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一条鲜活的热点新闻看了,是不是还有点不过瘾?还有些意犹未尽?为了满足您“冲着评论看新闻”的愿望,小编将定期为您呈上精彩的“热门跟帖”,欢迎您在喜欢的新闻后面有感而发,可吐糟,可点赞!
●戒尺成网红,您买了吗?
新闻回顾:
记者近日偶然发现,昔日先生手中的神器--戒尺,居然成了网红。家长上网购买的不在少数,更有学校找回传统,据媒体报道,今年3月份四川一所小学启动了“戒尺进入课堂”活动,老师可以用戒尺对违纪学生实施轻微惩戒,以达到让学生认识错误、改良习惯、心存敬畏、勤学上进的目的。自该校将戒尺请进校园以来,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迅速好转,班风、学风以及校风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点击这里新闻回看:http://www.wuhunews.cn/wuhu/shiping/2018-08-07/1444748.html
网友:不赞成,打骂不如引导,从小讲民主,明事理。网友:先约法三章,再适时惩戒。是否用戒尺并不重要,不过,营造气氛大概比较好。惩戒需要仪式感,但是,下手不能重哦!网友:买一把戒尺并不难,难的是老师能不能用、敢不敢用,家长舍不舍得用的问题。网友:一把戒尺若真能起到多大作用,莫说48元,4800元也有人买。网友:小小戒尺,四十八元。家有一把,学子敬畏。学校引进,象征意义。旅游产品,买卖自由。如何定价,要看需求。戒尺促学,智者见智。收藏戒尺,仁者见仁。
●不能打着公益的旗号用旧衣回收箱牟利
新闻回顾: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市民石女士对旧衣回收箱的去处表示质疑。这些旧衣服真的有人管吗?到底是哪个部门管呢?最后会被送去哪里呢?记者采访时发现,回收箱上印制了市容局监制,但相关部门却表示根本不知情。而且一个小区就有三家不同单位的旧衣回收箱,让人感到疑惑,我们的旧衣物捐出去,究竟流向何处?市民的爱心,会不会变成了个人牟利的工具。
点击这里新闻回看:http://www.wuhunews.cn/wuhu/weiwen/2018-08-07/1444747.html
网友:这事值得深挖,不能让少数人打着公益幌子去牟利。网友:支援非洲人民我没有意见,但打着公益的旗号,将衣物拿去卖钱。与其这样,不如索性将这些回收箱撤掉,免得成为一些人牟利的工具。网友:专业旧衣物回收公司企业,居委会监督,媒体舆论监督好。网友:鸠江开发区,在永昌路上有一私人企业在回收。据工人讲收回来打包卖到国外去了。网友:我们小区也有,我还以为旧衣服捐了会二次利用呢,不会被回收旧衣服的拿去卖了吧……意义就不同了。
●青少年校园内用手机,禁还是不禁?这的确是个问题
新闻回顾:
近年来,中国社会对少年“低头族”的关注持续增长。为了让孩子们能从网络世界中“探出头”,不少地方和学校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管理办法,但效果十分有限。“低头族”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映照出人们在海量信息冲击下的脆弱与迷茫。增强孩子的自制力和免疫力,不能只靠家长、学校,更需要国家政策落锤定音、凝聚共识,多方合力,方能破解这一难题。
点击这里新闻回看:http://www.wuhunews.cn/wuhu/weiwen/2018-08-07/1444746.html
网友:简单地一禁了之并非良策,效果也不一定好,关键是要拿出有效可行的办法。条件成熟的学校可以在教室内安装信号屏蔽设备,以此达到上课时间不用手机的目的。网友:小学生上学不应该带手机。网友:强烈要求禁止!网友:手机不该入校园。网友:孩子是祖国的栋梁,怎样成才,这是社会的大事。
特别声明:以上跟帖内容仅代表读者本人观点
抚顺专项治理机动车在斑马线前不礼让行人行为
桐乡公安探索“情指行一体化”改革
武宁开展“健步走、文明行”主题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台风“康妮”今夜进入东海 闽浙沿海等地阵风10-11级
龙马潭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申波带队检查市重点建设项目工程
【热门跟帖】戒尺成网红,您买了吗?
这一方案出台 平江2020年将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
遗失声明(10月10日)
王宝雨任天津市北辰区代理区长
安居区食药监局开展基层药械单位从业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2018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发布 浙江大学位列第三
南马镇基层组织生活充满仪式感
因京沪高铁设备故障 途经山东部分高铁晚点或停运
合肥市蜀山区第六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落幕
市气象台昨发布高温预警报告未来一周高温将持续
曹云金晒照宣布与唐菀领证结婚:感谢我老婆
当学懂弄通做实的表率
当涂县开展在建工地夜间施工专项检查
全市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推进会暨经济运行分析会强调
提振精神 盯紧目标 全力冲刺 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雍成瀚主持会议并讲话
湟中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