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探索金融扶贫新样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中央有政策、发展有需求、落地有障碍、基层很焦虑”的金融扶贫窘境,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实现突破。经过一年多探索,“政银联动、风险共担、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小额扶贫贷款,为三门峡市脱贫攻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地处豫西北的三门峡市因缺资金致贫人口达3065户、10608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7.96%。为有效破解发展资金短缺难题,三门峡市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关键环节,狠抓政策落地,勇于先行先试,成功探索出三门峡金融扶贫新样板。
创设金融扶贫服务机构,着力解决“不方便”的问题。针对“银行网点少,办理操作难”等问题,形成了三专,即专设机构,明确职责;专设人员,前移窗口,把触角延伸到每个乡村,进入千家万户;专设经费,提供保障,县、乡两级服务机构由县财政安排办公经费,村服务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同时,落实待遇,确保持续,建立待遇保障机制。
创建信用评定办法,着力解决“不好办”的问题。探索形成了六全,即机构全参与,由三级服务机构组织金融办、银监分局、主办银行等部门共同参与。对象全覆盖,对全市所有贫困户、非贫困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全面开展信用评级授信。信息全采集,运用大数据,优化采集指标。指标全评分,以诚信为主要条件,量化打分,综合评定。得分全挂钩,根据综合得分,向信用评定对象授予不同信用等级。结果全共享,对评定出的信用信息,一季度一更新。
创立风险防控机制,着力解决“不敢放”的问题。针对“金融机构因风险大有顾虑”等问题,形成了组合式防范和化解风险,即共担风险。截至2017年12月,全市金融机构累计投放金融扶贫小额信贷16.92亿元,贷款贫困户29619户,户贷率达到42.2%。
创新带贫帮扶模式,着力解决“不会干”的问题。针对“部分贫困户缺乏技能、缺乏项目、贷款没处用,导致不敢贷款、不会发展”等问题,创新帮扶模式,分类建立带贫机制。将贫困户按照贫困程度、有无劳动能力、有无生产技能精准分类,实行一个非贫困户带动一个贫困户的方式,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致富。从而实现合作共赢、和谐发展。
创造创业就业机会,着力解决“干什么”的问题。针对贫困群众“不知贷款干什么”“贷款没项目”的问题,建立产业支撑体系,支持贫困户创业就业。通过出台《三门峡市产业扶贫基地资金奖补办法》,市财政拿出1亿元奖补资金,各县(市、区)财政配套投入4亿元,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建立技能培训平台,支持带贫企业发展,将产业发展项目覆盖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充分拓宽贫困户增收门径。目前,已建成培训基地61个,就业基地455个,增收大棚3360个,直接带动4万余人就业,其中贫困户1.9万人,年人均收入10000元以上。  (来源:光明日报记者 崔志坚)
责编;徐伟

唐山市监察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
永丰:乡贤喜领“乡贤卡”
“群团助力·绿色随县三年绿化行动”倡议书
怀化旅游摄影大赛暨2018嵩云山樱花浪漫季活动启动
市重点局开展“安全生产月”消防应急演练活动
三门峡:探索金融扶贫新样板
市教育局就机关处室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工作进行调度
我市收到87件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案件
省领导带队在郑州调研 做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 走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
阿拉山口市代表团来我市考察
伊通县全力推进“两区”划定工作
一年之计在于春 兴文县开启红梁育秧工作
《亚太贸易协定》第四轮降税自7月1日起实施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中央巡视反馈意见长效整改和深入推进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
即墨区童产业联合会成立
安宁区举办首期居家养老护理员培训班
我市领导调研视察重点城建项目
成都这家爷爷辈开始吃的糖油果子店 明天就关门了
王琦主持召开市委统战部“讲严立”警示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座谈会
昭山企业家精准扶贫进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