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百年老照片回归“故土”

(原标题:潮州百年老照片回归“故土”)
日前,一张摄于1920年的潮州老照片,由陈韵堂掌柜陈辉先生从香港收藏者的手中购买并寄回潮州。这张近百年的老照片,留存着过去潮州的一些“印迹”,得到不少市民的关注,更是引起不少人想要探究那段岁月的人和事的兴趣。近日,记者来到陈韵堂,见识了这张老照片的“真容”。
  陈辉先生告诉记者,7月25日,在一个名为“潮学网”微信群中,一位新加坡潮籍学者、收藏家陈传忠先生上传了一张老照片,出于好奇,他便点开看看,没想到是一张摄于民国时期的集体合照,拍摄地在潮州,拍摄年份在1920年。“当时看到这张照片,心里发出感叹:原来这就是上世纪20年代的潮州人。”陈辉先生告诉记者,这张照片的突然“出现”,使微信群里热闹了起来,很多人都对这张照片历史很感兴趣,想收购它。然而,香港收藏者却表示自己很喜欢这张相片,并称照片来之不易,不想转让,如果真的想要买,可以买下这张照片的高清扫描件,仅一张扫描件就需要300美金。
  陈辉先生认为,如果能让这张老照片回归潮州,可能有利于潮州的历史研究、完善回原潮州历史资料,意义重大。于是萌发要把这张老照片购回的想法。“当时得知一位新加坡朋友与这位香港收藏者相识,所以就拜托这位朋友帮忙联系他。”陈辉先生说,在好友的帮忙下他成功与这位香港收藏者加了微信。在多次的聊天中,这位香港收藏者终于被他的诚意打动,忍痛割爱,最终陈辉先生用高价买下这张老照片,让老照片从境外回归故土。8月3日,陈辉先生初次拿到这张照片时,觉得很震撼,这张近百年的照片居然被保存得很完整,而且照片的清晰度很高,照片中几乎每个人的面孔都能看得很清楚。
  陈辉先生将老照片拿给记者看,只见这张黑白底的照片有点泛黄,细数一下,照片中竟有267人,他们站在一座残破的建筑物前合影,其中还有外国人。照片中的旗帜也格外醒目,其中一面旗帜写着“庆祝耶稣圣诞”,一面旗帜写着“潮安县真光高小国民学校”,还有一面旗帜写着“潮安县育德女子小学”。仔细一看,在一些头戴大盖帽,身穿中山装、白长裤、长袜子的人群中,依稀还能看到他们拿着小号、中号、大鼓、小鼓、钹等乐器。而照片后面还写着两行英文:“boys’andgirls’school,chaozhoufu,southchina.”翻译过来的意思大概是“华南潮州府男生女生学校”。
  “我拿到这张照片之后,就邀请了几位潮学研究者组成了一个群,在里面探讨这张老照片。”陈辉先生告诉记者,经过一番谈论,他们觉得照片中那座残破的建筑物应该就是奎阁遗址,奎阁位于韩江上沙洲岛凤凰台之西端,在清代发生火灾后坍塌,所以在老照片中的奎阁只能看到尚存一层多的墙体,而如今的奎阁是在2000年才被重新修复的。陈辉先生还告诉记者,老照片中旗帜写着“潮安县真光高小国民学校”、“潮安县育德女子小学”,证明这张照片应该是学校师生的合影,而且站在照片中间的一名男性外国人和另一名男性中国人极有可能就是这个学校的办学人。
  为了确定这一信息,陈辉先生请教了潮州基督教研究专家孙天永。据孙天永介绍,潮安县真光高小国民学校就是由基督教会的翁宗信牧师(中国人)和喜理纯牧师(美国人)于1917年创办的,旧址在今潮州市区西马路教堂。还有,学校除了招收基督教信徒子女外,也招收非信徒子女,其中,信徒子女与非信徒子女的比例的1:2。另外,图片中的“潮安县育德女子小学”有可能是由潮安县真光高小国民学校扩大规范后增设的女子学校。而图片中排在前面的那些儿童,有可能就是这个学校所收留的孤儿,他们就读于这个学校的幼儿园。“一直以来,我们以为旧社会的潮州男尊女卑,妇女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是这张照片告诉我们,在那个年代就已经有女学生了,女孩子同样有受教育的权利。”陈辉先生说,这对于研究潮州教育历史方面有一定的帮助。
  目前,陈辉先生跟几位潮学研究者还在对照片中所“蕴含”的信息加以探讨并确认。同时,他们也在积极地寻找照片中这些学生的后代,一起解开照片中更多的秘密。陈辉先生也表示,在合适的时候,他会将这张老照片展示出来。

常州开启“晴雨相间”模式 元宵节下雨可能性大
市政协第七届第17次主席会议召开
注意了!6月1日起成乐高速眉山互通立交桥因改造交通管制
东莞:抢抓大湾区机遇 谋求高质量发展
在州中心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可获15800元补助
潮州百年老照片回归“故土”
幻想一夜暴富,大悟男子使用防狼喷雾流窜抢劫两金店
开阳县安监局开展“组组通”施工安全检查
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路径
安徽省亳州市党政代表团来永州考察学习
郊区2017年组织工作纪实
2018·济宁第七届放鱼节正式开幕
海口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议程
让污染无所遁形
王浩在迁安市和迁西县调研
南平市首次公布减权放权事项监管责任清单
对照六问打好硬仗奋进实干交好答卷
贷款不是“唐僧肉” 赖账不还要追究
我市民生改善达到新高度
启动“千里眼计划”加强重点区域环境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