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中,记者忘不了两个眼神:在合肥打工的老李,面对暑假来和自己团聚却一味沉溺于手机游戏的儿子,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歉疚和无助——他知道应该弥补骨肉分离带给儿子的孤单,却不知道如何把儿子从沉迷中唤醒;一面是严禁学生把手机带进校园的规定,另一面是几乎无处不在的手游,一位乡镇老师的眼里满是焦灼和无奈——他明白手机可能给教学带来的便捷,却找不到二者之间的分界点到底在哪里。
相关部门从来没有停止对网络游戏的监管,但是,明枪易躲暗“坑”难防,游戏开发商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监管的规避,在这场“猫鼠游戏”中,最受伤、最无辜的,是孩子。
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在他们最需要陪伴和引导的时段,父母因为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去陌生的城市打工,家庭不设防,才让游戏乘隙而入,使亲情在孩子对游戏的沉迷中越来越淡。更有甚者,一些家长即使陪伴在孩子身边,却不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不分时间地点地在孩子面前玩游戏,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下,怎能要求自控能力弱于成人的孩子能够远离游戏?
很多学校严令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但如何把这样的禁令落到实处?谁来具体执行?学生违反了禁令该如何处置?在智能手机已经普及的今天,怎样找到获取资源和远离游戏的科学“打开方式”?学校迷茫,老师困惑,学生不解。
显然,单纯地指望学校和家长在孩子与游戏之间砌起一堵“防火墙”是不现实的,指望心智处于发育阶段的孩子自律也强人所难,毕竟,在这个链条中,学校和家长包括孩子,都是“终端”,甚至是网络游戏的目标消费人群。
要想阻止流毒的远播,必须从源头治理。除了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网络监督力度,整理网络环境外,网游的开发者和平台从一开始就应该从内容上确保游戏产品的格调,不让孩子在游戏中精神缺“钙”;从形式上,应该健全和完善防沉迷系统以及进阶升级设计,不埋设各种“坑”诱导青少年无节制地消费。企业不赚“黑心”的钱,才能走得远。
“时间停止,悄无声息,这危险的刹那,像一个信号。”如果说这个危险的信号还不足以唤醒那些游戏开发商和平台麻木的灵魂,那么无论是法律还是相关管理部门,都应该举起法律的利剑,将不良商家剔除出场,彻底斩断伸向青少年的“黑手”。
汉源县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交叉检查组到芦山检查工作
皖江城市带职业教育校企对接会在芜召开
招聘活动精彩纷呈 百余场招聘会等你来
云澳两村民被拘留
致敬高温下的劳动者
为孩子筑牢抵御手机游戏的“防火墙”
心系敬老院老人 扬子公交微笑班组节前再次看望
银海公安分局加大打传力度 今年以来开展打传行动193次
支付宝被盗刷:是苹果不靠谱还是免密支付不靠谱?
雅安市2018年秋季高中层次教师资格认定公告
不法分子组团忽悠老年人购保健品 诈骗手段有变化
我市召开城区黑臭水体综合整治规划设计方案汇报会
市教育局召开高考考前准备工作视频会议
我市开展河流“堵污口、清污泥、治污水、净水质”专项清河行动
庆祝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汉中主会场暨2018陕西·汉中(城固)柑桔旅游文化月活动启动
跳出健康舞出活力 修文县举行2018年工间操比赛
黄石7个受理点 可办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
闽台文创启示
“三狮”拒当“病猫”哥伦比亚盼J罗爆发
长治市气象局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