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各界纷纷开展红色教育活动。通讯员蒋人轲 摄 1931年到1934年期间,红军三入灌阳县,给灌阳留下不灭的长征精神,红色文化浓厚。近年来,灌阳县委、县政府整合红色资源,将散珠碎玉式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系统梳理、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助推当地贫困山区精准扶贫。
●全县红色资源丰富遗迹遗址众多
灌阳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红军三次经过灌阳。1931年1月5日至6日,红七军在前委书记邓小平、总指挥李明瑞、军长张云逸的率领下“七千里小长征”北上中央苏区经过灌阳;1934年9月2日至3日,红六军团9000多人,在中央代表、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军团长萧克、政治委员王震的率领下西征经过灌阳;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1月25日开始进入灌阳,到12月7日红34师最后离开灌阳,经过和停留的时间达13天,其中,1934年11月28日新圩阻击战打响了湘江战役的第一枪。
据党史及民政部门的调查考证,共有6000余名红军将士牺牲在灌阳地域。
红军的足迹遍及灌阳县的文市、水车、新圩、灌阳、西山5个乡镇共400多个村屯,留下了不少遗迹遗址及珍贵文物。灌阳县博物馆馆藏的红军文物达两百余件,还有许多红色文物流散于民间。而在遗迹遗址方面,有红三、五军团指挥部旧址九如堂、灌江渡口的红军亭、新圩阻击战陈列馆、红军烈士殉难处——— 酒海井、红军救护所——— 下立湾祠堂、杨柳井红五师指挥所、水车修睦红三十四师红军无名烈士墓等17处43个单体被列入“湘江战役系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红军经过之处写有大量的宣传标语,在1994年期间,根据灌阳县党史部门的统计,仅文市镇的文市村、水车乡的水车村及夏云村三地,当时尚存的红军标语就达59条。
●积极保护和整合红色资源
灌阳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对红色遗迹遗址的保护和修缮,多方筹资,对县内上百处红色遗址加以保护。从2012年开始,争取国家文物部门的支持,投入大量资金,以旧修旧,对67个遗址进行了维护和修缮。
为弘扬长征精神,深度挖掘和合理利用灌阳红色文化资源,灌阳县委委托设计单位编制《灌阳县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0年)》,确立将灌阳红色旅游打造为集红色观光旅游、红色创意体验、“重走红军长征路”徒步游为一体的全国红色经典景区和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目标,确立灌阳红色旅游实施“三主开发”模式,即以红军长征线路为主线、以湘江战役之新圩阻击战为主题、以新圩阻击战陈列馆、酒海井红军纪念园、杨柳井红五师指挥所红色集散中心为主推,构建灌阳红色旅游发展总体格局。
同时,灌阳还重点打造经典红色项目,近年来,共投资1.66亿元,重点打造新圩阻击战枫树脚主战场遗址修复、红五师指挥所旧址、酒海井红军纪念园三大经典红色项目。
灌阳镇枫树脚是新圩阻击战第一道阻击阵地,其战场遗址于2006年5月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遗址修复项目工程投资3600万元,完成了新圩阻击战陈列馆、大型主题雕塑、风貌改造,以及雕刻雕塑、观景亭、停车场、广场、农家乐等设施建设和村屯的绿化美化,已经成为灌阳县红色教育的核心区域之一。
新圩阻击战陈列馆在2016年10月上旬举行了开馆仪式,主建筑外形是一枚五角星,造型别致,旁边矗立着大型湘江战役石浮雕群,其余的几座小型雕塑分主题展示了红军为当地群众治病、群众为红军搭桥过江等场景,每一座雕塑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位于新圩镇杨柳井屯的红五师指挥所旧址,2006年5月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对指挥所旧址进行修缮的同时,于2015年将杨柳井屯作为红色旅游新村示范点进行重点打造。
酒海井烈士纪念园由纪念公园、烈士墓园、旅游公园三部分构成,在2016年9月28日举行了第一批红军烈士遗骸迁葬仪式,30日举行了公祭仪式。去年8月13日,灌阳县正式启动了酒海井红军烈士遗骸的勘探打捞工作。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助推精准扶贫
近年来,灌阳县委、县政府抢抓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机遇,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的指示和部署,将革命精神的传承发扬与红色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红色旅游已成为灌阳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头戏和主打品牌。
前几年桂林市对外公布了两条新的红色旅游线路:兴安—全州—灌阳红色生态三日游和桂林—兴安—全州—灌阳红色生态四日游,灌阳为两条线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新圩阻击战陈列馆、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园等红色旅游景点成为游客热捧之地,灌阳、新圩、水车、文市等4镇也开通“红色游”专线,让游客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沿途美妙的自然风光,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记者了解到,在新圩阻击战枫树脚红色文化项目所在地,突出红色文化、生态休闲和乡村旅游元素,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为整体提升周边环境,灌阳县对当地民居建筑进行了风貌改造,新修了道路,新建了观景亭、停车场、广场,并打造四星级农家乐,让游客在此感受红色文化的同时,还可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据统计,2017年,全年累计迎接招待游客71万人次,同比增长32.9%;完成旅游综合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45.8%。灌阳的红色教育、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有力地带动了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商品销售等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正逐步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去年出台的《广西红色旅游“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十三五”期间,广西将重点打造八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以“桂林-兴安-资源-全州-灌阳”为主线的“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线路入选其中。这也将对继续推动灌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与此同时,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将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并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灌阳红色旅游核心项目区重点在新圩镇、灌阳镇、文市镇、水车镇和西山瑶族乡,涵盖30个自然村屯,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16个,贫困人口共7728人;项目辐射区内涵盖78个自然村屯,贫困村42个,贫困人口25000人。通过景区内增加公益性岗位,实现直接就业200人,间接就业1000人。
接下来,灌阳县将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精神,继续加大保护和开发力度,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旅游新业态,突出“点线面”结合,重点抓好新圩阻击战系列红色重大项目建设,打造红色精品线路,着力打造桂北党性教育品牌。
桂林晚报记者谭熙 通讯员时荣林 文东柏
27家省级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 扬中高新区位列第一名
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 曹路宝专题调研政务服务工作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霜降节
记首届“开封工匠”、河南省金九龙实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唐全胜勇攀科技高峰
建始县举办首届旅游行业技能大赛
灌阳县:保护和发展红色资源促进旅游与扶贫双发展
市领导赴林州督导脱贫攻坚工作
我镇举行“提升工程”骨干教师交流活动
省水利厅来湘潭督查防汛备汛和安全生产工作
萌翻了!森林野生动物世界新生河马宝宝与游客见面
市国资委举办“连云港市国有企业高质发展论坛”第三期专题讲座
提高绿化物成活率才是根本
宜秀区:娄雪松在区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强调
鹤壁代表团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
借款后无力还款犯难 法官支招调解结案
我市稳步推进惠农补贴“一卡通”系统拓展应用
新突破 万亩亿元产业已实现 新契机 探索振兴发展新路子——芦山县宝盛乡乡村振兴发展侧记
移动支付服务收费应是大势所趋
高质量高品位推动金西区块大发展 打开新时代开发区创新发展新局面
成人学英语朋友圈“打卡”成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