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人印象里,小偷偷窃往往是为了生活需要,但身为男生,却多次偷拿女性的胸贴、化妆品,这似乎是让人难以理解,还会有人叫他们“变态”,家长知道了更是觉得丢人,非打即骂。但心理医生却说,先别急着打骂,而是先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因为,有些偷窃行为不是他们自己能控制的。
案例一:
初二男生恋上胸贴,一年中偷藏了六次
小舟(化名)是我市一名初二男生,可是他却有个怪癖——收藏女性胸贴。这一怪癖,让家长又羞又气,打骂无效后,最终到台州医院求助心理医生的帮助。
小舟私藏女性胸贴的爱好是从一年前开始的。当时,学校的老师在小舟班里上了一节生理卫生课,第一次听到两性知识的小舟感到非常好奇。碰巧,那段时间,小舟家里住了一个从事婚纱摄影工作的亲戚,小舟无意间在这个亲戚的房间里发现了胸贴,趁没人发现的时候,偷偷拿了一对。
用小舟自己的话说,这种经历非常刺激,让他无比兴奋。一次不够,他还想再尝试几次。一年时间下来,他就偷了六次。虽然每次“得手”都觉得很刺激,但小舟内心还是非常矛盾的,因为他知道偷拿胸贴一旦被人发现他会很难堪,很羞耻,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双手。
为了不被人发现,他将偷来的胸贴藏在家里的被子和衣服里,周末放假回家的时候才关起房门偷偷把玩。但这事还是被妈妈发现了。
“有一次我在他房间打扫卫生发现了这些胸贴,觉得很奇怪,但因为自己观念比较传统,不好意思去问孩子,而且当时以为孩子处在青春期,一时好奇也是有的,就没有太在意。”小舟妈妈说,直到今年夏天,有一次她发现孩子胸部有红红的胸贴印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对于小舟的行为,他的父母一开始采取的是严肃的批评教育和打骂,但除了让小舟感觉紧张、害怕之外,并没有帮助他改正这一行为。
令小舟妈妈感到不解的是,一个男生为什么要拿女性的胸贴,如果说是对女性衣物感兴趣,为什么不偷拿女性的内衣和内裤,只拿胸贴?
案例二:
小学三年级男生私藏化妆品,就是为了看看
毛毛(化名)是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别的同学都爱收集各种各样的玩具,但他却喜欢收藏女性的化妆品,而且,拿了也不往脸上涂抹,就放在房间里看看。
按毛毛的说法,他并非从小就喜欢化妆品,让他发生改变的,是妹妹出生后的那段时间。
在毛毛读三年级的时候,妈妈生了一个妹妹,此后,妈妈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照顾妹妹身上,对他的关心也不像从前那么多,甚至心烦的时候还会责骂毛毛,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慢慢地,毛毛的学习成绩出现下降,人也变得沉闷不爱说话了。更糟糕的是,毛毛开始偷东西,偷的还是姑姑的化妆品。被发现后,妈妈责打过毛毛,但毛毛却依然没有改正。
虽然毛毛心里知道偷东西是不对的,但就是忍不住,管不住自己的手。
屡教不改的偷东西,可能得了病理性偷窃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台州医院精神卫生科心理治疗师虞安娜近期遇到的,她介绍,像小舟和毛毛这样的情况,其实不是普通的偷东西,而是病理性偷窃。
病理性偷窃又称偷窃癖、偷窃狂,属“破坏性、冲动控制及品行障碍”的一种。患者有反复出现的、难以克服的偷窃欲望和浓厚兴趣,伴偷窃行动前的紧张感和行动时的轻松感、满足或解脱。
跟一般的偷窃不同,病理性偷窃的目的不在于获得经济利益,而是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他们偷窃的物品并非生活必需品,也不一定有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有时将偷窃物品丢弃或搁置一边,关键是完成偷窃行为本身获得乐趣。
他们在行动前有不断增加的紧张感,偷窃中和紧接于偷窃后都有满足感。尽管他们也通常试图隐瞒偷窃行为,并不是一有机会就行窃。他们一般无偷窃的长远计划,也不与他人合作,在行动间歇期可能会表现出焦虑、沮丧及内疚,但这不会阻止他重复这类行为。
家庭可能是诱因,也是“解药”
虞安娜介绍,病理性偷窃的发病原因不详,目前认为可能与生物学相关因素、童年的精神创伤、不合理的家教、父母个性奇特等多种因素有关。
上述两个案例中,两位男生都不是无缘无故去偷东西,两个都有诱因,第一个是因为上了生理课产生好奇,第二个是妈妈生了二胎忽略了他。
同时,这两个案例中的父母都没有采用正确的方式应对。小舟的父母是农民,平时忙着在田里干活,从来没有对小舟进行过性教育,甚至发现孩子私藏胸贴也不知如何应对,最后采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方式,效果自然不好。
毛毛以前聪明懂事,成绩也不错,自从妈妈生二胎后,他的生活发生了改变,而妈妈没有注意到孩子内心的变化,动则责骂。毛毛后来的偷化妆品行为,可能是为了吸引妈妈的注意,也可能是在反抗妈妈的教育方式,总之是与家庭环境与亲子关系有关。
所幸,这两个家庭最后意识到了孩子的问题,经过定期心理和行为干预治疗,两名男生的情况都得到了改善。
“病理性偷窃不能采取过激办法加以解决,主要应对方法是进行心理和行为治疗,如果这种行为反复出现,则可适当配合药物进行治疗,但这必须要在心理医师和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虞安娜提醒家长们,一旦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引起重视,首先不要打骂孩子,要多跟孩子沟通,理解认同,消除阻抗。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要放弃偏激无效的教育方法,承认以往在关爱上的欠缺,这样可拉近心理距离,缓解孩子的紧张感。
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干预。例如同孩子一道商定矫正计划,根据过去偷窃行为频次,制定递减和延长周期的具体要求,若达到要求,家长要及时兑现奖励,老师给予积极评语等。
虞安娜建议,如果孩子有病理性偷窃行为,家长一定要及时跟学校进行沟通,否则,学校如果进行通报批评,会让孩子自尊心受伤,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也可能误了孩子的前程。
我市今年完成水土流失综治面积155平方公里
【文明城行动】铁东区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
鸡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减证便民” 精简申报材料
“春雷行动”开展5天来——全市查处交通违法行为6万余起
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务虚会召开
男生偷胸贴或化妆品,先别着急打骂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主任会议 决定8月26日召开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
省科技厅周世举副厅长调研武夷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孵化器
市邮政管理局开展危险化学品违法寄递专项整治活动
文明城市创建让老旧楼院换新颜
龙子湖区残联开展“1+1”残儿游高校活动
奉新县农牧渔场推进综治“三项建设”
2020年 全市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将实现零增长
海关新报关单启用 海关新报关单启用
“丝路花语”走进塞浦路斯
优化办证流程减少群众等待时间
丁卯桥路施工忙
中山四成受访学生上两个培训班
曹妃甸优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点开短信就被盗刷银行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