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亭湖碧波荡漾。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城市因水而平添灵性,因水而更加秀美。开封素有“北方水城”的美誉,又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我市以“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为载体深入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积极构建生态水系,打造“亲水、近绿、怡人”的水系新格局,做好以水润城文章,让开封充满灵气与活力,奏出城市发展的新乐章。
历史:
北方水城 闻名遐迩
“抬头即美景,低头有碧波,水域面积占老城区面积的1/4,在北方城市中十分罕见,开封不愧是‘北方水城’!”6月10日,来开封游玩了两天的商丘游客张薇竖起了大拇指。
开封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曾任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开封市文物局局长等职的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刘春迎介绍,公元前365年,魏惠王将国都由安邑(今山西夏县)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并在此开凿了开封城市史上第一条人工运河——鸿沟,把黄河水系和淮河水系连接起来,使千里中原变成水陆通道,促进了大梁乃至魏国的繁荣,掀开了开封城市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不过,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派大将王贲引军攻魏,“引(黄)河(鸿)沟灌大梁”,大梁城遂在滔滔黄水中化为废墟。
开封的再次复兴始于隋炀帝时期大运河的开通。隋王朝的第二任皇帝炀帝继位后,于公元605年至610年,开凿了举世闻名的隋唐大运河,成为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运河中段的通济渠因为是利用古代汴水改造而来,亦称汴渠,它西通河洛,南达江淮,是运河最主要的河段,对开封的经济发展和商贸繁荣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到了北宋,开封终于迎来自己的鼎盛时期。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大宋朝,定都开封。宋政权建立后,尽管当时中原地区比较富庶,但供应京城百万官民所需仅仅靠一个地区的财力、物力是不够的。当时,汴河、惠民河、广济河、金水河等主要运河水道环绕京畿,辐射四方,以京畿为核心的运河网正是开封都城地位得以保持的最关键的外部条件。
维护以京城为中心的运河网使其流贯畅通,是北宋王朝始终关注的大政之一。汴河不仅是维护宋朝统治的漕运生命线,同时也是它的政治生命线。在宋初整治的各条运河中,北通涿郡之鱼商、南达江淮之转输的汴河担负着大部分漕运任务。它是从开封通往江南地区的主要水上运道,是维系宋朝生存的交通大动脉,因而宋朝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视汴河的治理。通过汴河漕运将南方的粮食、丝帛,南海的奇珍异宝,大半个中国的财富,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东京城逐渐成为一个万国咸通的豪华都会。开封当时的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数量都超过了隋、唐时期的长安与洛阳,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录》中这样描述开封的水运盛况:“汴河直通运河,北连通州(今北京)、南通杭州,城内六条水系,和我的故乡威尼斯何其相似!”从此,古城开封“北方水城”“东方威尼斯”的名声不胫而走。
御河景色秀美。
通渠:
一城宋韵半城水
6月9日20时许,洛阳游客李桂琴和家人来到位于包公湖畔的大宋御河码头,乘坐挂着大红灯笼、宋韵十足的游船,沿着御河缓缓行驶,宋风浩荡,宋韵满眼。曲蜿流畅的河道,绚丽多姿的两岸景观,结合富有“新宋风”城市风格的古建筑群,配以西司桥、八字桥、板桥等各具特色的桥梁,一桥一景,移步换景,宛如一道流动的亮丽风景线,让她恍若置身画中。再加上岸边原汁原味的宋词乐舞、豫剧、民乐等精彩的文化演艺表演,让人仿佛回到千年前那个盛世繁华的宋朝。河如飘带,湖似明珠,“一城宋韵半城水”的美景尽收眼底。
在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密密麻麻的棚户区。住在附近的王先生感慨地说:“以前,这里还是大片棚户区,出门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现在到处花花草草,不仅看着好看,也给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都得益于政府推进的棚户区改造和百城建设提质工程。”
开封素有“北方水城”之美誉,北宋时期就以水路四通八达、湖泊星罗棋布著称于世。后来,河道渐渐淤塞,原来相连的湖泊和河流被分隔开。为改变这一状况,市政府确定了“四河”连通“五湖”的宋都水系工程,通过水系将市内的旅游景点串联起来,使游客在桨声画舫中游览古城。宋都水系规划工程全长8400米,分四期工程进行建设,全线以反映宋代民俗文化为主题,以水景、绿化和仿宋建筑构成景观主题。
其中水系二期工程竣工后,我市精心打造了大宋御河项目,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商业景观、人物活动相互渗透、融合,集水、景、街、文化于一体,成为一幅流动的《清明上河图》。大宋御河的打造、运营,处处围绕宋文化做文章,彰显宋风宋韵,处处都是宋代的风景,处处让人感受到宋代的气息。可谓盘活了一城之水,做活了水上文章,传承了千年古都的“宋文化”“水文化”,展现出开封水系的独有魅力。
沿着西北湖湿地公园的步道信步而行,入目或绿草如茵,或树木成行,或小桥流水,一个个别具特色的水体景观吸引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市民刘翠兰乐呵呵地说:“俺家住在西北湖边,前几年这里还是一片洼地,干涸荒凉,现在每天晚饭后都要到这里散散步,真没想到现在建设得这么漂亮。”西北湖“城市双修”项目是我市第一个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的项目,也是我市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按照海绵城市的理念,采用低影响开发策略,运用透水铺装、植草沟、渗渠等工艺技术,恢复原有湿地生态,实现城市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
为了将开封的传统文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我市因地制宜,依靠丰富的水资源实施了“十湖连通”工程,通过新修河道连通黑池、柳池、运粮河水库、中意湖、开封西湖、西北湖、龙亭湖、包公湖、铁塔湖、阳光湖十个市区内主要的湖泊,对湖岸进行生态化修复,增加滨水、滨河地段绿化面积,逐步形成覆盖全市、蓝绿相依的生态廊道。同时,对已经黑臭的水体进行综合治理,提升水环境质量。项目完成后将实现死水变活,修复城市大生态,为市民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凸显开封市“北方水城”的城市特色。
近年来,我市部分河湖淤积严重、水质污染、滨水景观单调,水系连通不畅,已不适应开封城市飞速发展的需求。为此,开封市人民政府批复了《开封市水系总体规划》,通过综合整治,使新老城区河湖贯通,新区构建“一湖两区三横四纵”的水系网络格局,老城区实现“五湖”连接通航,形成“五湖七河”的宋都水系网络布局,做好“以水润城”这篇大文章。正在实施的古城水系贯通“一渠六河”工程是开封市水系总体规划和“十湖连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双修”“百城提质”和“黑臭水体治理”的重点工程之一。该工程通过截污控污、河道清淤、桥梁建设、水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构建连接新老城区水系,保障水利安全、维护生态平衡、服务周边百姓、串联经济发展,展现具有古城风貌的河湖水系连通体系。工程建成后,将真正把护城河死水变活、污水变清,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生态工程。
我市突出水主题,打造了大宋御河,建成了开封西湖、中意湖,实施“四河连五湖”“十湖连通”“一渠六河”等水系工程,“北方水城”特色更加凸显。漫步开封,仿佛置身江南,一城清水,水在城中,城在水中。无论你在这个城市的哪一个地方,只要你走几步,一转眼,就可以享受到潋滟的波光。
“北方水城”的特色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到开封观光旅游。2017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5862.6万人次,同比增长15.4%,增幅高于全省1.33个百分点,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3.2亿元,同比增长21.2%,增幅高于全省4.08个百分点,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治理:
擦亮“北方水城”名片
“开封河湖的水更清了。”说起开封的水,“老开封”李瑞祥开心地说。他记得,以前开封河湖的水是黄色的,和现在的黄河水没有两样,如今开封河湖的水变得干净了。
开封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守住了一城清水,就守住了这座城市的美丽与活力。如何让开封水更清、城市更美,是开封人民的愿望,也是市委、市政府领导一直思考的问题。
近年,我市始终将水环境污染防治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地表水环境长效联动管理机制等。为全面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从2017年开始,我市利用3年时间准备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1+3+7+7”水污染防治方案,详细摸清污染成因,认真谋划攻坚措施,科学制定水质改善方案,实施清单管理、项目带动、重点突破,推动水环境质量迅速改善。
为全面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2017年我市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并明确水污染综合治理、整治城市黑臭水体、保障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控制农村农业面源污染、全面预防水污染事件五大攻坚重点。2017年,我市进一步加大对水环境污染防治的资金支持力度,共投入7.793亿元资金,积极引导企业主动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等,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涡河故道通许县段,记者见到了该河流河长公示牌,公示牌上详细写着河道名称、长度、各级河长姓名、河长职务、河流示意图等一系列信息,让人一目了然。 河长公示牌的设立是落实河长制信息公开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全民治水、保水、护水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全市2005名河长已全部到位,全市市、县、乡、村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已全面建立,市、县、乡三级河长制实施方案全部出台,市、县两级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全部印发,河湖问题排查工作圆满收官,“一河一策”“一河一档”编制基本完成,在全省率先部署开展“河长巡河”和“清河行动”,河长制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实行河长制以来,我市通过开展河湖清洁和联合执法检查活动,集中整治侵占河道、非法采砂、非法养殖等行为,呵护水生态、保护水环境,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2017年3月30日,在开封水环境保护史上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在河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我市的地方性法规《开封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以全票通过。这是我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后的第二部地方性法规。获批通过的《开封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共有六章三十九条,从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城市饮用水水源的保护、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对水源保护作了具体规定,将对我市的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发挥重要作用。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去年,省政府确定的我市3个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平均累计达标率为84.8%。21项考核因子月平均浓度全部达到省下目标任务;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iii类标准,取水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地下水水质良好,考核点位水质级别稳定。
与绿色同行,与环境共赢。“水、绿、城”相融共生,让开封老百姓拥有更多幸福感、自豪感、获得感。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开封水系网络建设日臻完善,十湖、十河、十湿地逐年实施,宋都水系三期和运粮河水库工程即将开工建设,东部新城水系也在规划论证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开封全城将形成集“水、绿、城”于一体的滨河景观带、新的经济发展带、亮丽的景观旅游带和宜人的生活休闲带,再现开封历史上“水中有城,城中有水”的北方水城盛景,为这座千年古城跨越发展、重铸辉煌增添新的活力。
(本版图片由全媒体记者李俊生供图)
斗门区一季度经济运行实现“开门红”多项指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招聘】本月省城十余场招聘会等你来
第四十二届全国文房四宝艺博会在昌开幕
强化政治意识提升管理水平
增强消防安全意识防范火灾
以水润城:河湖相连活力显
《浙江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解读
永不褪色的迷彩,退役军人朱庆峰——创造和守护乡村的幸福明天
犍为:寓教于乐助推文明城市创建
永定区委传达学习全省2018年度计划摘帽贫困县县委书记座谈会精神
“开到荼蘼花事了” 荼蘼身份却未了
王革冰会见人民日报社广西分社社长刘华新
我市三大工程深化卫生健康保障
原章丘市发改委书记被提起公诉
湛江海事部门启动防抗热带气旋Ⅲ级响应
台风“山竹”造成粤桂琼155万人受灾 多部门积极抢险 严防次生灾害
“湖北政务微信排行榜”第184期出炉 “武汉国税”首上榜
广元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办法的通知》的通知
全市企业国有资产统计顺利完成
3年一评,首批!湖北这24个县要评上先进了,荆门两地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