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市农业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为主引擎,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为总抓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入实施六大示范行动,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预计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30元,增长9%。
【茶产业发展实现新提升】
始终把茶业作为我市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深入贯彻年初全市茶业经济工作座谈会精神,推进茶业全产业链有机化试点示范,茶叶经济实现新突破。全市茶叶面积76.1万亩,其中“三茶”认证面积72.9万亩,占茶园总面积95.8%;全年实现茶叶产量3.43万吨,一产产值33.34亿元,综合产值132亿元,分别增长3.31%、10.04%和10%;茶农人均茶叶收入达4763元,比去年增435元;太平猴魁核心产区猴坑人均达到14.5万元,为全省之冠、全国之先。实现茶叶自营出口4.07万吨,创汇1.63亿美元,茶叶出口量、出口额占全省的70%左右,占全国的10%以上。组团参加2017年首届中国(杭州)国际茶博会和2017北京国际茶业展,黄山毛峰荣获“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共品牌”,祁门红茶获得“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共品牌”称号;黄山毛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获批。
【精致农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完成黄山市山泉流水养鱼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0年)编制,启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开展黄山市山泉流水养鱼保险试点,休宁县荣获“中国山泉流水养鱼第一县”称号;全市共建泉水鱼池(塘)7318口、总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年产泉水鱼1200吨,综合产值超过1.4亿元。20个重点区域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成效明显,油菜单产较全市平均水平增长40.1%,推进了我市优质菜籽油的有效供给,同时春季满地金黄、层次分明、一步一景、惹人痴醉的油菜花海,提高了片区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了乡村休闲旅游和餐饮民宿业的发展。毛竹、油茶、干鲜果、中药材、苗木等特色产业基地超170万亩,覆盆子、稻虾等产业初具规模。目前,全市有2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山泉流水养鱼和太平猴魁制作系统),10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数量占全省五分之一。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制定出台了农业产业化“826”行动计划,全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240亿元、增长15%以上、居全省第一位。全市现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90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41家);全国茶叶百强企业10家,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谢裕大、松萝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市,13家企业在“四板”成功挂牌。9个农产品获中国驰名商标,占全省总数的14%,位居全省前列。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全市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5家(其中省级示范联合体23家),服务领域涉及茶叶、果蔬、中药材、畜禽、蜂业、粮食等多个行业,带动农户近5万户。
【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拓展农业多功能性。成功举办2017中国休闲农业峰会,全国除新疆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休闲农业业界500多人参加了本届峰会。积极开展休闲农业示范创建,目前,全市拥有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5条路线入选全国茶旅游精品路线或茶乡之旅路线。全市以农旅融合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占全市旅游的三分之二以上,七成以上村庄有旅客接待,超过10万农民从事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打造了谢裕大茶博园、屯溪九龙蓝莓园、黄山区三姐人家、歙县千百渡农庄、休宁祖源农庄、黟县弋江源农庄、天之红庄园等一批休闲农业基地。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建成了3个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县综合服务平台,其中黄山区大田茶叶(太平猴魁)物联网项目居行业领先水平。全年农产品电商交易额达8亿元,增长30%以上。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成效明显】
基本建成“七统一”农药集中配送体系且有效运转,全市落实加盟网点453个,实现乡镇基本全覆盖、村级覆盖率达60%。两年来实现农药配送额4109万元,累计回收农药废弃包装袋(瓶)1890万个。高效低残和生物农药使用率由2014年的50%提高到80%,废弃农药包装瓶袋回收率70%以上,农业生产节本率达40%以上。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全年化肥总用量折合纯量较2016年减少800吨;全市推广测土配方面积达248.5万亩。全面完成173家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关闭或搬迁任务,累计投入资金5101 万元。全市已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308家,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81.48%。推进秸杆综合利用提升,全市秸杆综合利用率达87.1%。“三品一标”认证总面积达106.42万亩,产品认证总数186个,产品认证覆盖率达51.4%。
【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
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权农村土地165万亩,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30.4万本。落实“三权分置”实施办法,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52.98万亩,新增家庭农场183家达到9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905家,推动农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开展以农民土地股份合作为重点的农村“三变”改革试点,黟县田川合作社首季水稻每股分红610元,分红总额达27.7万元,“有农”模式获得总理的肯定和关注。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全市统一实施的特色农产品保险,对茶叶、菊花、泉水鱼、枇杷等特色农产品全部纳入保险范畴,黟县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
【特色种养业扶贫成效明显】
全市制定了“十三五”特色种养业扶贫规划,出台了《黄山市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和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扶持清单。同时,充分发挥特色种养业产业对脱贫攻坚的基础性作用,全市累计投入到村到户发展产业扶贫资金38952万元,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实现产业达标村141个、产业达标户12842户和“一村一品”达标村74个。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全市涌现出一批产业扶贫的好经验、好做法,60个产业扶贫典型案例得到宣传推广。祁门红茶、休宁泉水鱼入选合肥农交会产业扶贫展厅展示产品。加强特色种养业扶贫指导,积极开展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工作,750名农业技术指导员包保服务1511户贫困户,培训制定贫困户发展茶叶、蔬菜、畜牧、泉水鱼、覆盆子、中药材、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为贫困村、贫困户实现产业增收提供科技支撑。我市开展特色种养业“七大扶贫行动”和扶持清单的做法得到了省扶贫办、省农委的肯定和推广。
大兴二台地棚改房地块完成搬迁任务 征地搬迁攻坚大会战以来,中心城区已累计完成9宗地块的搬迁任务
我国明确至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
精准发力解决执行难
后村镇中心初中举行教师硬笔书法比赛活动
郭灵计深入铁西区部分小区进行调研
黄山大地谱写农业新篇章
绵阳直飞大连航线昨日开通
金安区教师进修学校召开六安市2018年骨干教师市级培训教学研讨会
副省长邓海光到珠海市考察水利工程和港珠澳大桥 用现代治水理念建设水利工程
全国深化民营企业民主管理增强创新发展内生动力现场会在传化集团召开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财政局扎实推进财政队伍建设 着力打造优良工作作风
鸡西市统计局注重“三化三性”增强服务意识
中车唐山公司在首届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河北赛区决赛上取得佳绩
我市迎来“金九银十”招聘季
健身宣传单如同停车被贴条 律师:有误导消费者嫌疑
省督导组来梅开展垦造水田等专项工作检查验收
杭州开展 汽车4S店专项检查
社区义工尤辉:80后“IT雷锋”的公益创业路
2017.11.15中心城区重点农贸市场农副产品价格监测信息
山海关区人社局落实全省“双创双服”会议精神,节后迅速“收心”为全年工作筑基打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