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底,苏州已有74家博物馆,平均每1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而到‘十三五’末,苏州将实现每13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昨天(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苏州市文物局文物处处长谢晓婷向记者介绍了苏州地区博物馆建设与管理的最新情况。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市高度重视建设“博物馆之城”工作,“十二五”提出百座博物馆的建设目标。目前,苏州的博物馆已基本形成以苏州博物馆为龙头,国有博物馆为主体,专业博物馆为特色,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各类博物馆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建设‘四个名城’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力争在“十三五”末实现每13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据谢晓婷介绍,国家文物局提出,到2020年我国每2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苏州地区博物馆的保有量远超国家平均水平。不过,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数量的累加,更重要的是实现博物馆品质的提升,因此,苏州市文物局近年来主要围绕“如何突破传统理念,如何创新管理思维”两方面,统筹博物馆事业发展。
博物馆,有各的精彩
苏州博物馆作为苏州地区的龙头馆,在上一轮全国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中排名第八,近年来先后荣获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等诸多国家级奖项。
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戏曲博物馆、苏州碑刻博物馆、张家港博物馆等一批专题博物馆先后完成了功能提升。苏州丝绸博物馆观众成倍增长;戏曲博物馆依托昆曲藏品数据库资源与英国剑桥大学合作开展了“全球昆曲数字博物馆”项目;碑刻博物馆德善书院多次被评为苏州市文明单位;常熟博物馆联合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举办的“山水清晖——虞山画派精品特展”,社会反响热烈。
活动多,还有特色文创产品
苏州市文物局注重吸收国际博物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目前,以缔结友好博物馆的方式,苏州地区的博物馆与国外博物馆在多领域加深合作。仅2017年,苏州地区文化系统内博物馆人员进出境11批23人次,举办展览5次,涉及文物330件(套)。
苏州市文物局还鼓励各博物馆结合自身特色开发文创产品。2016年,苏州博物馆成为首批“全国博物馆文化产品示范单位”。2017年,苏州博物馆、苏州戏曲博物馆、苏州碑刻博物馆等3家博物馆入选全省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其中,苏州博物馆的文创营业额从2013年的200多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1400多万元。
在国有博物馆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苏州巧生炉博物馆、基金博物馆、生肖邮票博物馆等一批特色的非国有博物馆举办活动日益丰富。
政企联动,携手共建健康番禺
乐峨生态廊道峨眉段绿化开工建设
城管高新大队全面开展作风整顿工作
烟台900多名师生参与市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图)
旅游市场提前预热 鞍山各旅行社推出五一路线
“十三五”末苏州每13万人有一座博物馆
爱菊艺校升级成教育集团
大足检查校园周边杂食店 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
留抵退税落地 “红包”加速到账
2018年5月10日停电信息
漳州市“践行新思想 巾帼大学习”宣讲团走进高校
市区人防纳凉点开放了
记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卢剑平整天“泡”在工地监管安全与进度 助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
我市各地紧扎防台防汛“铁篱笆”
广元交警推进公安机关“放管服”改革落地见效
30万页案卷,历数“孔氏兄弟”恶行
武警部队全国人大代表来常开展专题调研
九江小学开展推门听课 打造高效课堂
侨区春节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升级!日照刚刚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局地可能伴有冰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