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志愿者联手帮两位空军抗战英烈寻亲


  大洋彼岸的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布利斯堡国家军人陵园中安葬着50多位抗战时期中国空军战士,目前已发现有两位是无锡人。5月31日和6月1日,江南晚报接到消息称,他们是无锡堰桥的范绍昌和江阴籍的夏孙沄,分别牺牲于1945年和1943年,然而不知道他们的家人是否知道这一信息,国内外志愿者正在联手帮两位空军战士寻亲。
  上月底,市民虞女士收到一位外地同学的信息:最近在美国一个国家军人公墓发现了五十多位中国军人的墓碑,他们当年都是去美国接受飞机培训牺牲在当地的,其中有一位范绍昌是无锡人。这位同学希望她帮忙查找范绍昌的资料。
最初,范绍昌的信息显示非常模糊,其籍贯仅为“江苏”两字。不过,在公开的黄埔军校十八期的同学录中,范绍昌的永久通讯处写着“无锡堰桥”四个字。2014年,本报受另一位远征军老兵周俊逸家人所托寻找墓地时,曾提到同一批次上黄埔军校的“范绍昌”,虞女士正是因为这一因缘巧合联系了本报记者。她表示,这些中国军人都很年轻,不知道他们的亲人是否知道他们埋葬在美国,是否想去看看。如果有困难的话,相关基金会也会提供帮助。
  虞女士提供的资料显示,范绍昌出生于1921年,牺牲时才24岁,他是当时中央航空学校16期第七批赴美的学员。无锡抗战老兵志愿者袁健表示,他从黄埔十八期同学录中找到了范绍昌的照片,并提供给了记者。无独有偶,江南大学江南致远关爱老兵团队的张英凡也找到了这张照片,并搜索到了资料。他介绍,范绍昌确实是无锡人,考取黄埔军校后又考上了空校赴美,军衔为上尉,在美国训练时因飞机失事牺牲。
  上月初公布的资料显示,埋葬在布利斯堡国家军人陵园中的中国军人共有52人。据湖南省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寻找战争失踪者”的公众微信号显示,李安是一位加拿大籍华人,她因为寻找因公殉职的二叔李嘉禾,无意中发现同一陵园内还有其他50多位安葬在这个陵园的中国空军战士,并希望能为他们找到亲人。
  6月1日,该微信号又更新了信息,出现了另一名江阴籍的空军夏孙沄。资料显示夏孙沄出生于1916年,牺牲于1943年2月7日,时年27岁,但资料上其空校期数一栏空缺。(记者 黄孝萍)
链 接
  如果有市民知道有关范绍昌和夏孙沄的信息,欢迎拨打晚报热线0510-88300000,或通过搜索“江南晚报”微信号和新浪微博留言。
  有关范绍昌的信息
  从网上搜索资料,可查到“中华民国空军军官学校”共16期学员的名单,总人数在1800人左右。上面显示范绍昌1945年3月留美飞行训练失事殉职。按记者手头资料,范绍昌是空校16期第七批留美的,也是最后一批留美人员。这份资料中显示,1945年3月留美飞行训练失事殉职的还有一位叫许铭鼎的福建人。网上资料显示,此人就读于印度尼西亚泗水市华文中学,并经滇缅公路回国参加抗战。两人不知是否为同一架飞机失事。
  网上的《空军官校抗战期间各批次留美学员名册》共有438人,记者没找到范绍昌的名字。不过,该资料的整理者表示,这份名单是根据回忆所得,人员会有遗漏。
  通过网络和李安取得联系后,她表示,手头有范绍昌的照片以及失事飞机残骸的照片,近日正准备整理出来。这些对于战士的家人来说,或许是一种纪念。但范绍昌是否有后人,很多人表示怀疑,24岁的他太年轻。有人说,范姓是无锡的大姓之一,记者联系上范氏家族的范立群老先生,他介绍说,堰桥确实有范姓,但范姓支数很多,有部分家谱还没修订出来,只能大海捞针去试一试。目前,还没接到任何反馈。
  有关夏孙沄的信息
  夏孙沄出生于1916年,牺牲于1943年。湖南省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提供的最新资料显示,他是江阴人。
  网上显示,2015年,新华社记者赵琬微等所写的文章显示,国内唯一一座以中国抗日战争中航空英烈为主题的纪念馆——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内的纪念碑上,镌刻着3300多位抗日航空烈士的名字。展馆里,有一面纪念墙,上面有“北京汇文十烈士”的姓名和照片,都来自北京的汇文中学,他们共同为抗击侵略者、保卫祖国的蓝天献出了生命。据悉,在汇文中学的史料里,抗战期间参加中国空军并牺牲的该校毕业生不止十位,而是十二位,其中包括1936年毕业于汇文中学高中的夏孙沄,资料显示他是在1943年殉国。不过,找遍了《中华民国空军军官学校学生名册》《空军官校抗战期间各批次留美学员名册》等资料,也没有发现夏孙沄的名字,这位江阴人为何在北京读的书,似乎还是一个谜。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的资料显示,抗战时中国空军飞行员的平均飞行寿命只有6个月,许多人在战争中死亡。记者制表统计后发现,《中华民国空军军官学校学生名册》 显示籍贯“江苏无锡”的有11人,“江苏江阴”和“江苏宜兴”的各有4人,其中还不包括范绍昌。他们中的许多都英年早逝,比如1944年3月,26岁的无锡人温凯奇出击九江芜湖间日舰,返回时因燃油耗尽迫降百寿县而殉职;1944年5月,26岁的宜兴人吴文谟在侦巡发现香港日舰时被炮火击中起火坠机殉国。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的馆长张鹏斗介绍,抗战中参加中国空军的年轻人,绝大多数家境富裕、出身显赫。如果不是国土沦陷,这些原本生活条件优越的青年,会顺利进入大学,娶妻生子。抗战爆发后,身为社会精英阶层的他们,也本可以利用社会身份,选择更安稳的方式等待战争结束。然而,国难当头,这些“富二代”“富三代”们,毅然投身抗战、血洒长空,为挽救民族危亡,贡献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
  背景:有关李安和她寻找的二叔李嘉禾
  李安如今居住在美国加州。她所写的《寻找尘封的记忆》中提到,她的二叔李嘉禾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的学生。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正式对日宣战。作为对日战争的一个重要环节,美国开始派遣空军志愿队到中国作战,并在中国各大学大量招募空军飞行员。这些青年经过短期培训考试,被派到美国继续接受各种飞行训练。然后分批回国,配合空军各轰炸机和战斗机大队,与美国空军盟友并肩作战,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
  《环球人物》2015年第34期“西南联大学子从军”一文中曾提道:在北大校园内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背面镌刻着抗日战争期间从军的834名学生的姓名,从西南联大考入巫家坝空军航校的12名飞行员中有5名烈士,其中包括李嘉禾。
  然而长期以来没人确切知道李嘉禾牺牲的缘由,在李安家的亲戚之间甚至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说李嘉禾是“教官为了庆祝学员毕业,喝了酒之后带他们上飞机,结果撞山而亡。”为求得真相,寻找在美国去世的李嘉禾,包括他的埋葬地点和死亡原因,一直是李安所在家族的一个愿望,这个过程曲折而漫长。上世纪九十年代,李安的哥哥和李安相继到加拿大留学,而后又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工作。有一天,远房亲戚查到了李嘉禾埋葬的地点。
  家人也最终知道了李嘉禾牺牲时的情况,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驾驶员的错误——在条令限制的飞行高度内启用了自动驾驶系统。当他们最终找到李嘉禾的墓地时,没想到和李嘉禾埋葬在一起的还有五十多位中国空军英烈,都是牺牲于1942年-1945年,且管理方说几乎没有亲人前来。由此,他们更想了解这些英烈们究竟是在怎样情况下牺牲的,他们的家人是否知道自己的亲人在这里。
  李家人给每一块墓碑都拍了照存档。上月,他们与国内的湖南省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联系,期待能为这些中国军人找到亲人。由于墓碑上的中国军人名字所用都是韦氏拼音,翻译颇为费事。目前,安葬于美国的中国军人名单已增至58位,共中5位已找到亲人,部分人员的名字已翻译出来。最近的一次是5月30日成功找到了闾儒香的族人,随后又找到了四川籍宋昊的族人。

浪漫了老院的墙头 五月青岛进入蔷薇盛花期(组图)
红安莲子产业发展兴旺
天津代表团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人防办]市人防办认真传达贯彻市纪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
市城管执法局进社区寻城管之道
国内外志愿者联手帮两位空军抗战英烈寻亲
【省十三运会时间】周口举重再次夺金 金牌总数4枚
邗沟社区明有白内障筛查 四望亭社区明有唱民歌活动
新兴港湾小区业委会交接工作仍未解决 前主任竟砸烂小区宣传栏
海口江东新区怎么建?生态创新成入围设计团队关注点
邻里筑墙大打出手 3人受伤、1人涉故意伤害获刑半年
老人洛河里游泳溺水被救下
莱芜职业中专成立计算机品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聚焦茅箭区实验学校的一天
刘权:“APP联系人读取”成隐私侵犯重灾区
上海辰山植物园积极做好雨雪天防范工作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山西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七方面展开紧密合作
河北区加强各级综治服务中心建设
三亚警方雷霆扫毒斩断跨市县贩毒链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全面排查铸造企业产品流向和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