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移动应用程序“wifi万能钥匙”和“wifi钥匙”具有免费向用户提供他人wifi网络的功能,涉嫌入侵他人wifi网络和窃取用户个人信息。对此,工信部官网昨日针对“蹭网”类移动应用程序做出专门通报,并提示“蹭网”类移动应用程序可能存在的风险。
工信部官网昨日针对“蹭网”类移动应用程序做出专门通报。通报称,近日据有关媒体报道,移动应用程序“wifi万能钥匙”和“wifi钥匙”具有免费向用户提供使用他人wifi网络的功能,涉嫌入侵他人wifi网络和窃取用户个人信息。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对此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网络安全专业机构对上述两款移动应用程序进行技术分析,发现两款移动应用程序具有共享用户所登录wifi网络密码等信息的功能。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已要求上海市、福建省通信管理局开展调查工作,将在核查的基础上,依据《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维护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
针对“蹭网”类移动应用程序可能存在的风险,工信部通报中特别提醒:wifi网络提供者应谨慎共享自己的wifi网络,并定期更换wifi网络密码;wifi网络使用者应增强安全上网意识,谨慎使用wifi“蹭网”类移动应用程序。
缘起
“wifi万能钥匙”被央视曝光
日前,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偷密码的“万能钥匙”》,曝光“wifi万能钥匙”和“wifi钥匙”两款免费软件。
报道中,记者使用上述手机app在北京和上海展开了一系列测试,无论是普通居民小区、商业机构,还是政府机关、金融机构,通过两款软件都能“顺利”获取这些个人和单位的wifi密码并顺利连接,甚至还查阅到一些wifi后台数据信息。
对此,“wifi万能钥匙”此前回应表示,“对于给各界造成的困扰我们表示诚恳歉意。”
“wifi万能钥匙”同时指出,该app的运行原理是热点共享,不是破解,是通过wifi热点资源共享的方式,让用户便捷连接,安全上网;对于报道中提及的密码查看功能,是厦门某企业的产品“wifi钥匙”提供,并非该公司产品,只是名字近似,报道中出现可明文显示密码的均为山寨“wifi万能钥匙”的产品。
追访
用户的第一感觉是“神器”
那么,“wifi万能钥匙”到底是什么东西?曾用过的人是什么体验?一家公司的白领于先生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也曾下载并短暂地使用过类似的“万能钥匙”app。
“前几年一次出差在外地,在路上但随时需要上网,就在应用程序里搜索了一下,看到有这样的应用就下载了”,还一口气下载了几款,其中有的并不能用,但有些确实可以联网。
于先生记得自己当时在一个写字楼外面用了一个公司的wifi。他表示,用这样的“万能钥匙”联网,第一感觉有点像“神器”,但之后又总觉得心里有些隐隐的担心,担心app功能这么强,能破解别人的软件,想到自己的密码会不会也不安全。另外就是联网后的上网速度感觉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于是他随后还是把类似的app从手机里都卸载了。
调查
“蹭网”软件其实并不会破解wifi密码
在手机应用程序商店,北青报记者看到,仅仅搜索wifi,“wifi万能钥匙”会随即出现在提示栏中,在多款应用列表中,“wifi万能钥匙”“wifi钥匙”等应用分别排在前几位。其中有app在功能介绍栏目中写道:“一键连接,极速上网”、“十亿热点覆盖全球,随时随地一键联网”;还有app在产品介绍中号称,“通过地理定位,自动搜索周边商家wifi,已累计覆盖了全国超过1亿的wifi热点”,部分操作系统能够直接在软件内一键连接wifi,部分可在系统wifi页面实现一键连接。
所谓“万能钥匙”,“蹭网”应用真能破解所有wifi的密码吗?类似软件通常是基于怎样一种“技能”机制?一位资深网络安全专家接受采访时告诉北青报记者,“蹭网”类应用软件的出现,已经有大约数年的时间,早期的背景是基于流量资费或者大流量套餐最初还相对较贵,分享pc的无线网卡,分享路由器为共享wifi,各种方式分享网络资源的方式应运而生,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市场需求。
上述专家告诉北青报记者,“万能钥匙”类软件最初的设计理念听起来颇有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考虑,但为达到这样的理想“目标”,实现过程中很有可能存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利益侵犯的风险隐患。
“不少人误以为这一类软件是破解wifi密码,但实际不是”,上述专家告诉北青报记者,多款类似的“蹭网”软件其实是安装在手机上以后,把用户手机上曾经连接的记录上传到服务器上。“不管用户曾在哪里连接过的任何无线热点,配置文件都写在手机上,而只要用户手机安装了这类软件,网络连接的配置文件也就被上传了”,专家表示,这也意味着,这个用户连接过的单位网络,或者公共wifi,都可以被软件“拿走”共享;通过这样的方式,软件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把不同用户上传过的资源都积累到自己手里,再“分享”给其他人使用。
提示
“蹭网”可能也“出卖”了自己的信息
“类似的‘蹭网’软件有一些,但安全行业内的人都知道,大型的知名公司不会去做”,上述安全专业专家告诉北青报记者,类似“蹭网”应用,蕴含着多重风险,而其中一些行业隐患更堪称严重的级别。
“一些用户站在使用者角度,认为蹭网应用可以轻松连上无线网,第一感觉带来了很多方便,但用户可能不知道的是,实际上是有安全风险的。”专家指出,其中首先风险之一就是,在免费获得别人的资源的时候,也“出卖”了自己,因为使用类似的软件,你连过自己家里的网络,朋友的网络,单位的网络,这些信息很可能也都被上传了。
专家同时指出,不怀好意的工具在网络上始终是存在的,不排除有人可能通过自己搭一个wifi来故意吸引别人“连接”,用户在连接的时候,这些别有用意的系统可以做一个陷阱,实现对连接设备访问的“监听”。而如果遇到的是有经验的“黑客”,对方就有机会得到这部设备里的上网信息,对其中部分数据采取技术手段破解。也就是说,通过这种工具免费上网的用户,有可能泄露自己手机里的信息。
专家特别提示指出,轻易连接不知权属的免费wifi,有可能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
财经观察
网络应用第一道防线不容“被”突破
一些用户可能感觉“蹭网”方便了自己随时上网,但在做安全的人眼里,“蹭网”应用带来的部分应用“效果”,却是令这些业内人士难以接受的。相关专家在采访中甚至用了“难以忍受”的字眼,来形容其中的风险性。
“网络的接入需要有个界限,需要有保护自己正常业务运行的边界。”上述专家指出,这个边界有两部分,一种是有线网,比如到哪个单位联网,必须要把网卡插入到网口。无线网出现后,则必须通过验证,需要有无线网用户名和密码才能通过连接验证。通过这些认证和许可,陌生人和不相干的人被隔离在网络之外,“这是网络安全最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第一道关口和防线,它保证了网络的正常运行。”专家表示,“蹭网”应用的一些实现方式,从客观效果来看,使得第一关被轻易突破了。假如任意一个陌生人都可能接近和连接到这个网络,如果他是不怀好意的黑客呢,就有可能渗透到网络当中,做“其他”的事情,这是最大的隐患和危害。
上述专家认为,网络密码突破这一关原本是具有相当难度的,需要较高的成本,包括技术和资源,因此它能隔绝相当一部分不必要的干扰和风险因素。但是“蹭网”软件从其使用效果上看,把这最外一层网络保护轻易化解掉了,“这样一种状态下,对于广泛使用无线网的企业和家庭来讲,可以说这一层保护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基本不存在了”。
一旦安全行业的第一道防线被突破,用通俗语言打个比方,“相当于家里门锁,把钥匙插在门上就走了”。专家指出,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对行业和用户来说,相比单纯地被蹭点网络蹭点带宽,风险则要更为严重,因此必须谨慎。
从洪江走出去的第一代航天人圆了自己的回乡梦
湖南长沙铜官窑博物馆开放
宁波154个沿街店铺卫生间“补位”城区公厕
龙文召开全市政务服务“秒批”试点工作现场会
北京市门头沟区委书记张力兵与入区医疗企业领导座谈
“蹭网”类应用到底有多危险?或“出卖”自己信息
优化投资环境,促开放、增岗位,广西北海——
卢龙县:刘田各庄中心卫生院:获评全国“2016—2017年度,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
市政府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召开
临海“全域旅游”又迈一大步
辽源市1-2月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商丘市凯旋路第二小学开展“温馨教室”评比活动
向警予在汉就义90周年 烈士后人向市民讲述向警予革命经历
大悟做好多项保障工作
阜阳力争全年空气优良天数率超75%
少时多运动 老来不“骨脆”
周口市免费筛查督导组到东新区检查工作
乱刷小广告 罚你没商量
巡 察 公 告
4046份外卖订单备注暖人心:小哥别着急 雨大慢慢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