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木结构、石板结构旱厕到砖混和石结构公厕,再到现代化的环保公厕、可移动公厕;从手工冲洗到水冲式冲洗,再到抽水马桶……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市经济迅速发展,公厕也发生巨大的变化。
刺鼻公厕成历史
上世纪80年代的公厕普遍存在脏、乱、差的现象。有人笑称,当时群众是“闻着味找厕所”,如厕群众往往是捂着鼻子进,捂着鼻子出。
谈到公厕,港北区环境卫生管理所所长甘珂感叹不已。他说,80年代,贵港城区的公厕不足10座,主要分布在建设路的北门市场、百货大楼及县政府周边的巷子里,均是简易的土木和石板通槽水冲式结构。当时的公厕虽然有专人收费管理,但管理滞后,公厕既没有消毒也没有定时打扫,气味刺鼻,蛆蝇孳生。甘珂说,那时很多人不愿上公厕,一是要收费,很多人舍不得花5毛钱;二是臭气熏天,不到“迫不得已”的地步,绝不靠近公厕。所以,群众在墙边、角落、树下“方便”的不文明现象十分严重。
到了90年代,公厕环境有所改善,基本是一个人管理一座厕所,并定期消毒,同时在各个垃圾中转站旁、江北大道地洞口、马草江附近等增建一批新型公厕,厕所内均粘贴瓷砖。
免费公厕“亮相”
“1996年贵港升格为地级市后,特别是2005年之后,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和居住人口不断增加,助推了公厕的改革,2012年,城区公厕增加到了41座。”港南区环境卫生管理所韩所长介绍说。2007年,环保公厕在中山路、金港大道、东湖公园等多处“亮相”。环保公厕均用瓷砖铺面,设单独的蹲厕间,配套的脚踩或自动冲水设备、排气系统、洗手盆等设施齐全,从根本上解决了公厕“臭”“脏”等问题。
2008年,我市的公厕全部实行免费开放,以满足市民“方便”需求。市政环境卫生管理处郑玉升说,公厕免费开放后,如厕人数剧增,在国庆、春节等节假日,旅游景点游客均呈现排队如厕的文明现象,随地大小便的不文明现象明显减少。
新型环保公厕上档次
郑玉升告诉记者,2015年全国掀起全方位的“厕所改革”,我市一直在“厕所革命”上下功夫,在覆盖范围、分布密度、建设档次等方面提升公厕建设和管理水平。
贵港城区近年新建的公厕外观优雅、内部整洁。公厕内部地板铺的是大理石防滑瓷砖,设置独立水冲式便池,洗手盆、节能灯、换气扇、镜子、多用挂钩、不锈钢纸盒等设施一应俱全,无障碍厕位、“有人无人”智能显示器等软性设施更彰显人性化。
在中心城区荷城路体育中心、中山路广场等路段新建的环保公厕格局是“5+1+1”或“3+1+1”,即5间或3间男女通用的蹲厕卫生间、1间残障人士专用的马桶卫生间、1间保洁人员的管理间。残障人士专用卫生间附有斜坡通道并安装有栏杆,设计非常周到。“男女通用卫生间可有效提高公厕的利用率,缓解女性如厕排长队的问题。”郑玉升解释道。
新型环保公厕比旧式环保公厕的结构更坚固、材料更耐用、配套设施更完善。新型环保公厕是使用太阳能用电设施和感应照明,更节约能源;无障碍设施厕间,更方便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使用。据了解,今年,我市在公厕外部设置宣传栏,将之打造成文明宣传阵地。
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要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目前,我市中心城区建有新、旧环保公厕近100座,真正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环境协调、管理规范的城市公厕服务体系。郑玉升表态说:“我们将继续积极创造整洁环保、舒适温馨的如厕环境,不断改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法院温暖执法,父女时隔7年终再见!
四月日照八大类商品价格“七升一降”
文旅集团传达学习市直单位党组(党委)书记培训班精神
秦腔现代戏《家园》将在丝绸之路沿线11个城市巡演
曹玲玲:追梦一直在路上
从量变到质变——从公厕变化看城市文明发展
市体育局组织收看《失衡的代价》警示教育片
女子遇电信诈骗成功追回2万元转账款
市政府召开党组会议暨第16次常务会议
“五一”期间全市接待游客118.9万人次
去年聊城受理网络消费投诉59件,七天无理由退货落实难成热点
育人楷模、最美教师,这位武汉中职教师入选"中国好人"
陈永奇与我市荣获全国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代表座谈
黄石至黄山动车7月1日起每天开行
黑山县领导到基层联系点讲党课 研究经济发展
中央第四巡视组向四川省委反馈巡视情况
市文化局采取有效措施净化节日文化市场
抓问题整改 促形势稳定 省安委会巡查组督导万安安全生产工作
东莞探索为困难群众购买商业保险
龙坪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早进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