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7月5日电(记者柯高阳)7月以来,各地陆续启动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各类招生骗局也进入高发期。重庆市教育考试院日前发布“防招生欺诈预警”,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们警惕七类招生骗局。
一是混淆“学历性质”。不法分子、中介和个别高等教育机构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非学历短期培训等“入学通知书”“学习通知书”等蒙骗考生及家长,故意混淆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网络教育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学历性质以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区别。凭这些“入学通知书”“学习通知书”入学的学生,不能注册普通高等院校学籍,也拿不到普通高校的毕业证书。
二是虚构“内部关系”,谎称可通过交钱换取指标,“交钱就能低分高录”。这类行为是被严令禁止的,所谓的“内部指标”“点招指标”及“计划外指标”都是骗局。
三是假借“自主招生”,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突破高考成绩要求。实际上,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必须通过高考或学校招生章程规定的单独测试,考试成绩也必须达到相应的要求,整个测试及录取过程均由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监督,最后经省级招生部门批准录取。
四是冒充“军校招生”,打着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的幌子,许诺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但根据相关规定,从2008年起,未经批准,军队院校不得以任何形式招收地方委培生。
五是利用“定向招生”,吹嘘可以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收取所谓“定向费”。高校的定向招生计划会提前向社会公布,且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执行,不会收取与定向招生挂钩的任何费用。
六是虚假“招生补录”,利用考生及其家长不熟悉招生程序和规定的情况,打着“补录”旗号行骗。按照教育部规定,本科层次只退档,不补录。高职专科经申请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补录,但仍执行集中录取时的招生政策和操作办法。
七是借机“邀功请赏”,钻家长和考生信息不畅通的空子,向正常投档录取的考生家长邀功请赏,索取钱财。重庆市教育考试院负责人提醒,录取期间将及时公布高校录取有关信息及考生录取结果,考生可以登录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官网和招考信息网免费查询自己的录取轨迹和录取情况,防止上当受骗。
编辑:蒋小莉
2018年白潭湖片区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沁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在京开展
"妈妈,救我"!孩子参加夏令营,家长突然接到"求救电话"……
“双节”期间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会议召开
进入高考录取季,这七类招生骗局要警惕
济南有望新增6个省级传统村落
北海市供水公司积极参加“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咨询活动
界首市举行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第一期集中轮训班结业式
宜宾县事业单位2017年第一次公开考试招聘工作人员第三批拟聘用人员公示
2017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首次超10万元
前三季盐城人均可支配收入19961元苏北领先
开创我市网信工作新局面
二官寨的“春天”
白云社区积极做好老年证申领发放工作
南苑社区党支部:情暖端午 “粽”情传递
郧阳“一社一司”开启扶贫新模式
首南街道举行首届善文化艺术节
震海紫金苑打桩冒黑烟
富友联合圣牧乳制品加工项目于3月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