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村:古今光彩一脉相承

  翁文灏故居。(陈朝霞摄)
  “细雨迟山市,乡邻拉伴行。鱼虾衣角裹,鹅鸭担头鸣。白酒喧茅店,红装纳竹籝,亲朋大都在,街口竞呼名。”一首《石壕市》诗,让当年石塘村老街商贾云集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呼之欲出。诗中的石塘村位于海曙区高桥镇西隅。
  走进石塘村,昔日繁华不再,保存至今的古街、名宅、古碶、旧庙依稀散发着过往的风采,而这里远近闻名的精彩文化生活,更为古村平添了魅力。
  “科技世家”闻名
  始建于明代的老街是石塘村的主要村道,枕河而居的老街两旁,如今密密排列着村居,很难想像这里曾店铺林立,每逢集市人流摩肩接踵。“这里周围曾是广德湖,当年老街旁有座航船码头,每天两班航船往返宁波。”村党支书章挺介绍,石塘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有资教禅寺、石塘碶等文化遗存,而且历史上有“一村六进士”之说,当代更是走出“一门三院士”。
  石塘山南麓的资教禅寺初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后经历代多次重修,几经沧桑,至今挺立。石塘碶则是广德湖泄入余姚江的一处重要碶闸,如今位于老街西侧的廊屋亭下。亭下保留一块“重修石塘碶碑记”,详尽记述了碶闸效益、建造纠葛以及宁波府调处意见等。
  最让石塘村人自豪的莫过于老街航船码头旁的翁文灏故居。这是一座典型的明清风格建筑,高高的马头墙、明堂、木屋、雕花窗棂,一代名人翁文灏就是从这里走向全国、世界的。
  翁氏家族称得上是“科技世家”。翁文灏是我国现代地质学的奠基人,绘制了我国第一张彩色地质图,也是第一位引介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的中国学者。翁文灏堂弟翁文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重力勘探、地震勘探、地球物理测井和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开拓者之一,被称为“中国地球物理之父”。此外,翁氏家族还走出“中国控烟之父”翁心植、“中国输油第一人”翁心源、著名钛金属专家翁心梓等一大批献身科学的能人。
  文化“品牌”精彩
  如今的石塘村成为高桥镇的文艺“样板村”。“我们创建‘天天乐、天天读’工程,先后投入300多万元用于公共文化事业,建成文化礼堂、多个老年活动室和文体活动中心,让全村老少乐享文化生活。”章挺说。
  笔者走进石塘村文化礼堂,立刻惊叹这巨大的空间。“礼堂面积达1400平方米,不仅可以举行文艺演出、办喜酒寿宴,还辟出了五个羽毛球场,一个气排球场。”章挺说,村文化生活的硬件设施到位了,软件建设并驾齐驱。
  “村民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在石塘村司空见惯,村里人人热爱文艺,唱歌、跳舞、唱戏、跳健身操……天天有活动。以前很多村民没事干,打麻将、打牌成为主要的休闲活动,现在全村有10多支文体队伍,每天身心愉悦。”村文体委员陈叶佩说,随着全村文化建设的深入,石塘村组建了上百人的“农民艺术团”,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从2010年至今,连续举行七届“情系石塘”草根文艺晚会,使之成为村里著名的“文化品牌”。
  石塘村还组建起男女两支舞龙队,专程请来国家级非遗“奉化布龙”传承人手把手教授,队员们每周刻苦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这高桥镇唯一的舞龙队远近闻名,常常受邀到各大庆典活动上进行表演。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更成为凝聚人心、提振精神的“助推器”。2016年6月,石塘村组建了有20多人的志愿者团队,每月上门为70多岁的老人理发、剪指甲、量血压,让村里老人倍感温暖。平时志愿者还会主动打扫村环境卫生,帮扶困难村民,大家相亲相爱,全村越来越和谐了。
  记者陈朝霞
  通讯员 徐静

改善能源结构解决供热难题 充分满足市民冬季取暖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就今年城市供热工作答记者问
市第五届科技创业大赛颁奖大会举行 51个优秀团队和企业获奖
省金融工作局副局长张少鹿一行莅遂调研
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江国新率队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东海:全县三农重点工作推进会召开
石塘村:古今光彩一脉相承
江北双创周活动今启动 “渝小样”丰富形态推动产业集聚效应
未雨绸缪做好防汛工作 “六个到位”确保安全度汛
中国物流联合运输协会成立20周年庆典在衡水市举行
宿州市房管局出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
宁波银行杭州分行社区公益行系列活动启动
8月金华市工业生产者价格情况简析
九江市疾控中心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参加泉塘社区全民健康咨询活动
人保财险新余市分公司开展“勿忘灾害 保险有爱”爱心献血活动
水岸华府:临时电不给力 大热天频罢工
四川采购落地PPP项目开工率为82%位居全国之首
高空大气的探秘者
遴精英 谋发展——彭山区残联召开第一届主席团第二次会议
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因公护照管理的通知
市人社局联合信阳师院举办就业双选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