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社局搭建“五个平台”推动更高质量就业


近年来,市人社局把就业当作最大民生,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倾力搭建五大平台,着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搭建信息平台,增加就业机会。以“一热线”“两微”“三网”为平台,并以《皖东晨刊》为载体,每周定期发布招聘信息,把245块led电子显示屏架设到基层乡镇和重点村,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打造“不关门的人力资源市场”,让求职者有更多选择和就业机会。
搭建服务平台,提升就业技能。出台《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技工大市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力争到2021 年,具备高级以上技能水平的技工达到 6万人。一是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按企业支付给职业院校培训费用的60%给予企业补助,每人每年补助标准最高可达6000 元,最长补助 2 年。二是打造技能大师工作室。认定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家,市级大师工作室10个,每个给予10万元启动建设资金。评选“滁州市首席技师”10名,每月给予1000元首席技师津贴。三是积极推进企业技能人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高技能人才,可从成果转化收益中获得奖励。建立技工“蓝卡”制度,依托社会保障卡,为技能人才在流动中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提供依据。
搭建政策平台,改善就业环境。一是认真贯彻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对全市企业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情况开展专项检查。二是全面落实灵活就业补贴、公益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小额贷款促创业带就业功能,发放个人小额担保贷款共计2.58亿元,带动创业2500多人。三是完善劳动用工备案,全市系统备案人有效数达28.3万人,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6%以上,率先在全省把公积金缴纳写入劳动合同。四是完善社会保障,发挥失业保险制度促就业功能。今年以来共发放失业金5081万元。实施普惠制岗位补贴政策,全市共为680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6413万元,确保11万名企业职工的岗位稳定。
搭建岗位平台,提高就业收入。一是在完善劳动力转移就业同时,做好返乡就业引导工作。今年以来,新增实名制就业7.08万人,转移就业7.56万人。二是把高校毕业生、家庭贫困就业者和零就业家庭未就业人员作为重点群体,加大帮扶力度,截止10月底,帮扶2242名毕业生实现就业,帮扶率达99.3%。三是开发环卫、园艺等公益岗位,帮助未就业及低收入者就业。建成26个就业扶贫驿站,吸纳582名贫困劳动者就近就业。
搭建维权平台,促进就业稳定。一是强化日常巡查和应急处置机制。巡查166家企业、80家在建工程,摸排隐患82个,出台《滁州市政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应急处置预案》,搭建24小时线上线下举报投诉渠道。二是强化清欠和惩处机制。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289起,清欠3.01亿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3起。加大对“老赖”失信企业的打击力度,每年公布全市10起欠薪典型案例。三是强化支付保障机制。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和农民工工资专户。全市各级农民工工资保障金专户累计滚存资金12.78亿元,通过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户为农民工发放工资7097.7万元。

消除安全隐患 创建文明市场
助力清远工业互联网发展 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
湖南来宁游客直夸:拾金不昧好司机 南京公交好样的
荆州市副市长向斌检查公安县安全生产工作
静安区北站街道社区组织服务中心举办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绩效评估专题培训
市人社局搭建“五个平台”推动更高质量就业
会同:召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暨“三城同创”工作会议
乐亭县强化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惩戒格局基本形成
砥砺十年磨一剑 宁波银行谱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人乐章
走马街镇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确保师生安全
安云的“转身”
县委书记艾文志赴青坨营镇调研换届工作
佳木斯市2016年度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公示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典型案例通报
龙胜:深山里的扶贫合作社铺出贫困户致富路
市交通运输局召开全市固定治超站点建设及路面治超工作推进会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7年第八次会议召开
房展现场优惠多 补贴政策惠民生
晋安区举办教师节庆祝大会 表彰优秀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