等有限资源,致力于复活传统文化和手工艺,挖掘、保护、传承、创新传统造纸技艺,推动传统造纸文化的复兴,实现山区村庄品质和内涵的大提升、大蝶变。
同时,大岭根还将挖掘祈福等传统习俗,把本村茶旅、文旅等特色融合于全镇游览路线中,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推动山区村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本期编稿:佛山日报记者刘蓉(综合经济日报、学习时报、人民网、南方日报、南方农村报、央视新闻、浙江在线、大众网)
上半年 抚顺农副产品价格降多涨少
上饶这个地方的年味太重,都“惊动”了央视!
市政协公开征集对市残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速看!新华路这段路预计十月初恢复通车
胜利小学开展“Do悦读,点亮童心”图书捐赠活动
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发展创新之路
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
市水务局迅速开展长江池州段固体废物排查整治工作
朝天区三举措维护消费者权益
陈浩:乘势而上全力推进 加快高质量发展
严格对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标准
太湖安全度夏预警监测全面展开
餐饮门店齐带头 净化设施全安装
白云区大山洞社区联合爱心企业 帮扶困难群众
两车追尾孕妇受伤 事故具体原因还有待警方调查
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脱贫攻坚第一书记示范培训班开班
杨伟坤到涞水县调研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工作
省政府召开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视频会议 坚决遏制较大道路交通事故
昆明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购买“档案数字化加工服务项目”的信息公示
冯苏京马安全参加资源城市转型发展主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