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汶川地质灾害活跃度降低 堰塞湖风险基本消除


图为2018年“航空遥感系统”获取的新北川航空影像? 中科院供图
  新华网北京5月8日电(王莹)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为系统监测汶川震区10年来的环境变化与灾后重建进展,中科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casearth)”于2018年3月启动“汶川地震十周年遥感动态监测”工作。专项科研人员基于十年间多时相、海量卫星数据,以及高空遥感飞机及无人机获取的航空观测数据,对震区生态环境恢复、城镇灾后重建等进展成效进行了系统分析。
  在重大滑坡和泥石流状况方面,遥感对5个大型滑坡群监测发现,截至2018年,各大型滑坡群的滑坡体植被覆盖恢复整体状况良好,已从初始发育阶段向稳定状态转化,且滑坡活动强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十年来房屋损毁严重的老北川、汉旺、擂鼓和南坝等12个乡镇区,滑坡活动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
  科研人员指出,十年间,震区政府与人民群众采取了相应防护措施,包括削坡卸载、植被修复等,地质灾害活跃度降低,植被修复整体情况良好,但震区滑坡泥石流灾害及其危险性依然存在,北川县擂鼓镇-平武县水观乡段内北川县曲山镇(北川老县城所在地)、陈家坝乡、擂鼓镇及平武县南坝镇地质灾害易发性较高。据介绍,该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已经从震后的群发性崩塌、滑坡、坡面碎屑流转为沟谷型泥石流与偶发性崩塌、滑坡为主。
  对震区36个、占灾区70%的堰塞湖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后发现,截至2013年,经过5年的工程排险、自然溃决及溢流冲刷,其中30个(86%)堰塞湖已完全疏通,6个未完全疏通。2018年监测显示,未疏通堰塞湖坝体稳定,其中,唐家山、长河坝堰塞湖坝体经过了人工加固,唐家湾、太洪堰塞湖坝体均保持稳定。
  科研人员指出,至2018年,汶川震区堰塞湖风险已基本消除,最大的唐家山堰塞湖已成为风景区和重要水利设施,并修建了路桥,基本解决了地震堰塞湖对当地群众生活带来的影响。
  震区植被和大熊猫栖息地恢复情况如何?遥感显示,与地震初期相比,2018年该监测区域整体植被覆盖趋于增加,61%的区域植被覆盖度增加明显;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63%的地区水土流失强度在逐渐减弱。位于卧龙保护区东北部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耿达基地经过多年修复重建,目前场馆、道路等基础设施已恢复。
  科研人员同时指出,灾区重建成就显著,与灾前对比建筑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据介绍,10年重建期间地表覆盖呈现了从剧烈到平稳的变化。通过分析植被变化特征发现,植被覆盖从2015年开始回升,表明了建筑区的植被绿化成效开始显现。
图为地震前后大熊猫分布点和目视解译灾害点分布 中科院供图

北京旅游行业信用监管平台上线
全市商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召开
五河县城管执法局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仙居推行村级主职干部上班制
蓬莱海上风电研发检测中心开建 总投资6.8亿元
中科院:汶川地质灾害活跃度降低 堰塞湖风险基本消除
新编大型历史剧目《冼夫人》开锣
汽车泡水 熄火后切忌二次启动
走心!“中国很赞”主题专列在成都地铁7号线上线运营
冲卡,逆行,爆胎后继续逆行……机场黑车司机上演惊魂一幕
日照,你的名字一听就很暖,我能撩一下吗?
红色小三轮显威力 金华开发区智慧消防让火灾防控更精准
郧西县地方海事局有力保障首届汉江横渡赛
户政部门:春节办理身份证超500张
2018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评审结果揭晓
该出手了!市旅游局持续开展“利剑行动”
工商部门加强执法协作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全面履职 切实发挥监事会法人治理作用
张祯祥胡斌组织收听收看全省作风建设工作会
刘松洁、黄伟明带队到嘉善县开展工作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