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李 实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论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时,提出了从2020年到2035年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的目标要求。对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行进的中国来说,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成为一个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保持经济增长速度。根据我们的测算,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只有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才会稳定提高;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就会下降。因此,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具有基础性作用。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中等收入群体比例的提高不仅依赖于居民收入增长,还依赖于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从2008年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出现了缩小势头,这主要归功于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应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为持续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供制度保障。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现有的中等收入群体数量尚不够稳定,他们中一些人的收入可能因工作变动、失业、家庭变故等不确定因素而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成为低收入者。对此,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防止社会成员因疾病、失业、家庭变故、年老等陷入生活困境。
大力培养中等收入群体的新生力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目前属于低收入群体的人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这些人包括农民工、小微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经营者、低工资就业者、农村多种经营者、乡镇企业工人等。特别是城镇中的农民工,他们的数量已占到城镇就业人员的1/3左右,最有潜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应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强政策扶持,促使其就业保持稳定、职业不断升级、技能不断提高,享受到与城镇职工相同的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帮助他们进入中等收入群体。
总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人群基础,中等收入群体无疑是这个人群的主体成员。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有必要围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积极推进制度改革和政策创新。
来源:《人民日报》
唐山:凤凰小学举行师德论坛及征文活动(组图)
美发店改头换面 消费卡无法继续使用?
开展疫情防控演练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钟洪江会见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区高管
都城地上劳动美
努力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例
全国轮作休耕2400万亩 今年春耕不一样
市第十六中学开展寒假爱心助学活动
福州"两区"纳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一般纳税人试点
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水上管理处开展社会宣传志愿活动
观湖多部门联手“护考”
市卫生计生委全面推进服务标准化打造优质软环境
夫妻俩唠嗑太投入 孩子丢了
桃源县深水港中学举行应急疏散演练
市政协举办委员专题研修班
贺辉参加我市森林防火紧急电视电话会议
三大外卖平台开展资质自查
社区舞狮走街巷千人欢聚元宵宴
省工商局督导检查安阳市工商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推进情况
英山县商务局召开2017年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