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廉政文化千古流传


包拯,世称包公,字希仁,谥号孝肃,北宋庐州合肥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我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清官。
包公一生有两大优点:一是为父母尽孝,二是为国尽忠。这里且不说他“初得功名,十年不仕”为父母尽孝的惊人之举,也不讲他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故事,仅就其清正廉洁的思想和事迹,以及他不同凡响的为官之道和为官之德加以论述,请方家指正。

包公为父母尽孝之后,按照他自己的理念,应该为国尽忠或者说报国安民了。那么,包公出仕后要做什么样的官呢?又是怎样做官的呢?首先说的是包公出仕的时代背景。
包公任职期间,正值社会矛盾趋于尖锐,改革呼声日趋高涨。包公关心百姓疾苦,洞察社会矛盾,积极参与改革,兴利除弊,提出很多务实措施,正如《孝肃包公墓志铭》中提到的“公所莅职,常急吏宽民,凡横敛无名之入,多所蠲除”。包公勤于政务,尽职尽责,夙夜匪懈,最终病逝于枢密副使任上。
关于包公清正廉洁、以民为本,其主要事迹和优良品德有如下方面。
勤政安民,为民请命。包公治国思想与从政实践,以“安民立国”为核心,紧紧围绕“民本”理念,救灾以得民心,行法治以取信于民,强国防以固立国之本。
勤为百业之基。包公主张为官要勤于政务,方能政有条理,事无留滞,勤勉尽职。他不仅身体力行,而且要求官员恪尽职守、勤政敬业、造福于民。
劝谏君主。宋仁宗在位期间,多次发生自然灾害及天象异常,包公借以谏言时政。他在《论日食》《论星变》等奏疏中指出:“今政失于宽,而弊在于姑息,官驰于苟简”,劝勉仁宗“发号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于不滥。振举纲目,杜绝萌渐”“日御便殿,博延公卿,询访直言,讲求古道,励精为治,以答天戒”。
不用赃吏。包公在《乞不用赃吏疏》中指出:“臣闻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他认为清官廉吏是民众的表率,而贪官污吏则是民众的盗贼。他主张用人要选择忠臣君子,绝不能任用奸邪小人。
调整官员休假。宋代休假制度较为宽松,官员全年休假76天,其中春节、清明、冬至3个节日,各休假7天。对此,包公提出3点建议:元旦、清明、冬至3个节日假期由7天改为5天;游行或宴会的第二天,如遇正常假期便合并休息,不再补假;瞻仰先帝遗容、遗物后照常上班,不得早退。这使百官有更多时间处理公务。
论百官致仕(致仕就是退休)。宋代规定官员70岁退休,退休时晋升一级或恩荫子孙。即使如此,众多官员仍贪恋权位,既不退休又千方百计为子孙牟福利,导致官员冗滥,几乎“十羊九牧”。包公为此上疏,请示严格执行70岁致仕制度。
开凿水井,解决居民饮水问题。康定元年,包公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市)知州。到端州后,他发现百姓饮用江水经常患病,于是教百姓打井,改饮用井水,百姓患病现象大为减少。在城内一共打了7口井,百姓感激涕零,称其为“包公井”。据《肇庆府志》记载:“包公井在官府之东,宋康定间郡守包拯所凿,其水清冽。”直到今天,肇庆旧府衙内和龙顶岗还有两口包公井,保存完好。
另外,包公还开凿有庐州包公井和池州包公井。
传说宋仁宗皇祐五年,包公任庐州知府时,为解决庐州府学师生用水困难而开凿此井。此井现在保存在合肥包公祠内,井上建有一挑角徽派亭子,名为“廉泉”。
至和二年12月,包公调任池州知州,传说他在池州衙门外曾凿一深井,可供4人同时饮水,名为“四眼井”,当地百姓称为“包公井”。元代王揆有“包井之泉,清风高洁”之句。
包公每到一处,首先想到的是解决百姓的饮水问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民为本,是包公的一贯风格。
革除弊政,不持一砚归。康定六年,包公知端州,有一件事几乎所有宋代史书都有记载,使他名扬千古,这就是“岁满不持一砚归”。
《宋史》具体记载如下: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宋史·包拯传》
端州产端砚为朝廷贡品,历任官员为牟私利往往加额索取,民间不堪其苦。包公到任后,下令仅取贡数,廉洁自好,深受端州人民爱戴。离任时,百姓为表感念之情,将一块精致端砚悄悄付与包公书童。船行至羚羊峡,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包公事感蹊跷,立即查问,书童如实禀报。包公立即取来端砚抛入江中,刹时,风平浪静。
不久,包公掷砚处出现一小岛绿洲,名曰“砚洲”。
外甥有理打得舅。包公任职庐州期间,亲朋故旧借其势力,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弄得县、镇地方官很难办。一次,包公的从舅犯法,仗势霸占了乡民田产。因县、乡不便处理,人家直接告状到庐州府包公那里。包公觉得这不是个案,也不是从舅一人干违法乱纪的事,必须严肃处理。包公依法办事,直接把从舅传到大堂审问,情况属实,依法打了一顿板子,勒令退还人家田产,并赔礼道歉。群众拍手称快,赞扬包公“外甥有理打得舅”,还敲锣打鼓给府衙送了一块大匾“庐阳正气”。
为此,司马光在《涑水记闻》卷九记载:“包希仁知庐州,庐州即乡里也,亲旧多乘势扰官府。有从舅犯法,希仁挞之,自是亲旧皆屏息。”
抗洪救灾,疏浚惠民河。包公做亲民官的最高官职是权知开封府,即当开封府尹。包公是嘉祐元年被任命为权知开封府的,这年包公58岁。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包公上任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疏浚惠民河。
当时惠民河经常发大水,成为东京城的一大水患。包公查明水患原因乃权贵势族越界修建花园、水榭、侵占河道所致,遂毅然下令将楼台、园榭全部拆毁,惠民河得以畅通。有权贵持地券与包公相争,包公亲自勘量、查证,揭示其伪,并上奏朝廷加以严惩。有民谣传唱:“惠民河,又重开,从此咱不再受灾。万民齐颂包青天,气死老贼张百坏。”
这样以来,包公威名大震,史载:
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宋史·包拯传》
知开封府,为人刚严。包公在开封府任职1年半。开封府因为是皇帝和朝廷百官居住地,人际关系十分复杂,请托关系、打通关节的现象十分严重。包公为纠正不正之风,率先垂范。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云:包公“知开封府,为人刚严,不可干以私。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吏民畏服,远近称之。”
北宋开封府旧制:凡是到府衙告状之人,不能直接到大堂申诉,府吏坐在门口,先收牒状,叫做“牌司”。府吏常借此敲诈勒索。如果诉讼者不给府吏送钱,即使有再大的冤情,也很难进府门,正如老百姓所云:衙门大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包公权知开封府后,改革诉讼制度,废除“牌司”,“开正门”,允许诉讼人直接到公堂当面陈述冤情,百姓对此改革交口称赞。
开封府是包公当亲民官的最后一站,次年他升任为御史中丞,即朝廷最高监察官,相当于最高检察院检察长。包公当监察官反腐倡廉的事迹,如七弹大贪官王逵,两弹宰相宋庠,智断“冷清案”,出使契丹,不辱使命;轻徭薄赋,开源节流;怒弹国丈张尧佐等无不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水有源,树有根。包公清正廉洁的思想和行为,绝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后人贴的标签,而是有史可查、有据可依。包公之所以能够做到清正廉洁,具备一个优秀官员的素质,有着深厚的思想根源。从内外兼修的角度分析,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读书交往,品学兼优。在宋代,出身于平民百姓和中小地主家庭的人,要想挤进官场,显达于世,只有读书做官这一条途径。包公当然也不例外。他从小就在自家宅院附近的香花墩读书。据史料记载,包公少年老成。
挺然若成人,不为狎戏。
——吴奎《包公墓志铭》
就是说,少年包公像个小大人,不贪玩。他品学兼优,远近闻名。包公少年时曾拒绝富人宴请。南宋朱熹盛赞包公以“立己接人之严”,提倡待人接物以包公为榜样,不随便交际乡绅、熟络关系,避免“遇事入手,处之颇有掣肘处”。
治家以孝,为国以忠。包公的孝,来源于他从小接受孔孟关于孝的名言论述和民间故事,他把孝和忠融为一体。在他看来,孝,乃立身之本、家和之本与国安之基。孝,始于事亲,中与事君,终于立身。孝亲持家,则家政修明,内外无怨。孝延至忠,则君亲合一,孝国以忠。
包公十年不仕,侍奉双亲,绝不是为了一己私利,也不是为了挣得一个孝子的名声,而是韬光养晦,积蓄力量,厚积薄发,出仕后更好地为国尽忠。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包拯《书端州郡斋壁》
这首诗写于包公为父母尽孝十年不仕之后与复官之前,公开申明了自己为人处世和从政做官的道德准则。其大意是:
清心寡欲是修身养性的根本,正道直行是处世和做官的原则。只要是根子正树干直的良木,必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纯粹的精钢是不能扭曲而做弯钩的。国家的仓库充盈了,老鼠麻雀也会喜跃不止。如果田地里连草也不长,那么狐狸兔子都要犯愁。书上记载着先贤的训诫,做官不能有恶行劣迹而被后人羞辱。
这首诗是包公一生的的座右铭,也是一首正气歌。他是唱着正气歌去复仕做官的。他要做一个无愧于先贤和后人的清官廉吏。
后来,包公完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他立朝26年,上报国家,下安黎民,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勇斗贪官污吏,务求国泰民安,终于成就了一个传颂千载的杰出人物——“包青天” 。
布衣执政,廉洁家训。包公历官多年,位尊枢密副使,生活却很节俭,“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包公的妻子董氏同样节俭。墓志铭记载包公妻子董氏,“内克尽妇道,外不失族人欢心者,盖十三年。孝肃渐贵,夫人与公终日相对,亡声伎珍怪之玩,素风泊然”。
包公反腐倡廉身体力行,给后世子孙立了一条严格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就是说,包家后世子孙当官,如有贪赃枉法者,开除族籍,不准再回包家,死后也不准葬入包家祖坟。不遵从此训,包公就不承认他们是自己的子孙。包公还请工匠把这则家训刻在石碑上,竖立在堂屋东壁,垂照后世。
包公的廉政事迹对包公家族产生了重要影响。由此形成了包氏家族特有的“孝肃家风”,在潜移默化中润泽后世。

包公生性耿直,入仕后以铁面无私著称。从政26年,历任10多种职务,不管官职如何调动,不论面对皇族还是权臣,他都不改初衷,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赢得万民颂扬,留下千古清名。宋人称其为“劲正之臣”,百姓盛赞包公为“铁面青天”。
包公勤政爱民、清正廉洁,刚正不阿、铁面无私,影响深远,历代名家都对包拯给予高度评价。举例如下: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宋史·包拯传》
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
俊节高志,凌乎青云。人或曲随,我直其为;人或善容,我抗其辞。自始及终,言行必一。
——吴奎《宋故枢密副使孝肃包公墓志铭》
清代名臣曾国藩非常推崇包公的勤政。他认为,官员身担重责,政务纷繁复杂,勤政才能使政务无所废弛,处理有序。
包公事迹世代相传,民间传说日益丰富,千百年来,包公已成为正义的化身,清官的表率。
无论是历史上的包公,还是文学上的包公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化身。包公的美名之所以能够千古流传,其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敬仰,是因为包公的事迹和思想凝聚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契合了人民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期盼,顺应了新时代社会发展更加公平正义的历史潮流。包公文化、包公思想、包公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包公文化的研究、总结和概括,并不断弘扬和传承,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下,在包公精神的影响下,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官。譬如人民公仆焦裕禄,三赴青藏高原献出生命的孔繁森、一心为民的郑培民、本色村官沈浩等,包公勤政爱民、清正廉洁的传统在他们身上得以发扬光大。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运用我国古代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几次讲话中都提到包公,非常赞赏包公的勤政爱民、清正廉洁、铁面无私。
2014年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一代清官包拯,据说一生只流传下来这一首诗。人们赞颂包公断案如神,却不能忽略,他能秉公执法,恰因心中无贪欲,可以无所顾忌。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清官,他们深受群众拥戴,至今仍在人们心中占有重要的分量,这些人带头守法,维护国法尊严。如果一个官员自己到处揩油,很难指望他能维护法律所要求的公平正义。”其中强调包公能严于律己、不徇私情,所以能铁面无私、秉公执法。
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先来到焦裕禄同志纪念馆。习近平在这里会见了5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第一个见的是兰考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赵雪廷。习近平对赵雪廷说,“你肩上担子很重,要当现代的‘铁包公’,要对腐败现象‘零容忍’啊”。赵雪廷说,总书记的话不仅是对自己的教诲,也是对纪检监察干部提出的严格要求。其中主要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约束,办案要铁面无私。
2015年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保持高压态势不放松,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重症要用猛药。查处腐败问题,必须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让那些想搞腐败的人断了念头,搞了腐败的人付出代价。‘诛一恶则众恶惧’,包公把‘龙虎狗’三具铡刀摆在开封府大堂之上,无论皇亲国戚还是高官小吏,谁敢以身试法,都毫不留情。反腐败斗争没有禁区,没有特区,也不能有盲区。我们要把反腐利剑举起来、用起来,形成强大震慑,让那些心存侥幸、还想搞腐败活动的人心存畏惧。”
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汲取我国古代反腐倡廉的思想智慧,学习借鉴清官包公的重要事例,足以说明包公清正廉洁的深远影响和现代价值。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包公堪称清正廉洁的楷模,博大精深的包公廉政文化千古流传,历久弥新。新时代仍然需要大力弘扬包公廉政文化,让包公廉政文化成为党员干部的一面旗帜,融入广大干部群众的血脉和灵魂之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百姓谁不爱好官?新时代,新征程,新目标,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人民呼唤新时代涌现出更多清正廉洁百姓爱戴的好官,担负起时代重任,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硕果累累!第五届“盐城市科创大赛”大学生组比赛落幕
芜湖市文创精品亮相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
巴东:500多名教师参加“三科”教材培训
最高15℃ 元宵节难见“雪打灯”
花开游客来
包公廉政文化千古流传
严查食品标签标识中有“药”字样企业名称信息
南流村对付垃圾有一套 垃圾先分类设备再处理
央广网:宜春车务段助力外出务工人员顺畅出行
陕西省镇巴县发动群众提供邪教违法犯罪线索
家庭服务业协会春季招聘会举行
宿迁凡人巧匠沈继侠:一针一线用匠心缝制岁月情怀
南京大牌档获“最佳亚洲风味餐馆”奖
英特尔因芯片漏洞门股价暴跌 还面临多个诉讼
市消防支队宣讲团走进松北高中开展消防“进军训”主题活动
三支队伍严管“三大市场”大柘居民乐享小城镇综治“福利”
常州市建立河长制问责机制 对失职失责行为明确12种问责方式
长春公交集团西昌19路车队开展学习雷锋月清除社区野广告活动
李水华到大南海石化工业区调研 强调共建共享集约节约
丽水法治建设交出群众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