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要以“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为引领,打造绿色低碳为本、质量效益为先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对此,河源高新区、市经信局、市金融局等部门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不断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营商环境,主动参与大湾区产业合作分工,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高效发展。
担负高新引领职责 努力高标准推进
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要高标准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强化市高新区引领带动作用,把高新区建设成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延伸的牵引区和引领河源发展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
市委常委、副市长、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总指挥、河源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卫表示,河源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工作全局,按照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的总目标和战略定位,担负起高新引领的职责。
一是高起点规划。在产业规划上,努力以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代替传统低端产业的产业梯度转移,推行“深圳总部+河源基地”产业发展模式。河源高新区站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辐射与产能溢出的风口上,积极参与湾区产业合作分工,把“高”“新”企业留在这片发展沃土上。
二是高标准建设。与国家级高新区的标准相比,河源高新区需加快补足产城融合、智慧园区、软硬件配套等方面的短板。因此,要分步推进产城融合,第一步是在现有生活区、商业区的基础上,完善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配套设施,丰富园区员工的业余生活;第二步是在深河金地创谷、深河产业城a区建设高端商业配套,为企业人才提供满意的创新创业环境;第三步是在打造产业新城、科技新城之外,打造幸福“心城”,建设集金融、科技、商务、居住、娱乐等现代要素于一体的中央活力区,为在河源高新区生活的人提供获得感、幸福感。
三是高水平服务。园区企业的良性发展必然带动高新区产业发展,乃至带动河源的发展。因此,要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企业需求和体验为依归,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解决企业招工难、融资难等各种问题,营造与珠三角同等水平的营商环境。
四是高质量发展。加快盘活土地,提升园区承载力和集约发展水平,着力引进产业链中带动作用明显的高端优质企业。构建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加快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平台建设,补足研发、金融、人才、信息等方面的短板,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以及与产业链企业进行协同创新。打造全市人才高地,落实、配套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政策体系,发挥好高端科研人才、工匠型技术人才的作用。
以绿色化为主攻方向,推动河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切实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质量效益。
市经信局局长叶金镜认为,河源要围绕我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工业转型升级战略,破解发展瓶颈,巩固提升传统产业优势,实现高水平保护下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和谐共融。
叶金镜表示,一要实施新一轮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加快老旧设备更新、机器换人和智能化改造;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推动企业、行业、产业间形成循环链接的产业体系。二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推广绿色工艺技术和产品,加强对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投入和应用推广,全面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轻工、印染等优势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升级。提高节能减排和环保准入门槛,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淘汰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和企业。三要建设绿色生态发展园区。加快完善配套设施“硬环境”和管理服务“软环境”,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按照绿色发展标准,推动产业园区优化调整、转型升级,大力提升园区绿色化、循环化、生态化水平,积极创建绿色循环生态园区示范区,形成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各县区绿色化发展新态势。四要加快民营转型升级发展。加强民营企业服务,鼓励扶持民营企业技改创新,深化大型骨干企业培育,推动小微企业上规模、提质量、增效益。
立足资源优势 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分工与合作
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提升河源在珠江东岸新兴产业带的功能,推动现代产业要素向“现代河源”聚集。
市经信局局长叶金镜认为,河源要立足于北部生态发展区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分工与合作,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激发后发优势,为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提供支撑,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
一是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制造环节,培育发展服务环节,不断拓展新领域,打造“制造+服务”软硬结合、双轮驱动的产业发展体系。二是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快河源深圳国际模具城建设进程,吸引上游高端高新企业和下游应用产业集聚,完善模具产业链条。三是鼓励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抢抓省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先导区机遇,规划建设数据产业园、数据集聚区。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四是壮大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钨矿、稀土、石英石等资源精深加工产业。打造具有规模效应的新材料产业城,加快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五是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重点引进以汽车及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充电设备生产等为主的配套项目,引导新能源产业集聚成规模发展。六是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重点推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应用推广。在高效节能产品(装备)、生态建设和治理、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领域加快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
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提前布局金融新业态,增强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对此,市金融局局长张河敏表示,市金融部门将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完善并落实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发展奖励办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技术改造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全面落实省“金融十条”、积极推动市“金融十条”政策出台。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加强对上市工作的领导,积极推动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加大对拟上市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和推动我市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加强对拟上市企业高管的培训。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在金融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支持和鼓励珠三角等发达地区金融租赁、pe、vc等落户我市,打造河源金融服务中心,发展现代金融业。继续做大做强我市地方性金融机构,全面完成农合机构改制组建农商行工作。
此外,张河敏表示,将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建立发展绿色金融工作机制,健全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培育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制订绿色金融发展相关支持政策。拟设立绿色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和鼓励开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业务,推动绿色环保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探索成立地方性的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到绿色产业领域。积极推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在我市设立服务中心,探索以河源生态优势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和开展碳金融业务。
文:本报记者 邓燕琴 敖海冲 张平 统筹:赵锋
秀英区加快推进固投项目建设 力争完成200亿元投资
别了,东湖宾馆!这家深圳最早的涉外三星级酒店停业
从5分到7角 长兴“唐八仙”小生煎见证改革开放40年
抚今追昔话巨变
川在线:绿心公园现千只萤火虫 引起大风波
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同安污水处理厂拟改造 计划7月开工明年1月完工
仙海区召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会
【点播】俞东来强调:聚焦渔农村高质量发展 开创乡村振兴新篇章
让高质量成为每个人的追求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本月16日起报名
宁化:C-DRG收付费制度将于元旦启动
丰南区大齐各庄镇开展文明祭祀宣传活动
玉田县大安镇胡家楼中心小学教学楼工程
城乡规划批前公示——防城港中盼房地产有限公司申请的“中盼•幸福尚居”项目建筑立面设计方案
我市文广新系统召开“十佳”表彰会议
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烟花爆竹禁放工作督查座谈会
【工作动态】我市新增10个制造强省建设重点项目
地铁1号线今年一半以上标段动工
聚焦绿色发展 推深做实林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