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秀屿区3位国内引进人才完成第六批省“百人计划”的评审答辩。这是继去年该区引进的孙以泽团队入选省引才第五批“百人计划”创业团队后,实现的又一项引才成效突破。
尚贤惜才,自古就有传统。当今发挥人才作用,对于提升竞争力尤显重要。为此,秀屿区以省定的第三批“人才强区”试点为契机,搭建引才平台、强抓人才队伍、营造育才环境、出台留才政策,取得一定成效。
■产业引才
近年来,秀屿区积极融入美丽莆田建设,着力构建港兴业旺富美秀屿,从项目立项到建成投产,再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升级,都需要人才“引擎”。
如何引才?秀屿区委人才办负责人介绍说,该区积极响应省“海纳百川”和市“壶兰计划”人才战略,多措并举,加快集聚各类优秀人才。以平台引才,在化工新材料、纺织新面料、装备制造、海洋经济等优势产业,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省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增强人才吸纳功能,以人才的集聚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以政策引才,出台《秀屿区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奖励暂行办法》,在政策期内,符合条件的人才每月最高可享受5000元的安置补贴待遇,对引才成效突出的企业也给予人才“伯乐奖”,至今该区共兑现高层次人才安置补贴72万元、引才“伯乐奖”32万元。以项目引才,探索“项目+人才”等柔性引进方式,深化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的人才战略合作,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合作新机制。以人才引才,通过已落户的高层次人才牵线搭桥,吸引更多人才到秀屿创新创业。
近年来,该区先后全职引进省“百人计划”团队1个、省外专“百人计划”专家1名、省高层次人才5名、省工科类青年专业人才11名、市高层次创新人才2名、区高层次人才36名,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00多名,为经济社会发展献智出力。
■合作育才
上月中旬起,莆田东庄职业中专学校2016级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机电技术应用2个合作专业的学生来到福建华峰集团顶岗实训。自2016年9月,莆田东庄职业中专学校与福建华峰集团校企合作开办“华峰大专班”,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断探索改良人才培养模式和合作办学机制。
校企合作,成为该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区政府与莆田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带动胜德水产、鸿达牧业等企业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协议20多项。上塘珠宝玉石学院则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培养新生代玉石雕刻人才500多名。
因临港产业人才聚集,秀屿区被确定为省第二批产业人才聚集基地建设单位,成为全市首批入选县区。该区还建成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市级大专中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3个。这些平台的建设,推进了人才的培育,先后4人次被评为省优秀人才、21人次被评为市壶兰英才。
表彰10名秀屿区首届杰出人民教师,每人重奖3万元;连续评选两届名师工作室,确定领衔名师、名师工作室成员近300名。出台卫生院工分制绩效考核办法,提高医疗质量……秀屿区以各种方式,激励各行各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加快补齐人才短板。
■平台聚才
产业发展与人才聚集深度融合,催生了一批行业新标杆。
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将“人才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成为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典范。该公司德国籍thomas博士是2015年秀屿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他注重发挥其在纳米材料专业技术、专利保护、研发团队组建及项目管理等方面优势,带领的研发团队已帮助企业获得授权专利176项,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12项,广泛应用到多家国际知名运动品牌。去年,thomas被授予2017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人才。2015年9月,华峰集团为加速企业新旧动能转换,成立福建屹立智能化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孙以泽创业团队凭借其在智能化装备和纺织机械领域的雄厚创新实力,致力于公司科研能力、技术水平的提升,已申请专利33项、授权16项,该团队开发的经编机数字化控制系统和3d增材印花机系统有望填补国内空白。
一流人才造就一流企业。福建佳通轮胎有限公司依靠人才推动,率先在业内进行“机器换工”智能化改造,成为工业4.0标杆企业,公司产品销路已延伸到“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致力于建设成为全球最大己内酰胺生产基地之一的省重点项目永荣科技cpl,自2016年9月动工建设以来,企业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对标华为公司人才培育模式,积极搭建人才成长平台,成立永荣标杆学院,目前已集聚300多名化工新材料产业人才,预计2018年6月建成投产,当年产值可达25亿元。作为福建省互联网经济、莆田市医疗健康产业龙头企业,普天药械网始终把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支撑、第一要素,依靠人才推动,2017年总交易额突破50亿元,2018年正式启动上市战略。
依托人才优势,近年来,秀屿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授权发明专利65项,获批国家、行业、地方标准20多项,承担市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10多项。竞技氛围加速形成,举办了秀屿区首届上塘银饰小镇金银珠宝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吸引业内人才广泛参与,让“中国银饰城”品牌更亮更响。各领域、各层次的智力资源有力支撑了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年秀屿区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三次产业比重优化为10.5:57.9:31.6,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连续23个月保持全市第一。
■服务留才
在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中,为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决策参谋咨询作用,为赶超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秀屿区实行领导挂钩联系专家和优秀人才制度。
由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领导班子成员挂钩纳入国家和省市管理的各类高层次人才、优秀人才,向他们宣传方针政策,增进专家和优秀人才对国情、省情、市情和区情的认识,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研究、生活等方面的困难。为人才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创造良好条件,以此留住人才,并带来更多人才。
去年4月19日,秀屿区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由秀屿区委组织部牵头,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合办了首期“秀屿区创新驱动与融合发展专题培训班”,55名秀屿区党政领导和企业家参加了培训班学习。此次学习,促进了干部人才队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
重投入,抓服务,留人才。围绕推进人才政策落地,专门邀请专家领导讲解人才政策。编印《国家和省市人才政策指南》,开展人才政策“进媒体、进园区、进企业”宣传活动,线上线下同步宣传。据统计,2017年,秀屿区本级财政共支出人才项目经费600多万元,为各类产业人才提供“人才周转房”388套、解决子女就学68人次。
“建设港兴业旺、富美秀屿,人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秀屿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涛说,秀屿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安排,围绕推动秀屿发展“总量赶超、质量提高”,持续优政策、引人才,搭平台、聚人才,强服务、留人才,努力把秀屿建设成为人才集聚之地、辈出之地、向往之地。(记者 黄凌燕 通讯员 张萍)
瑞昌市黄金乡加强“两违”巡查整治力度
咸安区地税局提前谋划做好环境保护税开征准备
点赞!爱心理发队免费为敬老院老人义务理发
晒出你的老照片 追忆改革开放40年的贵阳之路
界首市砖集镇:扶贫道路铺就脱贫致富路
秀屿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泉州提前发放养老金 让退休人员安心过年
中秋将至各大商场骰子声叮当响 线上博饼很火爆
大数据三大平台“亮相” 全景展示“智慧合肥”
汤飞帆主持召开市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实行城乡一体化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樱为你来 花香琅琊”第三届琅琊之春樱花节启动
蓬溪中学组织考察组到大英中学参观学习
朋友圈炸了,龙岗有人当街抢小孩?警方一追到底,结果……
省派脱贫攻坚督查组在我市督查 喻志勇出席并讲话
皖南最大蔬菜批发市场开门迎客
秋冬季京津冀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启动
用爱温暖每一个孩子——记安阳市“最美教师”、安阳桥小学教师牛莉
诏安建设:完善基础设施 助力乡村振兴
[双创双修]乐平市环保局全力以赴狠抓落实
特教孩子手绘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