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畔品味运河故事。
5月30日上午,第11届杭州市民摄影节拱墅站活动在浙江省非遗文献馆拉开序幕。活动以“新时代运河沿岸名区的风采”为主题,围绕拱墅打造“杭州大城北开发标杆区”,建设运河沿岸名区主线,展现近年来拱墅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体现“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新拱墅。
此次摄影展通过室内与户外展出结合、新老照片对比等方式,打造“没有围墙的摄影展”,一共分为“深耕南部”“决战北部”“文化引领”“产业立区”“航拍拱墅”五大单元,分布在浙江省非遗文献馆、桥西直街运河广场、赵刚摄影工作室和程方程晓工作室等多个展区。
摄影展“产业立区”单元展示了一组杭钢、华丰等大厂和工人厂内劳动、生活的老照片,吸引了不少市民的驻足。上个世纪,拱墅区曾因浙麻、杭一棉、杭丝联、大和造船厂等国有大厂云集而辉煌。随着大厂时代远去,拱墅坚定地踏上产业转型升级之路。“这些照片很珍贵的啊,其他地方已经看不到了,能保存下来很有意义。”抱着孙女来看展的李大伯说。
“文化引领”单元则是全面展示运河沿岸名区建设成果,将反映大运河文化节、立夏非遗展示、手工艺等题材的照片做了代表性的展示。拱墅区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章知建的一组《送春迎夏》也在此次活动中展出,展示了拱墅半山立夏节的民俗活动,“希望一直拍下去,这是一个民族的传承”,章知建说。
据了解,摄影展在市民中反响热烈,前期征集到了近万幅照片。主办方甄选展出了350余幅照片,其中60%以上来自市民群众。
今年72岁的孔顺祥,从2007年就开始用相机记录拱墅变迁,尤其是祥符桥片区的城中村改造,到现在为止已经拍了3万多张照片。
孔顺祥回忆,自己的第一台相机是1986年去上海买的一台海鸥牌的胶片机,花了他当时两个多月的工资,总计360元。从此,孔顺祥就开始了拍摄之路,“拍一些可能要消失的老物件、老房子,用镜头把这些即将逝去的东西记录下来。”
“最早是拍都市水乡的城中村改造,当时拍了7个胶卷,可惜后来存放胶卷的办公室因为下雨漏水,最后照片只保存下来十几张。”而这也成了孔顺祥最大的遗憾。去年,拱墅区最后几个城中村征迁的时候,附近已经建起了高楼,“我就跑到楼顶去拍,可以把整个村子都拍下来。”如今,孔顺祥的城中村改造题材的拍摄还在继续——“我还要再拍五年,我希望记录村民们从老房子拆掉,到全部重新住进新建的回迁房的整个过程,以后再出个影集,留下点念想。”
十多年来,孔顺祥的镜头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后拱墅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原来的房子几乎都是“白粉墙”“红头门”,现在的新房子不仅有设计感而且还很有文化韵味。居住在这里,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小时候河水很清澈,后来被污染了,还散发臭气,现在水质又变好了,周边的绿化设施也变美了!”孔顺祥说。
摄影在拱墅一直有着非常好的群众基础,吴宗其、潘杰、赵刚等知名摄影家的工作室相继在大运河边落户。去年3月,拱墅还成立了区级摄影家协会,现有正式会员203人。
本次展出从5月30日起,将持续7天,有兴趣的市民朋友,不妨去看看快门定格下的运河故事。(本站编辑 贾晓芸摘编)
松滋市擂响“中国楹联文化之市”冲刺鼓点
洪雅:结合实际细化方案 以示范带动农民增收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扩大)专题学习报告会关建勋主持并讲话
蚌埠市经济开发区部署全国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
高要完成小水电库区供电业务接管和电网升级改造工作5000名村民用上放心电
350余幅珍贵照片! 拱墅这场摄影展讲述运河沿岸名区的前世今生
石奇珠到市城区检查督导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情况
王培强:经侦战场上的“尖刀利刃”
注意:“五一”期间江西雨水多 将给交通出行带来影响
广西沿边金融改革激发新活力
石岐区全面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国庆餐饮市场火爆 消费选择多样游客吃嗨
德城法院审理未成年犯罪典型案例启示 寓教于审 坚持感化引导
宿迁将于9月18日10时进行防空警报试鸣
市政府法制办6名党员获选市府办机关党委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4月1日起静态扫码支付限额 每人每天最高500元
朝阳街道百名老人携手健步走重阳
海口交警发布19时路况:文明天桥南往北尾部排至十中斑马线
源汇区发改委把好“三关”抵制“两宴”活动
九段沙湿地保护区雁鸭类迁徙候鸟禽流感采样工作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