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县西潘乡东头村稻田美景变“钱景”


  6月盛夏,田里的秧苗正是“疯长”的时候,农田里到处绿油油的,玉米、高粱、谷子长势喜人。盂县西潘乡东头村,田里的水稻秧苗才刚冒出头,像是萌芽的小草,比起旁边的玉米秧苗,显得有些“瘦弱”。东淼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鑫凤站在田埂上,望着近800亩的连片水田说:“虽然现在是不起眼的小秧苗,稻田到了秋天可是不多见的美景,再过几年,还是村里致富的好‘钱景’呢”。
  水田里,一盘盘的水稻秧苗预先装进了插秧机,随着机械缓缓驶过,两根钢铁“手指”灵活地夹起秧苗,插进田里。“今年,我们再次平整了土地,减少了地垄,水田面积就更大些,有将近800亩。”李鑫凤说,田里大部分活儿由插秧机来做,机器到达不了的边边角角,再由人工补种。
乌河川旁,这片曾以“颜值”令市民惊艳的稻田,如今正以自己的价值让更多人折服。坐落在乌河川旁,以“青禾川”为名的稻香田园综合体,满怀着李鑫凤对家乡深厚的情感。
如果说第一次种植水稻,李鑫凤是小心翼翼地尝试,那么今年,她的心中已经有了更加长期和全面的规划。今年春节过后,6个大棚在东头村扎根,里面孕育的是今年将要种植的水稻秧苗。“在咱山西,曾经的‘晋祠大米’闻名省内外,也是我们唯一可以借鉴的经验。”李鑫凤说。
67岁的李兔秋来自“晋祠大米”的产地,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他是李鑫凤请来的育苗师傅。与水稻打交道大半辈子的他,把自己的经验带到了东头村。“这些年,俺们那里水稻种植面积比先前减少了,大家觉得做农民收入不高。没想到盂县却把消失40多年的水稻又种回来了。”李兔秋说,冲着对水稻的感情,他也得把育苗的手艺传下去。
育苗大棚里,水稻以“盘”为单位培育,一个大棚容纳2000多盘,6个大棚除了满足800亩地的需要,还略有富余。李兔秋觉得秧苗育的多了,有些浪费。不想,王郭村那边有些大棚受了风灾,可能还需要盂县来“接济”,虽是后起之秀,但东头村的水稻秧苗却也进入了“晋祠大米”的视野,这让李鑫凤感到振奋。
近一个月的插秧接近尾声,育完苗的大棚里种上了西红柿、北瓜、苦瓜等各类蔬菜,种植早些的地块里,已经长出了小小的青色果实。在李鑫凤的心中,这样的生长速度,与“青禾川”稻香田园综合体的规划正相合。
稻田中预留出的一小块地,是李鑫凤为建设农家乐做的规划。水稻成熟之时,游客身处稻田之中,呼吸着饱含稻香的空气,望着满眼稻浪起起伏伏,餐桌上的蔬菜,由游客在大棚里亲手采摘……这样贴近大自然、原生态的乡村游,才是李鑫凤的初衷。
今年,李鑫凤特意在稻田里预留空间,准备用不同颜色的水稻,拼出“振兴乡村”的字样。作为东头村人,李鑫凤始终认为,种植在东头村的稻田要与村里共同发展,融为一体,要把水稻美景变成“钱景”,带富乡亲。
管理大棚、操作机械、经营农家乐……稻田为东头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也带来了更多的商机。村民孙利民是操作农机的好手,驾驶机械施底肥、插秧、收割,他都很熟练,田里雇用的20多名村民,也能获得不菲的收入。但是,东头村没搞过乡村旅游,村民对于开办农家乐有些犹豫,村委委员尹云寿准备带个头,过几个月稻田里农家乐建成后,他就承包下来经营。
800亩稻田遵循“绿色循环生态”的理念,整个生产过程禁用农药、化肥及生长调节剂,虽然产量低,却产出了高品质的大米。去年水稻收获后,李鑫凤注册了“东淼”大米品牌,吸引许多个人和厂家前来购买、洽谈。如今,她坚持品质优先,不施化肥,就面临着土地轮作的问题。“水稻收获后,我们准备改造地块种植冬小麦,来年收获后再种水稻,既能解决土地轮作问题,又能种出盂县产的小麦,一举两得。”李鑫凤说。(侯 节)

河北科莱电梯一期产业园区全面建成并投产
第十届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今起在莆举行
活出精彩人生
你想当旅游形象代言人吗?“i游桂林·桂林市青年志愿者形象大使”开始报名
永州四中举行2018届优秀毕业生座谈会
盂县西潘乡东头村稻田美景变“钱景”
我市休闲农业产业持续升温
【评论】全力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
省属监管企业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
宁强互联网+医联体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溧水区启动水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
【文体新局】走进非遗公益讲堂 认识苗族蜡染技艺
云岩区开展2016年度发生财政资金补助(含后续深度扶持补助)使用行为的微型企业监督检查工作
和县人大常委会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高要区:举办创文工作专题培训班
我区召开2018年质量强区大会
温州38条举措推动民办教育改革
沈汝波被武警驻市看守所中队授予“荣誉战士”称号
高新区消防大队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快车道”
杨军深入现场调研市城管局重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