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省长王建军在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指出:“我省旅游业在全国格局中的位次总体靠后、体量偏小、差距较大、亟须提升。我们一方面要清醒理性,客观审视,以此为动力,奋起直追;一方面更要坚定产业自信、行业自信、事业自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美食文化,汇聚特色美食、潮流时尚与创新味力,以展示、展销、百家宴、论坛、线上线下活动、美食小吃品鉴等形式,全面展示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和美食文化,彰显浓郁地方风情,提高“大美青海”“夏游西宁”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青海省全域旅游,加快青海地方名优小吃产业向高品质转化……首届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大赛暨西宁美食节向我们走来。
贯彻落实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重要举措
据省旅发委副主任才让太介绍,从新时代我省旅游餐饮业发展现状来看,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存在“小、散、弱”等体量不足和单打独斗的现象,已严重制约我省旅游餐饮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举办本届特色小吃大赛和美食节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深入挖掘特色美食文化,展示浓郁地方风情,打造特色美食旅游品牌,提高大美青海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举措,也是拉动我省第三产业的新引擎,带动旅游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新动能。
同时,通过小吃大赛暨美食节为契机和载体,可以进一步展示大美青海,彰显多元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让“忘不了的青海美食,舌尖上不一样的味道”成为国内外游客到青海旅游的又一时尚选择。
推动旅游业提质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省餐饮业取得长足进步,主要得益于各级政府深入挖掘地方特色美食文化,得益于各职能部门对青海地方名优小吃工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青海特色名小吃、特色餐饮店的共同努力。
通过此次特色小吃大赛和美食节,对推动我省旅游餐饮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和促进全省旅游特色小吃提质升级,依托现有的特色小吃资源,变美食文化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改善青海“老字号”餐饮品牌就餐环境,提升知名度和创新意识;改变原有经营模式,让青海“老字号”餐饮品牌,从传统劳作到食物的烹饪都凸显青海民族特色小吃的传承和创新。
●为省内一些知名餐饮店、餐饮行业技师对挖掘本地饮食文化,提升餐饮品质,地方特色小吃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提供思路。
●将旅游与美食完美结合,传承和弘扬饮食文化。
●借力“2018青海旅游摄影大赛”“第十七届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特色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到青海游览观光、评鉴美食。
加快青海地方名优小吃产业向高品质转化
众所周知,旅游所涵盖的“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其中“吃”在旅游六要素中占到了第一位。
本次美食节就是要从梳理地方特色小吃着手,突显“舌尖上的美食”,通过品尝、品味和评选,推出一批青海特色美食,让游客更为直观地感受青海特色、品尝青海味道、留下青海记忆,让更多的人感知青海、记住青海、爱上青海。
我国的众多城市都有属于美食的标志性街道,很多游客因为一道美食记住一个地方,爱上一座城市。像上海的南京路、成都的锦里、西安的回民街和陕西的袁家村……此次,通过小吃大赛暨美食节也旨在滋生打造一条在游客眼里最具魅力的西宁街区,这条街区不仅拥有代表青海的独特美食,还是具有高品质旅游街道服务功能的购物街区。
由西宁带动美食文化产业迈向高品质旅游服务
由西宁举办特色小吃大赛和美食节的初衷是为了加快“环夏都旅游圈”建设,突出中心节点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旅游产业聚集区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和客源市场的辐射能力。
经过多年的努力,西宁市相继打造了“新千”“唐道”“力盟”“水井巷”“莫家街”等深受游客喜爱的美食街区,但因特色不鲜明、主题不明确等原因,只停留在步行和小吃的阶段,离具有青海特色和高品质旅游街区还有不小的差距,根本原因就是“食”的特色不明显,“游”的特色不突出,“品”的味道不地道。
由西宁举办特色小吃大赛暨美食节活动,旨在挖掘青海特色美食,弘扬地方餐饮,向游客推出一批具有青海特色的美味佳肴,以带动我省美食文化产业向高品质旅游服务迈进,推进青海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西宁:禀赋独特设施齐全经验丰富
西宁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文化与藏文化的三大结合部,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西宁有着较好的文化、地理和自然条件,加之平均海拔2200米,夏季平均气温17.1℃,气候宜人,是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之一。
西宁先后举办了国际民间艺术节、中国·西宁国际舞蹈节暨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大赛、中国·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中韩文化交流周等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从统筹协调、组织筹备、活动开展、服务保障等方面都积累了经验,承办大型活动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提升。先后与国内外许多城市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协作和文化交流关系,每年在西宁举办“青洽会”“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节庆活动,成功创建了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旅游交通、住宿设施齐全,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活动所需文化设施完善。
幸福西宁释放独有的魅力——
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忠实践行“两个绝对”,始终把群众当成亲人和依靠,永不停息地为群众谋利益,230万西宁人正汇聚起不断奋勇前进的巨大力量,让西宁这座高原城市发生着难以想象的巨大变化,一幅幅和谐美丽的画卷徐徐展开,向世人展示着幸福西宁独有的魅力,让每一个生活在西宁或来西宁的人以西宁为自豪!
文明城市美丽的西宁我的家——
夏日清晨,西宁市中心广场、青唐城遗址公园等景区内,人们享受着绿的清新、花的芳香;白天,驱车行驶在马路上,扑面而来的是景的震撼;入夜,映入人们眼帘的是科技催生的火树银花、流光溢彩……
一个个惠民举措、一处处便民设施,让市民、游客在西宁随便哪个角落,都能享受到创城带来的好处和实惠。
历经创城,让今天的西宁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景更美了、花更艳了,人更有精神了,城市更有活力了,老百姓的幸福感更强了。
绿色西宁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每逢双休日,西宁市民唐仲蔚都会去西宁环城国家生态公园走一走,她说:“整个公园有20多个景点,树木葱郁,漫步在这里,可以听到小鸟在身边唱歌,感觉真好!”
郁郁葱葱的南北两山,如双臂般将西宁紧紧环抱,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绿色向前延伸;以西堡生态森林公园、环城国家生态公园等重点林业生态建设项目为引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西宁城乡绿化建设正在跃上新高度。
清洁西宁赢得越来越多人的称赞——
垃圾压缩车、摆臂车、洒水车、清扫车、喷雾车、多功能吸尘器……2016年,先进的扫洗工具亮相西宁,自“美丽夏都·清洁西宁”品牌建设行动启动以来,西宁市城区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5%。同时,西宁市针对城市顽疾,精准发力,创新工作。
“以前西宁五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如今的西宁是一年一变、一月一变、一天一变,越变越干净,越变越美丽。”谈起西宁的市容环境,市民王有禄满是感慨,连连称赞。(西宁晚报)
武川县脱贫攻坚总队调研社保兜底与精准脱贫有效衔接政策落实情况
筑牢安全网!湓浦街道部署防溺水工作
西华县委书记林鸿嘉主持召开县委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组会
邮储银行广水支行便捷贫困户办贷业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龙岩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美食节:新引擎新动能新发展
川籍演员陈天星 戛纳斩获“金蝶兰”最佳男主角
市林业部门专项“护绿行动”成效显著
赛湖孝媳广安女——记赛湖农场孝老爱亲模范陈芬
广西特色小镇的商机在哪?房产大咖们聚在一起,透露了这些关键点
颍泉区打好组合拳 全面推动“严转提促”活动向纵深发展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常淮诚带队到帮扶村调研
浙海职院这样一群老师 以“四有”好老师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工作无私奉献
孟津县工商质监局开展3·15系列活动
央视《回家吃饭》栏目将连续3天报道十堰美食
钱三雄走访慰问金融系统干部职工
国庆消费亮点是经济社会发展真实投影
阳朔县在全县114个村居委设立“新时代讲习所”
公厕提档升级 办好“方便”之事
我市运动员冬训工作如火如荼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