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就业扶贫”精准度


梁剑箫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十大精准帮扶举措,“全力推进就业扶贫”占据重要位置。就业扶贫,听起来简单,但需要深刻理解。有观点认为,就业扶贫不就是为贫困户找个工作吗?这种想法显然有失于肤浅。
一般的工作安置,貌似实现了贫困群众“有工作可做”的目标,却潜藏着隐患。就业者未具备赖以生存的一技之长,仅获“鱼”之馈赠,未得“渔”之授予。如此一来,惰性容易滋生。真正的就业扶贫,需为贫困群众提供相关技能培训,针对个人特点传授相应技术,令其学以致用,有擅长之“道”。譬如,有的村庄开展技能培训班,教授如何制作糕点、如何摆盘、插花等;还有的地区传授油橄榄种植、脐橙种植、十字绣技术等。只有类似满足供需规律的就业扶贫之道,才能激发出群众的脱贫内在动力,使贫困群众真正获益。
就业措施对了路,接下来应考虑精准度问题,保证“靶向”准确性。由于先天自然条件不足,有些地区存在贫困劳动力语言沟通能力不够、交通便利性差等不利因素。相关服务部门应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补足短板。例如,通过加强普通话培训力度,有意识地使贫困群众具备基本普通话交流能力,提升沟通水平,减少沟通成本,实现贫困地区语言环境优化和升级。
就业扶贫精准度,还体现在技能培训保质保量方面。质,指因“材”施教;量,指拓宽技能渠道。其实,每一位需要扶贫的人,都具备内在就业潜力。他们当中,或许有人天生擅长种橄榄,或许有人喜欢做糕点,或许有人心灵手巧,十字绣技术一教就会。在赋予他们这些技能时,培训者应准确“识人”,正确“用人”,针对不同对象,相应教授不同技术,避免技能浪费,同时也要推动技能渠道多元化,在符合地域特色和产业结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开发新技能培训项目,譬如治安协管、留守儿童看护等岗位,使得每一位贫困人口都能找到最适合的职业。
解决好精准度问题,才能使就业扶贫不成为“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原因在于,精准度的有效实现,必然需要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真抓实干并长期追踪,密切观察市场形势,推进就业扶贫反馈机制有效形成。毕竟,就业扶贫并非单纯行善,而应通过市场引导的“培训—择业”内在逻辑,实现真正扶贫。
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推进就业扶贫绝非朝夕,需精准布局,长远谋划,有条不紊地扎实前行。只有掌握了就业之“术”,才能完善扶贫之“道”。“道”与“术”相合后,从就业层面出发,步步推进,精准把脉,让贫困群众通过实实在在的就业,扶贫“扶”得一劳永逸,择业择得持久有效。

双峰县走马街镇中心小学扎实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新潭镇为留守儿童订制“健康关爱”套餐
从严从速抓整改建章立制促成效
省道230东青线中修工程昨日竣工 今起通车
市经信委牵头全面开展非煤矿山整治专项督查
提高“就业扶贫”精准度
夜访百家话精神100|夜巡送放心
重庆全面实施河库警长制 三级河库警长将上岗
乐山召开2018年高考考务培训会 60人集中充电
科学组织施工 确保按期通车
叫了爸妈,公婆就是我一辈子的爸妈
银川75家单位被列为重点排污企业
印台区举办新春首场“春风行动”招聘会
白云区:作表率走前列做贡献 夺取脱贫攻坚战全胜
市土地收储中心积极组织职工铲雪除冰保通行
【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王益区市场监管局 擦亮服务窗口 优化营商环境
我市小学生环保时装秀上演
莲藕丰收
松山湖畔歌声飞扬,庆祝建党97周年!
国庆期间 全市未出现食品药品安全事故