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实验小学师生在黄柏河取水送往环保部门检测。(通讯员 张国荣 摄)
地处三峡坝区腹地的夷陵,将生态教育贯穿到教育的最始端,从娃娃抓起,将生态的意识代代相传,让夷陵的一方山水,呈现天蓝水碧岸青的可喜转变。
4月,记者一行走进夷陵区,去感知一抹新绿所带来的春的律动 。
启蒙早,生态教育从娃娃抓起
4月4日,水碧风轻,柳绿花红。
一走进夷陵区机关幼儿园,一块约10来平方米的生态小菜园映入眼帘,白栅栏围砌的菜园里,一株株小苗纷纷从地里钻出嫩绿的小脑袋。白栅栏上,挂着一张张心型的纸质小铭牌,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地球是圆的,大地是绿的”“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是植物释放的”等字样。
距生态小菜园不远的一角,几名老师和数十名孩子围在一起,正上演一场特别的时装秀。孩子们将废纸剪成树叶等各色造型,有的将树叶拼接成漂亮连衣裙,有的将树叶拼接成小红帽,有的将树叶拼凑成腰带……
“目的就是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们生态环保意识!”园长望运慧40来岁,她告诉记者,生态小菜园和树叶时装秀是夷陵区机关幼儿园生态环保教育内容的一部分,旨在让孩子们在游戏玩乐中逐步树立生态环保意识。
记者看到,无论是在室外的角落,还是在幼儿游乐室,生态教育小玩具、小铭牌、小插图、小彩绘等无处不在。
据夷陵区教育局工会主席赵晓峰介绍,环保意识的培养目前已在全区20所幼儿园铺开,生态教育已贯穿到学校教育的最始端,真正做到了从娃娃抓起。
推进实,生态教育列入“必修课”
4月8日,天格外晴好。
上完下午第一节课,闫淑珏和王开喆等几名同学,在老师杨柳的带领下来到夷陵区环保局,拿到了黄柏河水质检测报告。
报告结果显示,黄柏河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
闫淑珏是夷陵区实验小学三(5)班的学生,看到报告结果,她很高兴。
闫淑珏告诉记者,清明小长假前,她和班上的同学们在黄柏河现场取水,送往环保部门检测。
此前,闫淑珏和同学们已经在课堂上系统学习了水资源的相关知识,并围绕黄柏河水质、颜色、气味以及污染情况等进行了分组讨论。
这是闫淑珏和同学们上的一堂普通的《生态小公民》校本课程。
据悉,这一课程自2017年起在当地中小学、幼儿园全面推广,成为“必修课”。各学校积极开展各种特色生态环保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生态意识和生态素养的形成。
“这是我最喜欢的课程!” 闫淑珏说,以前出去玩,看见河里漂浮青苔或垃圾,不以为然。自从上了环保课程,就知道了要节约用水,不乱丢垃圾,还时常向身边的人宣传环保知识。
覆盖广,生态教育覆盖4万小公民
“将果皮、红糖、水按3∶1∶10的比例混合发酵一个月,制成酵素可做洗洁剂、营养液……”
4月4日,在夷陵区实验中学,记者在教学楼前的橱窗前看到,整个橱窗全部是板书的变废为宝的生态小发明、小技巧。
“这就是用橘子皮制成的酵素,是种植花草的好东西!”校长陈文明听说记者来采访学校生态小公民教育的事,立马从实验室里提出两大壶褐色的液体。
他告诉记者,在实施生态小公民教育中,学校通过上一节环保教育课、学一门环保小技能、落实一项环保硬措施,引导学生从认知特点出发,以垃圾分类处理、废(旧)物回收利用、节水节电等为主题,促进绿色环保生活习惯的形成。
“这些酵素很多都是学生和家长制的。” 陈文明说,学校还把教育活动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广泛发动师生和家长积极参与到变废为宝活动中,引导全社会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与实验初中的变废为酵不同,上海中学则侧重变废为工艺品,通过开展环保创意设计大赛,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利用废旧易拉罐、废旧纸盒、废弃光盘、报纸、废旧电池等材料,把身边的废品变成精美的手工艺品和生活用品。
据悉,目前,特色生态环保实践活动在全区20所幼儿园、49所中小学全面开花。生态教育覆盖全区4.3万多名初中、小学、幼儿园学生。(记者 阮仲谋 黄善国 黄春梅)
我市喜迎首个中国医师节
本月起凭关税保证保险单 企业可先通关后缴税
我市外贸进出口值再创历史新高
全市安全生产月咨询日活动今日举行
仲恺沥林镇英山公路改造项目一标段签订征地协议
生态教育,不能让娃娃输在起跑线上——夷陵区推进生态小公民教育观察
有一种笑容叫信心满满
我市高中教育改革再发力
眼科义诊 关爱长者
7月16日至7月22日 长春湖畔诚品等小区燃气安检
我市1274名纪检监察干部公开承诺
涪陵重大项目签约吸金超400亿 21个项目齐发力践行绿色发展
桓台县推广政府非税收入第三方缴费方式 11月份前全面开通线上缴费
邵阳市意识形态工作调度会召开
了解宜宾2200年建城史 来看看这两部纪录片
全面推进事故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
市交通委督查“迎贯通 焕新颜”工作推进情况
两岁女童手卡门缝 消防人员爬窗营救
滨海新区将进一步做优“营商环境” 实施质量强区战略
微信建“群规”赌博涉案百万元 安徽全椒捣毁赌博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