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区“秧歌进城”闹元宵 37个民俗节目精彩纷呈


    烟台新闻网3月3日讯(ymg记者 庞磊 通讯员 赵逢晶 潘丹丹 摄影报道)锣鼓喧天颂盛世,欢声笑语闹元宵。正月十五上午,烟台福山区县府街上人头攒动,挤满了前来观赏“秧歌进城”民俗表演活动的各地市民。
    9点刚过,宋家疃雷鼓表演拉开了活动序幕,24面雷鼓依次排开,气势恢弘,声震长空,预示2018年福山经济社会发展开门大吉,红红火火。随后,狗娃闹春、行进秧歌、下官抬阁、舞龙舞狮、跑旱船等37个福山传统民俗节目依次上演。浓妆艳抹的丑婆、摇曳起伏的跑旱船、生动活泼的小狗娃、喜感十足的迎亲队伍……一个个乡土气息浓厚、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彩节目,为老百姓献上了一道妙趣横生、新颖别致、精彩纷呈的饕餮文化盛宴。
    “今天表演的是新节目《拥军花鼓》,平时每天我们都要排练四五个小时,大家伙从来不觉得累。红绸布红红火火,象征我们老百姓日子红红火火,越来越好。”连续六年参加“秧歌进城”演出的桃园居委会妇女主任鹿爱琴告诉记者。
    据了解,福山区“秧歌进城”民俗表演活动自2002年举办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17届,每年都吸引了大量区内外市民前来观看,把浓浓的过年气氛再次推向高潮。“秧歌进城”活动也逐步发展成为家喻户晓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此次“秧歌进城”表演活动共有2000多名文艺爱好者参加,他们最小的4岁,最大的近80岁,纷纷用自己的精彩演出诠释对福山的美好祝福。
    此次演出中,福山雷鼓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9年荣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豪放、古朴的表演风格、严谨的表演程序和恢弘的表演气势而著称。张格庄镇下官抬阁表演为市级非物质遗产项目,这项古老艺术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福山民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每组抬阁重700余斤分别由16人组成,各有2名孩童在抬阁上演绎牛郎织女、白蛇传等民间传说故事。《跑大营》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近年来,福山区注重提升百姓精神文明素质,充分发挥“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的优势,倾注人力物力财力,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丰富文化活动、创新文化载体,为老百姓量身订制“文化套餐”。每年举办“激情广场”“秧歌进城”“百姓大舞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区级文化活动300多场次。投资3亿元启动建设了涵盖王懿荣纪念馆新馆、福山博物馆、福山图书馆等多个场馆于一体的福山文博苑,成为展现福山区文化风采的重要阵地。累计投资2000万元完成7处镇街综合文化站建设,利用综合文化站、文化大院等地积极开展广场舞、戏曲等文体活动,全区已组建成立秧歌队、吕剧团等各类民间文艺团队200余支,固定成员3000余人,成为活跃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力量。针对基层文艺队伍较弱的情况,积极组织开展“基层文艺骨干孵化计划”,每年利用农闲时间举办基层文艺骨干培训班,集中学习舞蹈、乐理、乐器等课程,每年有近万名基层文艺骨干接受培训。

副市长牟傲风到市食药监局调研
吉林省10家热企相关负责人听院士讲供热辅导课
省气象台专家赴我市开展预报业务培训
丹东市工商联举办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图片展
今年丰南区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正式启动
福山区“秧歌进城”闹元宵 37个民俗节目精彩纷呈
“六一”来临 爱心企业为宿迁小学生捐赠2万元牛奶
北林公安分局端掉一制售假化肥窝点
市领导调研我区企业
枪支1533支管制刀具2006把 桂林警方点燃“正义之火”
含山县公路局完善生命防护工程 为百姓出行保驾护航
市中级人民法院 送法进村助力扶贫
碧水蓝天好画卷
技术创新引领绿色新发展
乐平市礼林镇前鲍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澄海区政协开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专题调研议政活动
卫计委:省级督查组来常州督查无偿献血“三免”待遇落实情况
辉煌四十载 华彩耀三江——全市职工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开幕
现场查找问题 督促整改落实
快讯:张冬云调研火车站和涉铁市政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